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台灣而生 林智信 全方位藝術家

林智信在創作《芬芳寶島》時留影。

     文/記者楊淑芬 攝影/記者趙傳安     

台南生活美學館正有史以來長達近半年的時間,僅僅展出一位藝術家的鉅作,這位藝術家是台南土生土長的林智信,他一生投入創作,而且都是曠世巨作,版畫「迎媽祖」全長124公尺,油畫「芬芳寶島」全長248公尺,都是創世紀錄,還有數不盡的雕塑、交趾陶、琉璃、天目釉等,全館空間全部展出他的作品,還要分2個檔期,才能盡展。

1936年出生於台南歸仁紅瓦厝的林智信,今年86歲,近2年身體違和,每週需要洗腎3天,一頭白髮,與往日相比略顯清瘦,但是精神矍鑠,一樣熱情;不變的是每日仍然創作不懈,即使洗腎的日子大耗體力,一個上午在醫院,回到家裡略事休息,仍然拿起畫筆,和油彩繼續為伍,最新作品是200號的百雞圖和100號的赤嵌樓;他作畫幾乎沒有遲疑,經年累月的訓練,腦中出現的色彩,畫筆快速的混合油彩即可上畫,調色車上油彩只有20多個顏色,他能調出深深淺淺數百種顏色,完成無數作品。

年輕的林智信創作迎媽祖版畫。

木刻版畫 楊英風席德進賞識

歸仁是個農鄉,林智信16歲時喪父,僅留下幾分薄田,獨母帶著7個孩子,生活非常貧困。林智信身為家中長子,初中第一名畢業後,他放棄保送,考上南師美術科,因為學費全免,每月有配給的米及零用金,對家中不無小補,他形容第一次拿到學校發放的皮鞋,是生平第一雙皮鞋,他緊緊抱著嗅著新鞋味道,心中難忍激動,家境窮困,讓他一生簡樸勤儉,並且善用時間,他沒有時間風花雪月,除了為生活打拚,僅有的生命全部投入創作。

林智信從小就愛繪畫,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放牛時撿到木棉花樹掉下來的樹瘤,他用小刀繪刻成圓形圖章,學道士印符令,蘸上印泥,蓋起圖像,拿到學校分享,同學開心爭先恐後拿來蓋印,他內心有著小小的成就感,日後回想,這就是他愛上木刻的初衷。

林智信目前仍日日作畫,身後是即將完成的百雞圖。

在南師時,受到當時兼任中華日報副刊編輯的導師張麟書指導木刻版畫,老師愛才送他一套木刻刀,他高興不已,賣力學習 。他將作品投稿豐年雜誌、中央日報、新生報、自由青年等報刊,尤其受到豐年雜誌主編楊英風青睞,兩人友誼彌長,成為亦師亦的至交。楊英風鼓勵引導他,讓他在木刻版畫用心經營。

來自童年的生活印象太深刻,他的作品幾乎都是鄉土鄉情,當年本土意識尚未普及,許多人批評作品「土味太重」,幸得畫友席德進鼓勵:「這種土味才是你的特質,是別人無法表現或取代」。從此,林智信義無反顧,緊緊攬著木刻工具,持續刻繪本土風貌作品。

南師畢業後出任小學美術老師,曾獲優良美術教師,也曾受教育廳委託舉辦木刻水印版畫教學。後來,林智信不斷精進木刻技巧,多次在國際大賽中獲獎。

迎媽祖 耗時20年鉅作揚名國際

1995年完成的「迎媽祖」,是世界最長版畫,耗時20年、長達124公尺的版畫巨作,共刻劃1066個人物,畫裡有香案迎神、十三音古樂陣、八家將、七爺八爺、車鼓陣、南管北管、南台灣特有藝閣車陣等等,他用木刻水印版畫,保留、記錄失傳民俗文化,並呈現台灣庶民生命力。作品完成後,轟動一時,並在世界各地受邀展出。

說起迎媽祖,林智信清楚記得其中的艱辛,要研究藝閣與陣頭典故的來龍去脈、神輿與護衛所屬間的關聯,傳統的服飾及化妝規範,動態的表演、架勢、配樂、道具,才能動筆繪製草圖,在創作過程中,需花費大量時間於畫面及資料研究考據,過程複雜艱辛,三易圖稿、刻繪木板、印刷、染色,終於在60歲那年完成這幅巨作。

生活美學館芬芳寶島開展時,場面盛大,非常轟動。

芬芳寶島 全世界最大幅油畫

成為名滿國際的版畫家,林智信不以此自滿,他說藝術家如同探險家,要不斷打開新的探險;1985年開始投身油畫創作,並且參與法國藝術家沙龍展,在法國皇宮展出,更特別的是從1997年參與日本示現會展出,連續多年獲獎,被推舉為會員,得以終身免審參展。

要做就要做最好最大,無人能及的作品。他投身油畫時就起心動念要畫出台灣最美的鄉土色彩,構思18年,畫了7年,歷經25年,長達248公尺,共有102幅150號作品組成的《芬芳寶島:憶象1950年代的台灣》,終於在2014年大功告成。

林智信(前)親自導覽芬芳寶島作品。

《芬芳寶島》是全世界最大幅的油畫作品,從台灣北端基隆嶼畫到南端鵝鑾鼻燈塔,實景綿延逾400公里。前面18年他跋山涉水,踩遍台灣每一吋土地,徜徉各地畫圖寫生,並且搜集歷史、地理、老照片等典故,歷經多次重畫,最後以最擅長的寫生技法表現,採用國畫多視點畫法,可以說是用中國文化畫長卷的風格畫出他心中最美的台灣印記。他說作畫時如一隻大鵬鳥,飛翔鳥瞰台灣的山河和人情,視野和心境都格外廣闊開朗。他說把「畫布當做台灣的大地,筆就是我的行腳」,這是他獻給台灣最美的禮物,他也說「齊柏林是『看見臺灣』,那麼我的作品就是『認識臺灣』」。

林智信和他創作的金鋼天目茶盞。

接觸交趾陶 發展成家族事業

除了版畫和油畫的曠世鉅著,林智信的立體創作雕塑、交趾陶、天目釉作也都很可觀。從小在鄉下捏泥巴長大,在南師念書時工藝作品就常為老師稱道。當小學教師連續3年接受前輩藝術家蒲添生指導,奠下雕塑基礎;他還有一個美麗的記憶,是和太太黃金桂熱戀時,送給她的第一個禮物是太太頭像,這作品還入選全省美展;後來林智信和台南雕塑家鄭春雄也一起延請模特兒,一起創作5年之久,這期間也深受鄭春雄啟發和指導。

林智信交趾陶作品鍾馗。

交趾陶的學習就更有故事。1988年林智信在報上得知交趾陶大師林添木有心薪傳技藝,林智信多次登門求教,終於成了入門子弟。他不僅自己學習,也力促3個兒子投入林添木門下,也開啟家族事業「智盧」交趾陶名揚海峽兩岸。2015年他在福建接觸「建盞」文物珍品,這項藝術被日本人稱為「天目」,他帶著兒子一起學習,並且開發出「金鋼天目」茶盞作品。

人親土親的鄉土和親情作品,是林智信最喜歡的主題。

創作不停歇 期待新作水墨畫

林智信奮不顧身的投入藝術創作,這次生活美學館的策展人藝術史學家蕭瓊瑞就說,「稱呼林智信不應稱為版畫家林智信,也不是油畫家林智信,他就是藝術家林智信」。是全方位的藝術家,而他的作品,深深地扎根在土地及生活上,不論是版畫或是油畫,藝術家林智信的作品都已達到為生民寫史、為山川立傳境界。

赤嵌樓也是林智信最愛的主題,畫了數十幅以上。

從四月份接連的兩檔展覽,「林智信版畫、陶藝大展─生活.民俗.節慶」和「林智信油畫、雕塑大展─土地.人民.記憶」,展覽將至九月四日;這次所有的展品,由文化部出版,共三大冊構成《林智信全集》,拉開來是長幅畫作,合在一起又是一本書,可以盡窺林智信一生大作。

創作等身,林智信仍未停下腳步,他仍繼續在巨幅畫布前揮灑,請教他下一步心願,他帶著自信爽朗的笑容說「水墨畫」,是新的領域新的創作;期待林智信開啟另一番畫壇風雲。

即時

囂張偷車賊對監視器比中指 警拘拿到案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台北市警局中正...

三峽載冥紙貨車凌晨不慎翻覆 幸無人傷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一名李姓男子 ...

台積電擴廠暫緩?盧秀燕:台中部分已完成並獲批准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積電擴廠傳出暫緩,說...

甲辰年岡山壽天宮媽祖聖誕祝壽大典 首度開放200名...

記者陸瓊娟/岡山報導 岡山壽天宮今年...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