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產業專刊〉防疫vs環保 生技業須保2的思維

蔡英文總統召見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會員,協會強調生技醫藥行業的企業社會責任與環境關懷。(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提供)
■王冠斌
 新冠肺炎讓人手一口罩成為個人防護新裝備,但也成為海洋生物及環境新威脅,除了大家常聞的各式生態的影響外,難道身為地球一份子的我們,不能有更好的使用方法及處理方式嗎?恐怕這是新冠疫情下一個階段,大家要共同省思的問題。
 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理事長陳建州,承創會的醫療文化及對於環境關懷的精神,對於這些未來的問題,深感除了協助人們對於醫療的急需,更體認到下一階段能否為環境的保護,投入社會責任及醫療人的思維,進而關注眼前的口罩後續產生的問題,盼能為社會改善口罩使用的問題,並期許政府能體認到這問題所產生的後續環境汙染,絕不亞於眼前的防疫準備。

 一、過度的浪費
   引發企業理念產品創新
 新冠肺炎自2020年2月爆發以來,大家每日關注那些國家封城及感染人數,卻忽略了我們每人隨手中的口罩,正在一點一滴的侵蝕我們的環境。
 海洋保育組織「海洋亞洲(Ocean Asia)」的共同創辦人蓋瑞‧斯托克斯(Gary Stokes)及聯合國不斷的警告大家,我們目前估計每年約有800萬噸至1200萬噸的塑膠廢物流入海洋,且這個問題日趨嚴重,另外就《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的一份報告,全世界每個月使用的口罩和手套估計有1940億個,這些口罩開始汙染海洋,對野生動物及植物造成生態的影響。
 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對這問題所產生的現象,刻正邀請專家及醫界期能提供改善方式,聽聞台商崑洲集團所開發的產品,能本於對環境的關懷下研發具防疫的口罩,除可重覆使用外,也獲國際瑞士HeiQ Viroblock抗菌配方,其特點就在能有防疫能力外,也能減少對於環境的傷害。

 二、長照醫學會結合醫界與企業,盼能獲社會關注與支持
 今日在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共識下,不論是企業與醫界,無不極思如何對人類有所貢獻,醫療對於病患就醫權益的照護,引領了長照醫學會會長劉伯恩醫師的思考,願結合醫界對於口罩合宜使用下,除了能兼顧防疫的必要性外,對於可日常性使用的防疫工具,也能提供正確的價值觀,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及曝露感染的可能。
 因此,為平衡醫療資源的資源不對稱,成立長照醫學會南部中心,期能由中心主任王冠斌推動醫療資源平衡的使命。

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強調生技醫藥行業的企業社會責任與環境關懷。(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提供)
 三、環境與防疫,呼應政府永續未來環境資源的決心

 時近冬季,專家推測,厄爾尼諾現象造成今年冬季恐會比去年天氣更冷,也會持續影響我國氣候幾個月。也就是說,反常的氣候及氣溫會持續出現很長一段時間,出現「倒春寒」現象。除了大家所擔心的,室內活動會更多外,相對的也會造成這一波額外的防疫壓力,因此,在力求防疫與環保兼具的可能性下,期許醫界、企業、政府共同努力,為防疫及環境盡一份心力。
 人手一口罩,未來除能兼顧防疫功能外,對於環境的關懷及傷害的減少,恐怕是未來大家共同應有的社會共識與企業責任,盼政府能重視這個問題,未來不是只有製造口罩,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正逐漸在傷害地球?未來期盼人手一口罩所製造的環境汙染能減量,減少一口罩,讓環境也能有呼吸新鮮空氣的機會。
(作者為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