胯下濕疹癢難耐 揪罕見皮膚癌

醫師劉威廷強調,乳房外柏哲德氏症類似於常見發炎或感染性疾病,如鼠蹊、會陰及肛門周圍等處「濕疹」治療未改善,應盡快就醫檢查診斷。(成大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63歲陳姓男子數月前發現鼠蹊部有一塊「濕疹」,塗抹各類藥膏仍難以改善疼痛、搔癢,就醫經皮膚切片及一系列相關檢查,才發現是罕見的皮膚癌「乳房外柏哲德氏症」。

成大醫院皮膚部醫師劉威廷表示,乳房外柏哲德氏症常見於50~80歲高齡族群,好發於具有大汗腺的皮膚,如腋下、鼠蹊等部位;因外型像濕疹、股癬,加上生長位置多位於私密處,諱疾忌醫下也常常被延誤診治。臨床表現為緩慢進程、白色或紅色的脫屑斑塊病灶,可能伴隨疼痛或搔癢等。

「乳房外」柏哲德氏症和「乳房」柏哲德氏症具有同樣型態的柏哲德氏細胞浸潤皮膚而得名。乳房柏哲德氏症有近9成合併乳癌之高度相關聯性,乳房外柏哲德氏症個案僅約僅1~2成有合併內在臟器之惡性腫瘤。合併惡性腫瘤之個案常發現病灶在生殖泌尿道或肛門開口周圍,合併有泌尿系統、大腸直腸或女性婦癌等。

劉威廷指出,乳房外柏哲德氏症的診斷需透過皮膚切片檢查確定,會視情況安排抽血、影像學或內視鏡檢查釐清有無合併淋巴轉移、遠端轉移或內臟癌症;乳房外柏哲德氏症透過腫瘤廣泛切除手術多能有效根治。然而,手術的外緣邊界有時不容易界定,術後局部復發率將近3成;若無法進行手術也可考慮光動力療法、外用藥膏、汽化性雷射燒灼、放射線治療等。不論透過手術還是非手術,為避免復發都需後續長期追蹤。

劉威廷強調,乳房外柏哲德氏症類似於常見發炎或感染性疾病,若鼠蹊部、會陰部、肛門周圍等溼疹治療一段時間(約4~6週)無改善,就應就醫檢查。

即時

智慧停車更便利 竹市路邊智慧停車柱5/1上路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政府去年...

台灣是他們的家 竹市表揚20位模範移工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為勉勵移工朋友...

竊嫌香鋪佯裝買鞭炮偷錢包 警45分鐘逮回物歸原主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土城一名程姓慣竊...

玉井淺山故事館開幕 用食物說故事

記者張淑娟/玉井報導 由一群在地人不分日夜在...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