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食品雙盲檢驗暨認證學會與成大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團隊,為提升南台灣的稻米產值,廿四日在成大生命科學院,舉辦第一屆自然農法優質稻米競賽,結果徐金城、勻凱農場及松美農園獲最佳口感獎。
成大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團隊指出,此次針對一期稻作品質,進行科學系統化的評比,共有來自雲嘉南地區的自然農法農民十二隊參與競賽,其中三隊都因為鄰田的農藥汙染,或灌溉水管理未能達到最佳化,造成無機砷的殘留超標而未能入選。
此次稻米競賽,參賽農民以學會提供的包裝袋,寄回一期稻的稻穀,並描述農法以及施作場域,學會要求SGS實驗室針對農藥殘留不得驗出、另包括無機砷等七項檢驗標準,都比國家標準還嚴苛。
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團隊表示,通過七項標準者列為鑽石級,但入選的九隊中在,無機砷的濃度,都未能達到零點一二的嚴格標準,造成此次競賽的鑽石米從缺;至於榮獲金質米的番社蔬果聯盟、勻凱農場及徐金城農場,稻穀的粗蛋白含量不超過五,以及食味值都在九十以上。
除了科學數據評比外,現場還舉辦口感比賽,邀壽司師傅、稻米專家、行銷專家、以及網紅,以及在場的參與觀眾,針對九隊出線的稻米進行口感評比,賽後還有高質米飯的分享活動,結果徐金城等三隊獲最佳口感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