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6歲黃姓婦人接受右側乳癌手術後,右上臂出現腫脹,連睡覺都無法側身,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檢查發現是淋巴水腫導致,評估後以手術治療,術後狀況良好,右上臂水腫已改善。
台中榮民總醫院重建整形外科醫師賴志昇指出,肢體的淋巴水腫是淋巴回流變慢或受阻,使淋巴液堆積在受影響肢體,產生腫脹。成因包括嚴重外傷、組織感染、手術或癌症放射治療後或先天不明原因等。肢體的淋巴水腫的臨床表徵為受影響肢體有沉重感覺、水腫和偶爾疼痛感,大多發生在單一側肢體。也容易有蜂窩性組織炎的發生,晚期的肢體淋巴水腫會有皮膚變化,例如:變色黯沉、疣狀增生和角化過度,最終畸形則造成象皮病淋巴水腫。
賴志昇表示,目前肢體淋巴水腫的治療方法可分為內科保守性療法如:抬高肢體、按摩、壓力衣穿著,外科生理性手術療法,如:淋巴管與靜脈管接合手術、淋巴組織皮瓣移植手術,與外科切除手術如:皮下水腫組織切除或脂肪切除。
賴志昇說,一般大多會建議由保守復健治療開始,但彈性繃帶加壓肢體太鬆沒有效果,太緊容易造成皮膚損傷,穿戴壓力衣又可能因為氣候炎熱潮濕不舒服,甚至併發皮膚疾病。
另外,外科生理性手術療法有兩種方式,肢體淋巴管與靜脈管接合手術,將淋巴液重新引流至周邊靜脈血管,減輕肢體的腫脹;顯微淋巴組織移植手術,移植身體健康的淋巴組織到肢體淋巴水腫的區域,吸收淋巴液再引流到靜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