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營養+運動 改善肌少症

醫師黃議德說,長者平常總熱量及蛋白質攝取量過少,也無運動習慣,是肌少症高風險族群。(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76歲王奶奶平時吃蛋奶素,生活可自理但少外出活動,有高血脂病史、易暈眩。一次整理盆栽時跌倒,導致骨折且無法站起來,鄰居發現叫救護車送醫。住院治療大腿骨骨折時,也發現合併尿道感染、急性腎衰竭、電解質異常,導致急性功能衰弱,並有肌少症,臥床20多天。出院後醫師建議她,以飲食營養和運動改善肌少症。

成大醫院高齡醫學部醫師黃議德表示,患者住院期間,經營養評估發現平常總熱量及蛋白質攝取量過少,也無運動習慣,為典型肌少症的高風險族群。患者返家後持續復健,行走不需輔具;回診進行生物電阻測量法證實肌肉質量過低,經營養師衛教後修正飲食習慣,並每天走路培養肌力。

他說,俗話說「樹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衰」,要注意家中長者是否有「鳥仔腳」或走路變慢情形,更要留意後續跌倒、臥床的風險。可先評估長者能否在6秒之內走完6公尺的距離,或在12秒內連續5次起立、坐下,篩檢肌肉力量是否不足;平常過馬路,綠燈計時器結束仍無法走完斑馬線,也可據以判斷為肌肉力量不足。如疑似有肌少症,應就醫評估治療,避免長者喪失日常生活功能,導致跌倒受傷而住院,若住院長時間臥床又會加重肌少症,形成惡性循環。

黃議德說,預防肌少症首先是每天飲食的總熱量要足夠,且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取,如奶蛋魚豆肉類,健康老年人每天蛋白質攝入量每公斤體重至少1克;肌少症或較衰弱者每天蛋白質攝入量則要提高到1.2克。肌肉的生理維持也需維生素D,多攝取蕈菇類、魚類、蛋奶類,每天日照至少10分鐘;培養運動習慣,要混合有氧、阻力及柔軟度等3種訓練。

即時

對幼童巴頭 台南2私幼師停職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議員陳秋萍接獲...

少子化衝擊 南市4國小分校今年停辦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少子化下,國小...

違規騎士因「這件事」 遭土城警帶回送辦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警察局土城分局金...

闖紅燈遭三重警逮 一查竟是被通緝的詐團取簿手 鷹眼...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一...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