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2/3持續到成年

醫師張夢涵表示,ADHD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神經發展疾患,並非孩子故意造成的行為問題,建議在學齡前及早介入診斷治療,對孩童長遠的未來才有較為正向的發展。(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國小三年級的小庭,從小便被不同老師說過上課坐不住,一直跟同學聊天,常打斷老師說話,甚至直接起身走出教室,回家功課常寫不完,也常忘記帶聯絡簿跟課本,每天提醒還是丟三落四,大家都覺得他是故意調皮搗蛋,近半年更常與同學起衝突打架,爸媽時常接到老師電話,疲於奔命。

另一名六年級女童,從幼稚園開始,父母就注意到孩子容易發呆恍神,因為還能安靜上課跟寫作業,所以便不以為意,隨著課業困難度增加,孩子恍神的狀況越發明顯,不記得上課教了什麼,功課無法準時完成,時常心不在焉,座位也相當雜亂,父母一再提醒還是依然故我,隨著年級增加,課業開始逐漸跟不上,安安的學習成就感低落,漸漸地排斥上學。

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夢涵說,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依症狀可以分成3類型態:「注意力不足型」、「過動/衝動型」,以及「混合型」,其中又以混合型最常見。ADHD的孩子容易有以下表現,譬如不管旁人在說什麼、好奇空間的擺設、容易被診間外的聲音吸引、無法安穩坐在椅子上、旋轉椅子、爬上診療床、突然開門,可以觀察到孩子在短暫的時間內已經明顯待不住,更何況是長時間的課堂上,或是更容易分心的場景。

張夢涵表示,上述的行為表現,建議父母帶孩子尋求專業醫療診斷。ADHD在台灣的盛行率約7.5%,男生又比女生多3至5倍,然而,接受診斷及適當治療的孩子平均只有25%。傳統上對精神科(小兒心智科)仍存有刻板印象或擔心被標籤化。

張夢涵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神經發展疾患,並非孩子故意造成的行為問題,源自腦部前額葉及皮質下腦區功能異常,大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其分泌量比一般同年紀的人偏低。症狀從學齡前即開始,可能持續到學齡孩童、青少年、以及成人時期,也容易有其他共病,例如學習障礙、焦慮症、憂鬱症、對立反抗症等。

雖然隨著年紀增長、腦部逐漸發育成熟,孩童過動症狀會稍改善,但注意力不足、情緒衝動還是可能殘存,直至成人期約有2/3仍有部分症狀,在學習黃金階段若未介入治療,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學習成就低落、低自尊、人際挫折、易出意外,甚至衍生對立反抗行為、青少年時期可能出現逃學逃家、憂鬱傾向、酒精或毒品濫用問題。此一疾患長大並不會自己好,也並非管教不當,而是需要早期發現,及早介入並長期治療,對孩童長遠的未來才有較為正向的發展。

即時

防汛利器水下無人機新北首航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雨水下水...

男陷網路戀詐騙擬匯210萬共築愛巢 警秀案例勸醒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三十三歲江姓男...

好市多賣場產品標示疑義 中市食安處稽查釐清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好市多北台中分公司產品...

毒品藏床下想裝傻 土城警一舉破獲毒品及侵占案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府警察局土城分局...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