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台灣動力火車發展 台北機廠變身國家鐵博

搭坐藍皮火車在台北市區漫行是很難得的經驗。

文、圖/記者王超群

萬里無雲,秋高氣爽,微風輕拂臉龐,沒有夏季的悶熱,秋天正是出遊的日子。位在北市松山鬧區,占地十七公頃,原稱台灣鐵路管理局台北機廠,早年可說是見證台灣動力火車的珍貴文史庫,這裡從清朝時代,歷經日治時代到如今,其中處處都有歷史,也可說是台灣火車的總醫院,全盛時期,待修理檢查的列車滿滿在工廠區,如今則只能從老照片回味一二。
如今這裡即將設為國家鐵道博物館,將偌大園區中部分已經修繕完成的展區面對國人,吸引觀眾絡繹於途。

具有古意的台北機廠辦公樓。

總辦公室特展 訴說流動的往事

如果想體會電影中的火車,在展區總辦公室「流動的往事─景框內外的藍皮記憶」特展,現正展出。在總辦公室現場展,可以看到一樓的正、副廠長室和會議室,這三處空間扮演推動廠務的核心角色。

台北機廠遷廠後留下的木製辦公家具,經過修復整理,各種文件檔案、老式電話,時間也有如此在這裡留下註腳。展出的文件有不少還可以看到是日據時代發出的證書,可見台鐵早年的工業鐵道人才,相當程度延續了日本時代的職人精神。

鐵路博物館園區內可以見到廠長辦公室,木製辦公家具具有歷史的厚度。

令人印象很深的還有各種字跡工整數字整齊的筆記本,可以看出記錄者的認真嚴謹,這種可貴的特質是值得重視和傳承的。展品大部分是出自服務台鐵五十年的前副廠長鄭萬經的的個人珍藏,同時展區內也有鄭萬經本人協助火車修復和文史口述的資料影片,對有意探索這段歷史記憶的參觀者,可說是一大佳音。

從市民大道入口一進大門的左側,就是「澡堂」。在這裡展出的是員工澡堂常設展。澡堂在兩千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為台北機廠第一座擁有古蹟身分的建築,自一九三五年落成以來,就是台鐵員工下班前清潔身體減緩疲勞的重要工業廠房福利設施。

龐大的澡堂可以想見當年職工下班洗潔身體解除疲勞是很重要的心理儀式。

這項常設展的西展區透過圖像和模式,介紹台灣建築由「近代」步入「現代」的時代背景,東展區則闡述台北機廠保存歷程,展示古蹟構件舊料等物,讓參觀者感受到大型工業文化資產的保存和新生有多麼不容易。

相當壯觀的浴池展區則有藝術家陳穎亭的創作,重視浴池的職工生活氛圍。

藍皮文博號試乘 吸引力十足

最令遊客感興趣的就是藍皮文博號試乘體驗。從園區兩處入口,都可以領取車票。藍皮文博號柴油客車DR2303的前身可追溯到九十年前由日本引進的汽車客車,一九五0年代在台北機廠動力改造為柴油客車,曾廣泛應用在台鐵主線與各地支線,精典的藍色塗裝與小巧的車體,是許多民眾對平溪線、集集線共同的記憶。

藍皮火車文博號的駕駛室。

文博會期間於鐵博東西兩站穿行,依時刻表發車,車行距離約兩百公尺,卻已經是目前台北市區罕見的地面上行駛火車的場景。

取票辦法可以網路預約也可以現場排隊。如果非假日,現場很快就能取得到。真正坐進文博號藍皮火車,彷彿一秒回到三十年前。事實上,在電影中,火車一直都在,如侯孝賢的「戀戀風塵」,現在還可以由電影劇照中看到老火車的身影。

直到一九八0年代新浪潮電影的出現,導演們以火車透過鏡頭描述城鎮移動和人際關係,似乎不時可見。火車也成為觀眾記憶中對逝去的追尋和對未知開拓的文化象徵。

記者則對電風扇感興趣。畢竟如今的交通工具中,已經找不到沒有空調的。火車中的電風扇,可以拉開的窗戶,都令新世代感到好奇。

鍛冶工場內一景。

鍛冶工場聲光秀 充滿震撼力

鍛冶工場則是整個國家鐵道博物館最具聲光效果的展區。轟隆鏗鏘聲具有相當震撼力。啟用於一九三五年的鍛冶工場,是製作、維修火車鋼材零件的工場,大小零件、螺絲、彈簧,都在不絕於耳的轟隆聲中打造出來,但隨著時代變遷,鍛冶工場經歷了業務緊縮和停擺。

只見琳琅滿目的各式機具,其中一八八九年英國製的蒸汽槌是現存最久的。觀眾也可以在走訪過程中,仔細觀察這些堅實壯碩的工業機器,思想它們對人類生活所產生的影響。於此同時,聲光秀傳來仿真的機具聲響,一時間有如見到龐大的運轉正要啟動。

一般人很少注意到,台鐵運輸對國家軍事和國家安全的相關性。在鐵博園區中,還有館藏修復的各式火車,對鐵道迷而言,簡直是入寶山。

客車工場可以看到各式車種,甚至有火車裝運裝甲車,說明鐵道的軍事用途。

其中貨車上載運的裝甲車,讓人看到難得的景象,也成為拍照打卡的熱點。這裡就是「客車工場」,也就是典藏車輛展區。是台北機廠占地最廣的建築群,在一九三五年和一九五九年以美援經費增建而成。它的最大看點除了內部展出的觀光號餐車、電源行李車、電聯車等,它的建築體除鋼構的跨接柱身外,沒有其他隔間,內部視野暢通無阻。這種大跨度的建築,並不是容易的構造。遊客也不妨稍加留意。

走逛一圈到了午餐時間,鐵博特色便當在大禮堂開賣,每日限量三五0個。國家鐵道博物館目前還是籌備處,園區內仍有不少工地,地點接近松山文創園區,未來兩大場區結合起來,是兼具知性和文化的新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