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精神要自幼培養,科學展覽對喜好探索未知的學童開啟一扇門。永福國小六年級吳秉祐因為學校清代道署遺構文化遺址開放,開啟探究地底的好奇心,他以「挖出學校遺構區底下泥砂的秘密」獲得全國科展第一名,每回有人參觀學校,校方導覽古蹟之餘,總要提起吳秉祐的故事。
永福國小校舍重建時,發現清領時期「台灣兵備道」道署遺構,規劃設計的建築師劉木賢以「以今襯古,以新襯舊」為核心理念,保留遺址原貌,並且展示各時期不同的出土物;吳秉祐是最佳導覽員,每回有外賓參訪,都由他代表解說。
這次科展是他和同校蘇辰瀚,及東光國小同伴陳品澂跨校合作,一開始題目的選擇,他想到學校校舍挖到古蹟,因此決定題目後便擬定研究方向,接著展開實驗研究,整整花了快一年時間,終於發研究成果,參加市賽,更一路闖進全國賽。

(吳秉祐提供)
吳秉祐說,老師帶著他們進行多次戶外採集泥沙岩石,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研究中需測量路面高低差,但沒有經費買專業儀器,某次戶外探勘時看見有人使用儀器在測量,同學們觀察後自行做出簡易版測量儀,測量出正確數值,非常開心。
為了進一步了解學校遺構,他代表去找建築師劉木賢,劉木賢提供遺構相關地質資訊,還大大鼓勵吳秉祐。
指導老師帶著同學到處挖泥砂、過濾砂石、用顯微鏡分析結構、做出各個圖表比較,最後證實研究結論;吳秉祐說他們利用採集坑洞裡的泥砂,與河流出海口地區的泥砂進行比較,發現學校不只有深埋在地底下豐富遺構,其實從探索泥砂、生物遺骸等海相沉積,更見證台南400多年來海岸線的演變。
為參與比賽,不斷的練習和講述研究內容,讓思緒和口語表達更清晰,為了比賽,老師們多次模擬問答,一次又一次修正。
在台南市比賽時,吳秉祐團隊拿到第一,心想可以好好休息慶祝,沒想到老師只放空一天,隔天又緊鑼密鼓準備全國賽。吳秉祐記得全國賽前夕有颱風警報,但很幸運只經過南台灣,科展如期舉行。比賽時,他們順利講解,教授問答也都表現良好,接著就是等待令人緊張的頒獎典禮;緊張過後,吳秉祐露出歡樂的笑容,老天不負苦心人「拿到第一名,天啊!我們成功了」
他說除了開心拿到第一,在過程中學到永不放棄,發現問題就立刻解決,雖然很累,但學會整理自己的邏輯思考,並且學習講出及說服別人。除了學習到團隊合作的精神,因為分工合作、互相打氣,還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記者楊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