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攝影 李燕瓊
把它當作禮物送出去,那麼,它就是禮物。
德國和台灣距離約一萬公里路,疫情中關懷祈禱家鄉的心卻如此接近。
五、六月正是端午團聚的佳節,一個小破口,就讓全球抗疫模範生的台灣陷入驚滔駭浪中;還好全國齊心抗疫下,不愧是模範生,短短二個月就控制住了疫情,雖然「疫苗乞丐」等諸多口水滿天飛,倒也還有幾筆溫馨事宜值得一書。
因為「乞丐」說,我回到了童年的時空……50、60年代的鄉下,大環境不好,很多家庭甚至顧不上溫飽,常有乞丐沿門扥缽,曾當選「好人好事」代表的媽媽是以款待客人般善待上門的乞丐,除了豐盛的飯食,臨走還會給上一包紅包,而不是放在缽內,年幼的我不甚了解,媽媽說:把它當作禮物送出去,那麼,它就是禮物。
今時再看「乞丐」說,特別感觸,如何「把它當作禮物」,端看心態。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當年一位「算命盲乞丐」,瘦高個頭,手拿小牛角沿路叩叩叩算命兼行乞;隔年,身邊多了一個瘦小女孩牽引,聽說「抱來的」。日子慢慢過去,小女孩卻還是瘦小,媽媽總給她更多飯菜(她真能吃ㄟ);有一天,媽媽基於職業敏感把她帶進診間,再把男人叫進去,同時要我把小女孩帶離診間,關上門時聽到媽媽說:這裡只有我和你,你女兒「有身了」(懷孕),知道誰是孩子的爸爸嗎?
我這邊是小女孩一臉稚嫩問我:姐姐,我生病了嗎?除了心疼,我不知該說啥,她甚至比我尚讀國中的妹妹還小,她連自己懷孕都不知道,就要當媽媽了?
後來不小心「偷聽到」媽媽和她的老師朋友的談話,果然,小女孩肚裡孩子的爹就是她的養父。然後媽媽就忙著四處幫小女孩張羅嬰兒衣物;套句俗話說,「窮到脫褲子 (意即拿去典當)」,哪來餘錢買嬰兒用品呢?當然媽媽全程免費幫忙。
之後媽媽幾次幫她產檢,同時教導她一些產前產後常識,最後順利幫她接生,小男嬰健康好養,小女孩也有了媽媽的身形,雖然瘦小但奶量足,果然天生天養啊!
從形單影隻到老父幼女,再成一家三人行,我實在不忍心看成是亂倫,只能鄉愿地認為是命運的安排;不少村人卻很不以為然,認為這男人不是人,連女兒都要「吃」(雖然沒有血緣關係),算命生意大受影響,就漸漸不見他們身影了。
(寄自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