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探索 〉美國圍堵大陸 歐日韓不同調?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前)於美國國會發表演說,強調要與美國共同承擔國際責任。(路透)

陳俊昇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四月十一日於美國國會發表英語演說,除了強調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影響力,隨著地緣政治格局變化,日本不再侷限於擔任美國最親密的盟友,而是著眼成為全球合作夥伴,要與美國共同承擔國際責任,同時還警惕中國大陸對國際秩序帶來的威脅。

岸田文雄返回日本後,十七日晚與南韓總統尹錫悅通話,雙方再次確認,將持續透過美日韓合作維持區域穩定。美日韓的同盟關係,與十一日美國、日本、菲律賓三國領導人峰會宣示加強三方安全協作,遙相呼應。

 地緣戰略 日韓不願與陸交惡

但與此同時,日本、中國大陸及南韓正協調五月二十六日及二十七日在南韓舉行領袖會談,預期岸田文雄、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及南韓總統尹錫悅都將出席。這將是中(中國大陸)日韓三國時隔四年半後再度登場的峰會。

日本、韓國與美國保持緊密的同盟關係,卻又在此時推動與中國大陸的峰會;顯然,日、韓似乎不願中日、中韓關係過度惡劣,希望在地緣戰略上,與中國大陸發展出友好關係。

美國全面啟動圍中戰略,在全球化進程遭遇逆流的國際背景下,日、韓對美中關係看似矛盾的外交戰略,背後有其複雜平衡藝術。這和歐盟領頭羊德國總理蕭茲日前訪問中國大陸,在經濟、政治、科技、教育等領域明確釋出合作信號,亦有異曲同工之處。

二十一世紀走了四分之一,回顧二十多年來,全球化從風行草偃走向脫鉤斷鏈、產業鏈重組,最主要的關鍵,就在美中關係從合作互利走向具有敵意的戰略競爭,進一步言,最直接的影響則是美國外交政策。

全球化帶來的經貿整合,不但中國大陸受惠,歐盟經濟體也持續壯大;美國在九一一事件後,專注在反恐,尚未將中國大陸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也沒有掀起「反中」風潮,區域經貿整合在全球各地如火如荼開展。

德國總理蕭茲(左)日前訪問中國大陸,他特別參訪重慶的德商工廠。(路透)

 區域經貿整合 美國感受威脅

在東亞,東南亞十國的東協(ASEAN)發展成十加五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美日等十二國也推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來美國退出,其他十一國持續推CPTPP),東北亞的中日韓也想推動自由貿易協定,最後只差臨門一腳。

然而,中國大陸、歐盟與區域經貿整合的崛起,卻讓美國開始感受到威脅。前美國總統歐巴馬二0一二年喊出「重返亞洲」、「亞洲再平衡」,宣示在政治上回到亞洲並主導區域經濟安全,美中的競逐也開始走向「修昔底德陷阱」。

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存在的統治霸權競爭時,雙方都面臨類似公元前五世紀雅典崛起引起陸地霸主斯巴達警惕和戰爭。現有霸主面對崛起強權的挑戰,多以戰爭告終,美中是否終需一戰?也成為大國政治的熱議話題。

美國前總統川普對中國大陸掀起的科技戰、貿易戰,拜登政府迄今仍在持續,甚至,加碼的脫鉤、斷鏈的產業鏈重組,對全球化的產業分工也帶來極大的破壞與衝擊。

今年底有美國大選,川普再戰拜登,被視為國際政治的一大變數。但變的並非打破既有的美中戰略對抗框架,而是川普與拜登對中國大陸的壓制,在方式與程度上的差異。

川普再戰拜登,兩人對中國大陸的壓制,在方式與程度上有差異。(路透,資料照)

 美國霸權控制 力量江河日下

川普強調單邊主義、美國優先,對於區域安全議題,還強調「親兄弟明算帳」,要求盟邦必須加碼分攤軍費支出;經貿議題上,與盟邦仍會有某種程度的互惠關係,但主要還是美國利益優先。

拜登政府若能連任,會持續強化既有的多邊主義、強化同盟關係;而且,為了提供政治上結盟的誘因,會設法搞好區域經貿整合,讓那些與美國合作的盟邦,得到一些實質經濟利益。

然而,俄烏戰事、中東戰火還在延燒,拜登政府在安全議題上已顯得左支右絀,並不希望在亞洲、台海等其他區域輕啟戰端、衝突擴大。但這也同時曝露出,美國自己不但內政自顧不暇,霸權的全球控制力亦已江河日下。

至於中國大陸,面對全球通膨、各國債台高築,以及與美中抓對廝殺,疫後的經濟復甦遲緩,內部還有房地產、地方債務的挑戰,加上今年又是美國大選的觀察年,大陸也不希望區域安全會有大衝突。

未來這一年,美中避免衝突、改善雙邊經貿關係的接觸與談判,仍可預期。這個階段,也適時提供了中、日、韓五月舉行高峰會的契機,讓日、韓有一些戰略模糊空間可以去處理對中關係。

 內外挑戰多 大陸求緩和緊繃

事實上,日相岸田文雄擔任自民黨總裁(黨主席)還剩五個月任期將屆滿。共同社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實施的民調顯示,岸田內閣支持率僅有百分之二十三點八。接下來的眾議院補選如果失敗,岸田內閣可能面臨被逼宮下台。

至於南韓總統尹錫悅,在最近的國會選舉中慘敗,最新公布民調顯示,施政支持率亦下跌至百分之二十三,創下二0二二年五月就任以來新低。受訪者負評最多的則是對「經濟、民生、物價」感到不滿。

日、韓領導人的施政成績不佳,民調支持度低迷,內部經濟問題嚴峻,在不確定美國未來政策走向的此時,面對中國大陸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某種程度的接觸談判、釋出善意確有必要。

對中政策採取政經分離手法,除了日、韓之外,歐盟、德國、法國、荷蘭等亦復如是,畢竟,各國只要觸及核心經濟利益所在,那就不會放棄的。

中國大陸雖然未必接受政經分離的玩法,但這中間仍有一些轉圜與模糊空間,可以讓彼此的緊繃係緩和下來,即使談判的進程會緩慢,仍會試圖尋求互利互惠的可能。

(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博士、日本問題研究學者陳俊昇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即時

中國改大陸 朱籲遵守憲法規定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法院黨...

藍智庫提30主張法案 盼賴政府好好回答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針對民進黨總統...

《懸疑驚悚小劇場第六十一集—人生唯一的自由,只有自...

本報訊 為豐富生活性、藝術性內容,中華新聞雲...

梅嶺梅子石塔種 品名在地化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楠西區梅子品種九成是石...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