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南中醫師公會專欄〉中醫針藥併用治療中風後手腳麻木

69歲男性患者,中風後右側肢體無力,復健後右側肢體無力改善,但開始感覺皮膚麻木感,服用西藥後效果不彰,經友人介紹至本院所求助中醫治療。

中醫四診紀錄如下,望診:身材偏瘦且面色淡白;聞診:聲音綿弱;問診:右側肢體麻木、走路時而無力感、晨起口乾、右側肢體皮膚易搔癢、大便日行;舌診:『舌尖紅且地圖舌』;脈診:『左關尺細澀,寸浮取略緊』。中醫證型:『肝腎血虛,略有寒邪』。內服處方思維:『祛寒養血』。內服中藥配合針灸循經取穴治療2個月後,上述諸症皆癒。

發麻感(numbness)為皮膚感覺異常的其中一種。長期姿勢不良、椎間盤突出、腫瘤壓迫、糖尿病、化療引起之周邊神經病變,或中風皆可誘發此症狀。

腦中風可分為出血性與缺血性中風,統計顯示台灣的住院急性中風患者約70%為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的病因最常見者為大血管粥狀硬化腦血栓、小血管阻塞、心因性腦栓塞。

腦中風後遺症常見一側手或腳突然感覺麻木,對冷熱觸痛感覺消失,或沒有力氣。臨床治療方式依不同病因而異,輕微神經壓迫造成發麻以復健或服用imipramine、duloxetine、pregabalin與維生素B12,若保守治療無效則可能要手術。

中風屬危急重病乃正氣虧虛,飲食、情志、勞倦內傷等引起氣血逆亂,產生「風、火、痰、瘀」,臨床病證: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要。病因以積損正衰為主,病位在『腦』,常涉及『心、肝、腎、脾』,其病機多由氣血逆亂,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病性:多為本虛標實,在本為肝腎陰虛,氣血衰少;在標為風火相煽,痰濕壅盛,瘀血阻滯,氣血逆亂。治療方面,結合病類(中經絡、中臟腑的不同)、病期(急性期、恢復期、後遺症期的不同)及證候特點,而採用「活血化瘀、化痰通絡、平肝熄風、清化痰熱、通腑化痰、益氣活血、育陰熄風、醒神開竅、回陽固脫」等法。

中風病的預防,在於慎起居、節飲食、遠房室、調情志。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適度,重視進行適度的復健鍛鍊,避免過食肥甘厚味、菸酒及辛辣刺激食品。

(作者∕台南市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

即時

綠喊告 藍:要告就告52席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針對立法院會十...

柯文哲:不懂當家為何鬧事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立法院院會日前...

汽車拒攔檢衝撞員警逃逸 蘆洲警開3槍追捕中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蘆洲警分局員警於...

人美心也美!女童偷溜出門 暖心女警助返家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警察局土城分局土...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