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紅斑性狼瘡 腎功能剩1成

醫師陳致嘉說,學校尿液篩檢有助於早期發現可能潛藏的嚴重疾病。(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10歲林姓男童因為尿液量減少、全身浮腫就醫,檢查發現其腎功能僅正常學童的1成,進一步住院檢查,確診為紅斑性狼瘡引發的腎絲球腎炎;經治療腎臟功能已提升到3成多,持續在門診追蹤。
 成大醫院兒童腎臟科醫師陳致嘉指出,每年開學後不久,常會有學校尿液篩檢異常小朋友的家長緊張地拿著報告求診,這些小朋友大部分無法找到特定的腎臟疾病,大多數也不用治療,不過仍需定期追蹤。學校的尿液篩檢,主要的異常為潛血反應或是蛋白尿,這兩種形的小朋友往往外觀沒有異常,但少部分可能潛藏有嚴重疾病,所以目前小學一年級,四年級與國中一年級需要接受尿液篩檢。
 陳致嘉說,醫學上定義的血尿,是尿液經過離心沈澱後,在高倍顯微鏡下可以看到超過5顆以上的紅血球。但學校的尿液篩檢大部分使用尿液試紙,利用氧化還原反應檢測是否變色來偵測,所以容易受到食物、藥物、泌尿道感染與尿液放置的時間長短影響;因此,如果學校尿液篩檢有潛血反應,應到醫療院所留置尿液,用顯微鏡觀察是否有過多的紅血球,以確認是否真的有血尿。至於被認為與許多腎臟疾病嚴重程度有關的蛋白尿,可能出現假性蛋白尿、暫時性蛋白尿、姿勢性蛋白尿、持續性蛋白尿等,各有不同的生成原因,需要仔細檢查與追蹤。所以,若只是單次檢驗出蛋白尿,未必就是有腎臟疾病。
 他說,學校尿液篩檢異常者的家長也不要過度緊張,掌握以下幾個重點,即便有較嚴重的疾病,可以幫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包括1.觀察小朋友是否有高血壓、水腫、肚子痛、泌尿道感染、泡泡尿等症狀,及小朋友有否吃特別的藥物如中草藥,健康食品等,並查明是否有腎臟疾病或腎結石家族史。2.到醫療院所進一步檢查。3.配合醫師定期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