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不應忽視接連來自於美國的忠告!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認為,「新加坡是中國的好朋友,也是美國的好朋友」。(路透)
 近年來,美國與中國大陸對立情勢日益緊張,不僅台灣,全世界許多國家都面臨在美陸兩強之間選邊站的問題。近日,兩位美國學者專家對台灣提出忠告,蔡政府尤應審慎斟酌這些忠告,以避免中華民國利益因兩強角力而受損。
 七月十五日,採訪足跡超過六十個國家的前CNN記者吉蒂斯,在《華盛頓郵報》以「川普的第二個任期台灣能存活嗎?」為題發表專欄評論。這篇文章一開始就提出疑問:如果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可以違抗國際意見,而打壓香港民主,在台灣面前的是什麼?文章中提到川普對大陸的態度反覆曖昧,儘管美國有奉行將近四十年的《台灣關係法》,承諾保護台灣、維持台灣的防衛能力,但川普在保護盟友方面卻興趣缺缺。
 吉蒂斯特別提醒,敘利亞庫德族曾與美國併肩對抗伊斯蘭國,但川普放棄了庫德族;如果中國大陸決定武力犯台,川普會被說服對抗中國大陸,但川普的本能直覺是反對美國為「小盟友」而捲入對抗中國大陸,尤其是這會破壞美國與大陸這個強力的貿易夥伴之間的關係。
 七月二十日,以《日本第一》一書而馳名的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義指出,華盛頓現在有反華情緒,在大選背景下,可預期川普和拜登都會表現出對中國大陸的批判態度,但他相信十一月美國大選結束之後,無論下一任美國總統是誰,都會在謀求美國國家利益時,也必須找到與中國大陸建立更好關係的新路徑。
 傅高義認為,「如果北京領導人擔心台灣會跨過『台獨』紅線,或者他們認為美國不會因為大陸出兵而參戰保護台灣,那麼就存在美中間爆發戰爭的真正危機」,「若要為避免這樣的危險,我們必須加強美中領導人間的理解」。亦即,美中台三方避免挑釁、增進相互理解,方可保持台海和平穩定。
 儘管吉蒂斯認為,如果目前民調大幅領先川普的拜登當選總統,他會將美國的外交政策回歸到川普之前,保護美國的盟友,讓北京暫停對台灣採取行動;但是,無論選舉結果如何,對台灣都沒有保證。傅高義的觀點是,不管下一任的美國總統是誰,對大陸的態度會殊途同歸:與大陸建立更好的關係。換言之,與大陸建立良好關係,對下任美國總統而言是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在美國國家利益的考量下,美國對盟友是沒有保證的、盟友是有可能被美國背棄的。
 從某個層面來說,川普會以金錢作為量化指標,來決定美國對盟友的支持程度。六月五日,《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川普不滿德國不願提高軍事分攤費,指示美國國防部在九月前自德國撤軍九千五百人;川普就任後要求南韓提高軍費分攤,目前雙方仍在討價還價中,但《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美國國防部已向白宮提出裁減南韓駐軍的選項。對商人出身的川普而言,計算利益的最直接辦法或許就是金錢;拜登計算美國國家利益的方式可能與川普不同,但為了達到美國國家利益,拜登會做什麼樣的取捨?為了美國國家利益是否會損及盟友利益?正如吉蒂斯所認為的,「對台灣都沒有保證」。
 面對美陸兩強尖銳對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去年新加坡國慶談話指出,「新加坡是中國的好朋友,也是美國的好朋友」;六月四日美國《外交事務》刊登李顯龍的文章,李顯龍指出,亞洲國家「承受不起疏遠中國的代價,也希望美國明白,如果它們增進與中國的關係,並不一定意味著它們在與美國作對」。李顯龍這種與兩強為善的思維,不正是蔡政府的最佳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