後壁區、鹽水區農會獲「全國十大綠照典範」 高齡友善實至名歸

農業部公布「全國十大綠色照顧典範」,後壁區農會獲獎,農會總幹事林怡歆開心拿著獎牌。(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農業部「全國十大綠色照顧典範」日前頒獎,後壁區農會、鹽水區農會脫穎而出,兩區農會總幹事林怡歆、邱子軒辦理綠色照顧推動計畫,因應長者需求,以女性的貼心,打造學習、分享和陪伴全方位綠照模式,讓綠照站成為長者第二個家,得獎實至名歸。

林怡歆說,後壁區農會自一一一年起辦理綠色照顧推動計劃,以農村高齡者真實需求為導向,從課程設計、社會參與到生活支持,全方位打造後壁在地綠照服務模式;同時整合家政班、志工隊、社區資源與農村特色,讓綠照不僅是一項計畫,更是後壁農會重要使命。

她表示,後壁農會綠照班有三班,課程多樣性,融合在地文化與農業特色,如以藺草編織的特色手作品、藍染手作;也與青農合作,讓長者自製蘭花組盆、接觸水禽動物等多元體驗。

綠照服務走進各里,涵蓋農會會員、獨居長者、弱勢戶、社區邊緣戶,使高齡者都能在地安心老化,並深化與社區連結,針對行動不便長者,定期關懷訪問,透過服務,期讓長輩有精彩的晚年生活,未來還會繼續擴大服務量能做下去。

農業部公布「全國十大綠色照顧典範」,鹽水區農會獲獎,農會總幹事邱子軒開心手持獎牌。(鹽水農會提供)

邱子軒說,鹽水區農會自一一0年推動綠色照顧計畫以來,秉持「以溫暖陪伴、鼓勵在地長者走出家門」精神,結合農村生活、節慶文化與在地農業資源,發展出多樣貼近長輩需求的課程模式,讓綠照站成為長者的第二個家,深受社區長輩肯定。

綠照站將歲時節慶融入課程規劃,包括搓湯圓、包春捲、做月餅等傳統活動,讓長者在節氣節奏中找回生活儀式感;也利用在地農作物如高粱進行創意應用,帶領長者至高粱田「拾穗」,製作成高粱手作小物,讓長輩透過雙手與土地建立深刻連結。

她表示,相關課程也與舞蹈、律動結合,提升長者身心靈活力;手作與農業元素的結合更成為鹽水綠照的一大特色,使「從田間到餐桌」是陪伴長者度過每一個生活時刻。

鹽水綠照共有三班,根據長者需求提供每週固定的課程安排,在穩定學習節奏中建立生活重心;農會定期訪視與關懷,成為許多家庭晚輩的安心力量;將持續攜手家政班、志工隊與社區單位,共同打造農村高齡友善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