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腫痛 卡卡蹲不下去

醫師翁閎楷說,反覆出現關節腫脹和疼痛症狀多年卻找不出原因,要留意「腱鞘滑囊巨大細胞瘤」找上門。(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30歲張先生10年前因為膝關節腫脹疼痛就醫檢查,發現膝蓋前方突出一塊軟軟的腫塊,被告知是運動傷害造成半月軟骨脫垂,因沒有卡住的症狀選擇保守治療;過2年發現已蹲不下去,再次就醫確診「腱鞘滑囊巨大細胞瘤」,經多次手術並接受放射治療症狀才穩定,持續追蹤中。

成大醫院骨科部關節重建專科醫師翁閎楷指出,「腱鞘滑囊巨大細胞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容易復發,好發在青壯年時期,平均年齡約35歲。長在關節囊外的較為常見,如手指肌腱上,大約100萬人中會有10例;而關節囊內的較為少見,大約100萬人中只有2例,因腫瘤長在關節囊內很像滑囊炎,過去把它稱為「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滑囊炎」,現在世衛組織則統一稱為腱鞘滑囊巨大細胞瘤。

翁閎楷說,張先生當時確診為腱鞘滑囊巨大細胞瘤,先接受膝關節鏡手術將腫瘤清除,過了4年又復發,接受膝關節鏡手術清除膝關節內的腫瘤;接下來連續2年,因膝窩處腫脹感持續惡化,檢查發現膝後方腫瘤變大及反覆復發,因無法使用膝關節鏡清除,分別接受了1次關節鏡手術加上後方開放式切除手術,以及1次前後方開放式切除手術,並接受低劑量的放射治療。

他說,腱鞘滑囊巨大細胞瘤主要分為單一型和瀰漫型,前者多發生在關節囊外,如手部肌腱只需手術完整切除即可;大多數長在關節囊內的為瀰漫型,治療較複雜,最常見的症狀為關節腫脹和疼痛,但病人常常好幾年裡反覆面臨同樣的症狀卻找不出原因,最後做磁振造影檢查才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