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酒就臉紅 傷腦又傷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許多民眾酒後臉容易變紅,醫師提醒,此種情形可能與酒精不耐症體質有關。研究顯示,有酒精不耐症體質者因酒精帶來的腦神經損害、肝功能異常會更為嚴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黃名琪表示,根據研究,酒精進入體內會先代謝成乙醛,再分解成乙酸,最終變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當喝酒臉紅代表酒後體內短時間累積乙醛,而乙醛未能順利分解的表現。乙醛的快速累積也會帶來頭痛、心悸、惡心/嘔吐等症狀。

黃名琪指出,容易酒後乙醛堆積一個常見的原因,即天生的基因變異,使代謝乙醛的酵素(乙醛脫氫酶2)功能缺陷,導致飲酒後乙醛無法正常被分解,讓臉部漲紅。

這些天生的基因變異中,有一個常被研究的基因位點稱為rs671。rs671在國內外許多學者的研究中,證實和酒後臉紅有密切相關。這個rs671的基因變異,或稱酒精不耐症體質,常見於東南亞國家,其中台灣比率更居全球之冠,高於鄰近的日本和韓國。

北市聯醫松德院區、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及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合作研究中,檢測147名酒癮個案和114名健康受試者體內的rs671基因變異,並且分析血液中一個反應腦神經損傷的分子(NFL,中文譯為神經絲輕鏈)的濃度。

研究顯示,酒癮患者體內的NFL濃度高於健康受試者,而具有rs671基因變異者,也就具有酒精不耐症體質者,具有更高的NFL,肝功能異常也比較嚴重。所幸經過兩週的酒精解毒治療(或說戒斷治療),NFL在體內有逐漸下降,至於停酒多久才能回復正常,目前研究上無法得知。

黃名琪說,這項研究結果揭示了酒精對大腦的傷害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而喝酒會臉紅的人,可能意味著他們的更容易受到酒精帶來的腦神經損害更為嚴重。並強調聯合國已經將乙醛列為一級致癌物,也證實飲酒會增加癌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