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養肺補腎 著重規律作息運動

中醫師唐偉誠說,秋冬養生之道著重規律作息及運動,可降低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風險。(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秋季在「立秋」到「霜降」兩個節氣之間,氣溫由熱漸降低,濕度亦逐漸減少,天氣忽冷忽熱且空氣變乾燥。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唐偉誠說,秋冬養生之道,著重規律作息及運動,可降低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風險。

唐偉誠表示,從中醫角度觀之,節氣交替過程會出現「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秋天是植物成熟收穫季節,也是體內陰陽出現「陽消陰長」的過度時期,因此,中醫視秋季燥氣當令為「秋燥」;秋季與肺相應,因此秋燥容易傷肺,若不注意養生更容易引起咳嗽、口乾舌燥、鼻乾出血、皮膚乾燥龜裂等症。秋天氣溫漸降常誘發肺炎、支氣管炎、哮喘、心臟或腦血管疾病等症,也常使精神和情緒出現波動而出現不愉快、易激動、乏力、失眠和頭暈等。

他說,秋季養生之道是養肺潤燥與保溫,避免燥邪影響人體,飲食方面要充足攝取水分,多吃滋陰潤燥食物如銀耳、百合、山藥、杏仁、蓮藕、秋葵、燉煮水梨等,減少攝取辛辣、寒涼食物;平常可多做腹式呼吸保養肺臟跟穩定情緒,而在穿著上建議洋蔥式穿法,因應溫度變化適時增減衣物預防感冒。

另外,冬季是萬物閉藏之季,自然界陰盛陽衰,萬物都潛藏陽氣以等待春天到來。此時應遵循自然界「蟄伏閉藏」規律,採取「伏藏」的養生方法使精氣內聚來潤養五臟,冬季跟腎相應,食物如能兼補腎會更佳。

唐偉誠強調,冬季天寒因此飲食原則為滋陰補陽,雖宜熱食但燥熱辛辣之品則不宜,以免化熱傷陰。平常可多吃溫養食物,蔬果類包括南瓜、桂圓、核桃、栗子,其他食材如紫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棗、海帶、紫菜等。穿著應注意保暖,特別是頭部、胸腹、背、四肢關節等處,長輩要小心防心血管疾病,保持規律生活作息、適量運動如太極拳讓身心充分紓壓。

即時

春雨解渴 北部地區水情逐漸好轉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有關近期降雨對...

賴談藍圖 勉新團隊傾聽民意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新內閣團隊四日...

《懸疑驚悚小劇場第六十一集—人生唯一的自由,只有自...

本報訊 為豐富生活性、藝術性內容,中華新聞雲...

梅嶺梅子石塔種 品名在地化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楠西區梅子品種九成是石...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