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男健檢 意外發現腎臟癌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51歲男性,有長期抽菸史,飲食上從不忌口,也不愛運動,長久下來體重89公斤、腰圍102公分、身體質量指數(BMI)32,已達到中度肥胖。一次健檢發現左側腎臟有1顆大小約1.8公分的腎臟腫瘤,經過動態顯影檢查,高度懷疑為惡性病灶,後續經泌尿科醫師進一步確認罹患腎臟癌。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腎臟癌早期發展緩慢且還可以說是毫無症狀,直到腫瘤太大、壓迫到其它器官或是轉移才會出現症狀,許多早期腎臟癌的個案都是健康檢查意外發現。

錢政平指出,罹患腎臟癌後,即便是經過手術治療後,可能會引發腎功能下降,會有腎功能不全或甚至必須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嚴重影響日後生活品質。

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達11.9%,代表潛藏腎臟癌罹患風險;抽菸、肥胖、藥物濫用工作環境經常接觸容易致癌物質(例如皮革鞣製業所使用的化學藥劑、石棉、鎘等)、長期接受血液透析(洗腎)或接受過腎臟移植,及家族遺傳基因Von-Hippel-Lindou、逢希伯-林道症候群者都比一般人有較高機率罹患腎臟癌。

維持腎臟健康保持健康生活型態的養成及定期健檢很重要,錢政平建議,民眾在安排健康檢查時可安排抽血、尿液檢查及搭配影像檢查幫助觀看腎臟健康狀態,若發現可疑病灶可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揪出腫瘤精準位置。磁振造影除了零輻射的優點之外,對於器官軟組織具有高敏感度可觀看到癌症侵犯的部位及擴散的程度對後續的診斷及治療都有相當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