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雪娟∕南市報導
安平燈塔即將於四月一日歡慶一一三歲生日,每年都有一群關心文資、熱愛鄉土的民眾到場為其慶祝。安平燈塔目前仍在使用,一群安平熱心民眾希望市府相關單位能結合各項資源,提報為古蹟和推動觀光,讓這顆「安平明珠」能夠閃耀府城。
安平從明朝末開始,成為台灣對外重要港口,然指引船隻航行的燈塔,遲至清朝末年才設置。由地方發起的為安平古堡慶生,隨著台南建城四百週年到來,每年都有數百人歡慶;相較之下,安平燈塔則默默守護航海者的安全。
根據學者研究,一八八三年在安平設燈桿、掛燈火,成為指引船隻標誌;一八七二年海關置燈塔於安平埠頭(原海關安平支屬舊址);一九0九年於安平古堡改建為白色圓形磚造西式燈塔,有「安平古堡的珍珠」之稱。
後因沙洲變遷,燈塔距離海岸過遠,且光源大部分遭沿海防風林的林木遮蔽,海上行船不易看見,漸失去導航功能,一九六0年起,停止發光;一九六七年又遷建至安平港北方沙線上,後經整修,於二0一六年再度對外開放。
當年進行「安平港歷史風貌園區歷史建築清查研究計畫」,對這個上百年又歷經滄桑搬遷的燈塔,調查單位認為具歷史建築價值,建議提報市定古蹟,目前燈塔仍在使用,管理單位為交通局航港局,目前全台共有十二座燈塔開放參觀,安平燈塔名列其中,然雖位於觀夕平台旁,不過因非熱門景點加上沒有解說,參觀者並不多。
在地民眾已連續三年為燈塔慶生,並發起「水塔到燈塔」、安平燈塔至台灣極西的國聖燈塔活動,希望和其他安平古蹟景點共榮發展觀光,並建議在台南建城四百年之際,以「古蹟四百」目標,由市府主動提報為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