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骨折復位 3原則恢復快

醫師洪柏聖說,外傷骨折到醫院治療把握復位固定等3原則,可較快恢復健康。(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22歲李姓男子騎車環島旅行,清晨趕路分神與對向汽車撞擊,致雙手腕及左大腿變形;送醫發現雙側遠端橈骨骨折及左側股骨幹骨折,幸無其他重大外傷。立即進行開放性復位固定手術,術後開始復健,5個月後手腳已完全恢復到原本的功能,並回到工作崗位。

郭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洪柏聖表示,國人車禍受傷以骨折為大宗;加上老年化時代來臨,長者跌倒也易致骨折,骨折的治療及復健一直是醫療體系當中重要的一環。

洪柏聖指出,外傷骨折到醫院接受治療,要把握3個原則:

1.適當的復位與固定:治療骨折大致分為「閉鎖式復位固定」與「開放性復位固定」,僅少數狀況會使用閉鎖式復位固定外,大部分都會打開傷口進行骨折的復位固定,並使用骨板或骨釘固定患處,使用互鎖式骨板通常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另外,也可使用一些填充物幫助骨折癒合,如合成人工骨、去礦化骨基質等。

2.完整保護,補充營養幫助癒合:手術後必須遵照醫師指示,使用護具或輔具保護患肢,千萬不可提早除去護具或下肢負重,否則易致患處2度受傷。鈣質及蛋白質為骨頭生成及傷口癒合需要的重要成分,可補充含鈣質的奶類起司或芝麻,以及蛋類及肉類等蛋白質食物。此外,磷、鉀、維生素C及維生素K等皆為骨骼生長過程必須之物質,礦物質及維生素、五穀雜糧和各類蔬果要均衡攝取。

3.適度復健,回復功能:患肢接受初步手術或護具保護治療後,立即復健可減少患處水腫、關節沾黏及降低疼痛;待骨痂初步生成後,可進行被動性運動及等長收縮運動 ,使關節保持靈活避免攣縮,繼而開始主動性運動及等張收縮運動訓練肌肉力量,漸漸回復往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