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台南市府今年五月主辦「一一一年社區像影紀錄人才培訓班」,北區共有十九支紀錄片參加評審,其中女學生林菀思、鄭洧存拍攝的「籠是由心造」,紀錄鎮北坊五大工藝師之一的傳統燈籠彩繪老師杜柏錡彩繪燈籠過程,入圍最佳人文紀實獎。
世居鎮北坊的杜柏錡,是傳統竹編燈籠大師,在市面燈籠大部分進口自中國大陸的今天,別具意義。杜柏錡堅持以宣紙、棉布細心地糊在竹燈籠骨幹之上,再一筆一筆勾勒各種精緻的圖像,尤其是宮廟題材的神明和神獸,前年北區公所參加台南市燈會,邀玉皇宮、興濟宮、頂土地贊助的三對燈籠,就委託杜柏錡繪製。
杜柏錡幾年前為蘇厝真護宮製作一對七尺高的大燈籠,目前仍是台南之最。杜柏錡更為長興宮彩繪王船,已連七科二十一年,明年是南瀛香科年,杜柏錡又要開始忙錄。他因是鎮北坊一份子,近幾年北區只要有彩繪活動一定請他出馬。
今年元宵節,北華里里長王黃春子還請杜柏錡開辦傳統竹編燈籠課程,指導社區的區民自行動手繪製屬於自己的竹編燈籠。將來還計畫在鎮北學堂開課,把竹編燈籠的製作和彩繪技術薪傳下去。
北區十九支參展紀錄片,結果有五支影片入圍。區長李皇興自編自導自剪的「飄洋過海遇見愛」,雖然未獲入圍,但李皇興表示,純粹是個人的一種挑戰,志在參加,不在得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