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了 刮痧服中藥可提振精神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夏日高溫炎熱,發生熱傷害的機會也大幅增加,如果得在悶熱的環境中工作或曝曬於烈日下,要注意預防中暑。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啟光說,中醫針對中暑的病人,常用刮痧及內服中藥等兩種方式加以治療,如出現頭暈、疲倦、身體軟弱無力、胸悶、惡心、呼吸急促等症狀,就要懷疑自己是不是中暑了。
 李啟光表示,當人體處於酷熱的環境時,體溫會上升,身體便會藉著增加呼吸的次數及皮膚汗腺分泌汗液來降低體溫。
 不過,若環境的溫度過高,體溫上升的速度太快,身體便會不堪負荷而導致產熱與散熱的功能失衡,產生中暑的症狀,提醒大家如病人已出現神志不清的現象時,表示其情況已相當危急,必須立刻降溫且將其送至急診處急救,否則會有生命的危險。
 他表示,中醫對中暑的病人,常用刮痧及內服中藥等兩種方式加以治療。可用刮痧板在肩、背、脊柱兩側,朝同一方向刮皮膚,刮至紫紅色痧痕出現為度。
 至於內服中藥,則依症狀的不同,分別開立相應的方劑加以治療:例如有精神不振,疲倦少氣,身熱汗多,心煩口渴,小便短赤,脈虛數等症狀,可用清暑益氣湯加減藥物治療;有煩躁口渴、小便不暢、或大便瀉利等症狀,可用六一散加減藥物治療;有頭痛頭重,胸悶不舒,腹痛吐瀉,舌淡紅,苔白膩,脈浮等症狀,可用香薷散加減藥物治療;有頭昏目眩,身熱口微渴,可用清絡飲加減藥物治療。
 他說,避免中暑的重要性遠超過中暑的治療,一般而言,應避免在濕熱的環境中長時間工作,且工作的場所應開電風扇以保持通風,或開冷氣機以保持涼爽。
 如須久處溼熱的環境,一旦出現頭暈、疲倦、身體軟弱無力、胸悶、噁心、呼吸急促等症狀時,應立即移往通風陰涼處,解開貼身之衣物,讓身體降溫。
 戶外活動最好安排在早晨或黃昏等氣溫較低的時段,外出時應戴帽子或撐傘以阻擋陽光的照射,同時應穿著淺色且寬鬆的衣物以利散熱。最後是隨時補充水份,每天至少喝水2000c.c.,以防止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