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3日表示,綜觀今年藥價調整,結果是本土藥廠承擔9成砍價壓力,請政府盡速改革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ET),同時,新藥、老藥預算應分開編列方屬合理。
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健保署公布今年藥價調整4月起實施。在14,000項藥品 中,本次降價藥品共4,551項,金額約55億元。雖已是試辦DET以來砍價金額最低的一次,但其中約3,600種品項屬本土藥廠。
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再根據健保111年的健保藥品使用量計算,發現過專利期的老藥,竟承擔高達93%砍價金額,顯然本土藥廠承受的打擊將較國外廠更重大。
新冠疫情供應鏈重組,烏俄戰爭、紅海危機尚未停歇,物價通膨又持續,製藥成本不斷增加,已帶給藥價較低且多屬本土藥廠的老藥巨大生產壓力,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若再承擔砍價衝擊,將陷本土製藥業發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此實與政府扶植我國製藥產業的方向背道而馳。
另一方面,老藥多為慢性病用藥,我國慢性就醫人數每年破千萬,65歲以上超過8成有一種慢性病。
過去曾發生醫院或藥局為維持利潤,導致「換藥潮」,或 廠商因無利可圖退出健保市場,但其中有些是仍有療效的老藥,十分可惜,更將直接影響民眾用藥權益。
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DET制度自102年起已試辦10年,政府應該重新評估是否正式納入體制,以及重新檢討相關配套。
如:設置地板價並由政府統一採購必要藥物以保障合理利潤、再評估應調降給付的藥品類別等。
另,新藥昂貴許多,使用量成長幅度又較老藥快速,藥師公會全國聯合呼籲,政府應將新藥、老藥預算分開編列,在調整藥價上分配合理比例分別計算,以兼顧健保制度精進、我國生技醫藥產業發展與民眾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