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太慢 國中生常昏倒

 

台中榮總醫療團隊已經服務超過50名心臟患者。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15歲詹姓男國中生出生時有先天性心臟病接受手術,術後心跳過慢,新生兒時曾裝置心臟節律器,這些年來導線耗損,節律器無法完全運作,曾因心跳過慢多次抽搐昏倒,經轉送台中榮總改裝無導線節律器後,終於心跳正常,可以正常跑步運動。

台中榮總心臟電氣生理科主任謝育整指出,目前每年全球有超過百萬名患者植入永久性心律調節器,而台灣每年約4000例。隨科技不斷進步,心律調節器尺寸逐漸縮小,節律器壽命也大幅度不斷延長,導線品質也提升許多,但傳統經靜脈安裝導線的心律調節器,仍可能帶來各種併發症或技術困難,例如氣胸、心臟穿孔、導線滑脫、囊袋血腫與感染、三尖瓣逆流、靜脈阻塞與導線斷裂等,發生率約12%。

傳統心律調節器有導線(右),容易造成血管阻塞和斷裂;新式心律調節器無導線後(左),就能運動自如,不易有併發症。
(記者陳金龍攝)

謝育整表示,患者有先天性心臟病,術後心跳過慢,新生兒時期就裝置單腔心律調節器。但成長過程,多次心跳過慢昏倒,最近又昏倒,經檢測發現是導線功能耗損,導致心律調節器失效,讓心跳變慢而昏倒,心跳每分鐘只有30下,兒童醫學中心主任林明志緊急為患者置放臨時節律器,以穩定患者生命跡象。

謝育整說,檢測後發現心律調節器導線因身體成長後,長度不足導致斷裂所致,考量患者仍然年輕,引入最新型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既有免除導線的好處,又能讓心臟恢復正常,患者術後恢復正常心跳,胸前腹部也不再留下心律調節器痕跡,國中階段的他,終於可以正常跑步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