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產業變革與機會論壇 應用、技術、資安倫理、人才四面向掌握新契機

工研院舉辦「機遇 x 挑戰 生成式AI:產業變革與機會」論壇,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前排中)說,可從應用、技術、資安倫理、人才四面向掌握新契機。(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工研院為歡慶五十周年慶,卅日在竹北喜來登舉辦「機遇X挑戰 生成式AI:產業變革與機會」論壇,探討臺灣如何面臨生成式AI的產業挑戰,工研院專家針對生成式AI議題,提出應從「產業影響與機會-應用」、「產業技術」、「社會影響與法制-資安、倫理」、「人才培育」四面向深入對生成式AI的理解與巧用,使臺灣產業在巨人肩上抓住機會與轉型,掌握創新發展的關鍵。

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表示,生成式預期帶動新一波生產力革命,在此同時,臺灣為傳統培育模式面臨翻轉以及可能引發科技亂象與社會議題及早做出因應。經濟部做為產業後盾,因應數位轉型人才需求,也已全面推動AI智慧應用新世代人才培育計畫,培育人工智慧專業技能及應用人才,期盼在工研院及產學研界最強大的專家團隊引領下,讓臺灣持續發揮關鍵角色,成為全球可信靠的AI關鍵夥伴。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工研院將從產業影響與機會、產業技術、社會影響與法制、人才培育四方面,著手協助產業「趨吉避凶」:一、「產業影響與機會」面上,即應用的部份,將持續關注生成式AI使用後如何改變生活習慣、工作模式乃至對產業影響,像是生成式AI雖可能取代某些工作,但同樣也會讓某些工作更有效率。二、在「產業技術」面,即生成式AI技術精進上,讓它答出正確的答案,對我們做出最大的幫助,解決現行生成式AI仍無法提供完全正確資訊之痛點;三、在「社會影響與法制」面,即資安、倫理的部分,因為你在跟它對談的時候,你也在教他一些東西,所以必須思考在導入生成式AI後如何在法規策略上確保資訊安全及智慧財產權等;四、在「人才培育」方面,臺灣產業未來也要知道如何積極培育不同世代員工,使他們能夠適應生成式AI的發展並推動創新。

臺灣大學電機系教授葉丙成提出生成式AI可應用於教育領域與企業培訓,生成教學材料、練習題和自動化評估,然而人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關鍵因素,生成式AI應與人才培養專家和教育者的專業知識相結合,以實現更有效的人才培育。

即時

愛吃燒肉甜點 他冠狀動脈阻塞險喪命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45歲洪姓堆高...

平腦症新基因NDEL1 產前篩檢曙光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台灣預估約有3...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