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心園 助身障者開創無礙人生

台南市長黃偉哲(右三)參觀蓮心園庇護農藝工場。 (記者翁聖權翻攝)
 責任編輯/楊郅如 記者/翁聖權
 財團法人私立蓮心園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於一九九七年成立,一開始以照顧台南市後壁、白河、東山等地區之獨居老人為主,一九九八年設置「附設啟智中心」,照護身心障礙者。蓮心園成立二十多年來扮演守護天使,致力於身心障礙者與獨居老人的照顧與支持,如今愛如蓮梗蔓延開出一朵朵溫馨感人的花朵,成為有一0二名身心障礙者、九十名獨居老人以及四間日間托育作業坊八十多名服務使用者的大家族。

憨兒採收自己種植的蔬果,通常會笑得很開心。
(記者翁聖權翻攝)
 設庇護農藝工場 支援身障者
 為幫助身心障礙者前進職場,蓮心園基金會二0一四年八月在台南市政府勞工局輔導下,在白河蓮鄉木棉花道路旁的農田,打造一個支援身心障礙就業的庇護農藝工場。目前招收鄉下社區身心障礙者就業,訓練身心障礙者的農藝工作訓練,除了扦插景觀植物繁殖與栽培蔬果農作物之外,並訓練地方農特產業包裝,像白河蓮子、東山龍眼、麻豆文旦等等地方產業,讓身心障礙者開創無礙人生。
 在這個庇護農藝工場,身心障礙者透過就業服務員及技術員的指導種植無毒稻米、蔬菜以及花草,透過大眾與餐廳購買獲得薪資,也享有勞健保的保障。農場自產自銷其販售的品項有日曬越光米、大陸妹、萵苣、芝麻葉、洛神花茶、蝶豆花等花草茶;另外還有針對季節性不同推出的無毒番茄等蔬果。蔬菜及米飯是民眾每天固定都會吃到的食物,由於滿兩千元可免運費,蓮心園歡迎三五好友一起固定揪團買無毒白米、蔬菜吃出健康。

在技術員不斷的指導訓練下,憨兒逐步學會農事耕作。 (記者翁聖權翻攝)
 採自然栽種法 讓農作自然成長
 蓮心園庇護農藝工場在耕種上採自然栽種法,不加化學肥料,得到了不少客人的支持及讚許。蓮心園庇護農場希望大家珍惜大自然的恩惠,讓土壤不需要噴灑農藥與化肥便可種植,並透過各種有機自然農法,在不破壞土壤情況下讓食物健康自然成長。
 蓮心園表示,在庇護農場接受訓練的輕度身心障礙者,能做的事情需要簡單且重複性高,對他們而言反覆不斷練習的技能及工作,能快速幫助他們上手。看看憨兒工作的笑容,讓人覺得替他們開心,憨兒其實跟一般人無異,需要在工作中獲得樂趣與成就感。

為了訓練身心障礙者從事農務,技術員將種植內容調整成簡單兼具可不斷練習的耕作。
(記者翁聖權翻攝)
 訓練簡易化 讓憨兒學會農事
 在蓮心園庇護農場所生產的各種農作物中,無毒香米一直是重要產品,耕作從零到有,從除草、播種、發芽、植物被蟲吃掉、收成、清洗、分類、包裝等一步一腳印,樣樣自己來。透過就業服務員及技術員不間斷的指導,讓這群憨兒學會農事,看似簡單其實完全不輕鬆,就連拔菜、放菜的角度都是門學問。
 為了訓練身心障礙者從事農務,技術員將種植內容調整成簡單、易種植、害蟲少,並且兼具高練習、難度低的耕作,例如美生菜、芝麻葉、花草植物,都是庇護工場訓練憨兒農耕的產物。對一般人而言,將一片片生菜採下來,是相當簡單的小動作,但對憨兒而言,背後卻藏著大大的功夫。在收成之前,憨兒需要事前指導與不斷的重複練習,才能自己獨立收穫蔬果。

 克服身體不便 露出自信笑容
 蓮心園庇護農場種植了一片又一片的蔬菜田,技術員一邊動手做,一邊指導憨兒學習如何種植,從翻土除草到種植蔬菜,要花很多時間做訓練,雖然很辛苦,但卻非常值得。憨兒看到滿滿的生菜,通常會笑得很開心的說:這是我種的!看到憨兒從一開始的失敗、挫折,到後來慢慢地學會掌握訣竅,順利完成工作,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讓指導憨兒的技術員也覺得很有成就感。
 蓮心園表示,看到身心障礙朋友能夠努力克服身體上的不便或先天上的不足,以專注態度致力於工作,著實讓人十分感動。但庇護工場的發展著實不易,希望社會大眾對蓮心園庇護農場生產的農作物,能夠多多捧場訂購,以便庇護農場能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