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寒暑假總是「轉骨」的高峰,父母親都會帶孩子來診間詢問如何才能長高,通常較少的課業壓力以及充足的睡眠休息,都是讓孩子成長的重要關鍵。一般來說,當男女生開始出現第二性徵,男性約11至15歲出現喉結及陰毛;女性則約10至13歲出現乳房增大及初次月經,就可以開始轉骨。而傳統轉骨方並非「一藥吃到底」就有效果,中醫除了提供最基本的轉骨湯包,另外也會依據個人體質,經由辯證論治後,為孩子量身打造。
此外,家裡長輩希望孩子、孫子能更好,總會有秘傳藥單,要燉一隻公(母)雞幫孩子補一補,但其實現代人營養足夠,只需要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不必吃補也能長高長壯。如果長輩盛情難卻,建議味道煮的薄淡一點,把它當成一道菜而不是一帖藥,可降低藥物的偏性,同時也可以增加孩子的喜愛。
若孩子不敢吃中藥,亦可提供針灸轉骨,以及評估孩子身形、外傷或側彎的徒手調整,還有一項較為特殊技術「小兒轉骨無痛脈衝脊骨矯正術」,都可供選擇,每週可調理1至2次增進療效。小兒轉骨術初次治療會先評估孩子目前身形需要調整的位置,使用美式整脊AMCT先將脊椎做全盤檢查,接著鬆開筋骨緊繃處還給骨頭健康生長的空間,同時使用脈衝槍刺激生長板及生長所需之經絡穴位,最後運用手法將骨關節復位。此小兒轉骨術融合經絡學說、穴位刺激、肌筋膜調整及傷科手法,濃縮精華後使用在孩子的身上。過程中沒有侵入性治療,只需要放鬆休息無伴隨疼痛。
提醒家長,休假期間可督促孩子規律作息,增加運動、提早睡眠、均衡飲食,除了有助長高,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生活習慣,讓家長們成為孩子的最佳後盾。
(作者/台南市承恩中醫診所醫師莊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