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49歲男性,約6年前便深受坐骨神經痛所苦,透過復健及核心肌群訓練,近年已鮮少復發。不過近期因事業的應酬增加,比較少運動,除了熟悉的腰痛,總覺得右側髖關節附近常有痠痛感,兩個月前自覺好像髖關節扭傷一下,至此之後疼痛加劇,寸步難行。就醫檢查發現,男子除了腰椎退化問題之外,更合併有右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情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張彧銓表示,根據研究,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原因,台灣有超過4成是因為飲酒,兩成是因為全身性類固醇使用,另外4成原因不明。
若以性別區分,男性病患最大的致病原因是飲酒,而女性病患最大的致病原因是類固醇使用,使用類固醇的原因前3名依序為紅斑性狼瘡,血液腫瘤疾病及氣喘,整體而言,平均接受關節置換的年齡為50歲左右。使用類固醇的病人又有較高的雙側致病比例。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在早期診斷比較困難,在股骨頭壞死塌陷之前,會有一段時間單靠X光不容易診斷,常常需要搭配問診及適當的理學檢查,再安排核磁共振檢查,才能確實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