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社科院舉辦「桃芝颱風教育園區論壇」

成大社科院舉辦「桃芝颱風教育園區」線上論壇。(楊永年教授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二00一年的桃芝颱風重創南投縣、花蓮縣與嘉義縣,造成全台一百零三人死亡,一一一人失蹤。在桃芝颱風屆滿二十週年之際,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與科技治理研究中心特別透過視訊舉辦「桃芝颱風教育園區論壇」,與會者也多支持設立「桃芝颱風教育園區」,並認為應立即發展桃芝颱風虛擬(數位)博物館。

成大楊永年教授闡述桃芝風災教育園區的重要,他建議可以虛擬與實體併行規劃;特別是目前台灣並無類似「土石流博物館或教育園區」的設施。尤其南投多山,遇雨容易發生土石流災害,如何社區永續防災機制;桃芝颱風教育園區的概念與功能發揮,成為重要議題。

水利署前署長王瑞德認為災難一定會發生,但可以減少生命財產的損失;並認為避災、減災是可以努力的方向。成大社科院院長蕭富仁點出氣候變遷導致的災難,必須重視避災與減災,透過論壇舉辦,希望能提供政府諸多建言。南投縣政府消防局長林聰吉支持桃芝風災教育園區的設置,並強調社區自主防災的重要。

與會者認為桃芝颱風虛擬博物館應立即發展,在實體教育園區部分,則對自然科學博物館所屬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抱持高度期待。竹山國小主任梁明指出,從建構在地防災教育連結的觀點,強烈建議車籠埔斷層園區應和南投木屐寮社區合作,打造「桃芝颱風教育園區」,因為桃芝颱風發生嚴重土石流和九二大地震造成土質鬆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