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林姓阿嬤騎機車去市場買菜和貨車擦撞,人車倒下手掌和小腿下部被貨車輪胎輾壓過,緊急送醫,醫師除了幫她做骨折固定及傷口清創外,發現她的皮下筋膜和上層皮膚跟脂肪層已經分離,造成「撕脫傷」,經住院多次作傷口清創除去壞死皮膚並作植皮,3個月後已能正常行走。
安南醫院整形外科王冠智醫師表示,像林姓阿嬤被車輾壓過皮膚的情況,往往會被患者跟家屬低估傷口嚴重度,因都只見到外觀長撕裂傷,但卻沒注意到其實皮下筋膜和上層皮膚跟脂肪層早已經分離了,因此皮膚可以滑動,醫療上稱「撕脫傷」。皮膚之血液供應主要是來自深層血管藉由穿通支經過肌肉、筋膜、皮下脂肪最後才注入至表皮,而撕脫傷常造成穿通支經的血流被阻斷而讓皮膚缺乏血液,這也就是所以經常3-4天後病患皮膚已開始出現水泡、黑斑等壞死症狀時,才會驚覺原來不是只有撕裂傷這麼單純而已。這時,就必須採用多次清創手術和植皮甚至局部皮瓣重建來處理傷口。
最後,針對林姓阿嬤的傷勢,採用植皮方式來重新置換全小腿下部及足背三分之二的皮膚,幸好在後續3個月追蹤時間內已正常恢復行走。
另外骨折的部分,骨科醫師許峻誠說,鎖骨骨折如無移位過多或斷端處去壓迫皮膚,通常取保守治療即用三角巾來保護受傷手臂,約3個月左右可初步癒合疼痛減輕;但如移位過多要考慮骨折不癒合的情況,接受開刀固定骨折會恢復比較快,可縮短疼痛時間可及早復健,事實上一些臨床醫學資料顯示,手術治療比保守治療在骨折癒合及疼痛控制上確實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