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未正確治療易產生精神疾病 晝夜節律失調不僅造成睡眠障礙 也讓器官運作不協調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1名50多歲女性吃了20幾年安眠藥,最近吃藥仍睡不好且常無故流淚,甚至出現自殺念頭,經丈夫帶到醫院就診。醫師強調,失眠若未正確治療,易產生精神方面的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包括藥物濫用等,皆是自殺的危險因子。
郭綜合醫院身心科主任黃泰銘表示,失眠症狀指在環境合適且有機會睡覺情況下仍出現入睡困難、無法持續睡一整晚、比預定起床時間提早醒來且無法再入睡,或者一覺醒來仍感覺精神不好合併白天嗜睡等,影響情緒、認知、白天日常生活及工作表現。
他說,失眠有部分是「晝夜節律障礙」,晝夜節律又稱生理時鐘,是存在於生物體內的生理週期,與白天黑夜1天的光線循環相配合,人體生理活動受此24小時節律的影響,如內分泌、代謝、心血管活動、肝腎功能、腸胃活動與免疫作用,都產生了週期性的協調變化,達到人體各系統功能的合協運作。
光刺激經由視網膜─下視丘徑路到視交叉上核調節,然後再主導體內的生理活動節律,並且掌控褪黑激素分泌與核心體溫,當中最重要的一環即是睡眠。晝夜節律是人類睡眠節律,若不協調,將使晝夜節律失去恆定,睡眠就會產生障礙。
黃泰銘說,若晝夜節律失調,不只造成睡眠障礙,也會讓各器官運作不協調,可能引發一系列疾病問題,包括糖尿病、肥胖、甲狀腺疾病、免疫風濕病、感染症、心血管疾病、腸胃道疾病、氣喘、癲癇、精神疾病等。另一方面,晝夜節律失調與惡性腫瘤之間的密切關係,也愈來愈受到人們重視。
(珍惜生命,請撥打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