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信保健食品假網購 警銀合力保住老婦老本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老婦誤信保健食品假網購,欲匯款六十萬元,警銀合力保住其積蓄老本。(記者鄭錦晴翻攝) 陳姓老婦日前到某銀行臨櫃,以購買保健食品要匯款六十萬元,行員疑是詐騙行為機警報警處理;在警察與行員苦口婆心勸阻,耐心解釋是假網站,老婦打消匯款念頭,守護住老婦的養老金。 台東警分局中興派出所警員張祐誠、曾信易日前執行巡邏勤務時,接獲銀行通報,趕抵銀行櫃檯時發現陳姓老婦正在與行員爭論,執意要匯款,員警詢問得知,原來老婦是看到網路上保健食品廣告,想要按網路上的指示匯款交易。 員警仔細比對網站內容,發現事有蹊蹺,結果真的是假網站;經員警與行員的耐心解說,老婦若完成匯款,六十萬元將全泡湯。老婦終於恍然大悟,頻頻向員警與行員道謝,守住她辛苦多年的積蓄老本。 台東警分局表示,近年來民眾越來越習慣網路購物,詐騙集團利用與真網站相似的介面、具吸引力的產品圖片、或售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的金額,吸引民眾進入假的購物網站消費。 這樣的假網站通常查無公司地址電話,不僅造成錢財損失,手機號碼、住家地址、付款資訊等個資隱私更被洩露,成為詐騙集團的犯罪工具。提醒民眾只在合法網路商店購物,切勿點入未知連結,當輸入銀行帳號時也務必注意是否經由第三方支付管道安全交易,如有疑慮可撥打一一—0或一六五反詐騙專線諮詢。

Read More

下樓即能活動 新北市推銀髮先修班 各公寓大廈管委會赴世紀皇家取經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動健康種子教師林玉燕親自示範課程帶領技巧。(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為因應高齡社會浪潮,新北市政府在111年6月達成29區、1032里皆有設置銀髮俱樂部目標後,再創「銀髮俱樂部先修班」,把服務觸角延伸至公寓大廈,讓社區照顧體系更臻完善。為號召更多公寓大廈加入服務行列,社會局於今(20)日在全國首座也是目前唯一由管理委員會開辦「全時段」社區關懷據點的中和世紀皇家公寓大廈辦理觀摩會,由關懷據點執行長陳世鴻分享建構長者照顧網絡的歷程,並邀請動健康種子教師林玉燕親自示範課程帶領技巧。 新北市社會局邀請各公寓大廈管委會到中和世紀皇家公寓大廈觀摩,希望推動銀髮先修班。(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新北市社會局副局長許秀能表示,截至112年4月底,新北市65歲以上已逾69萬7千人,佔全市人口比約17.36%。鑒於國人平均餘命已大幅提高,男女均達到80餘歲,傳統以65歲為老人定義和退休年齡劃分已不符時代需求,市府為推動有為老化政策,在里里設置銀髮俱樂部達標後,也期盼服務更多長輩。 許秀能提到,由於新北市幅員遼闊,城鄉風貌不同,全市有超過1萬個公寓大廈設有管委會,社區內即有許多長輩生活其間,如能運用社區公共空間,設計適合長輩活動的課程,讓長輩下樓即能參加活動,對於長輩的身心健康會有極大助益,也能達到守望相助、減輕家人的照顧負荷。 世紀皇家社區關懷據點執行長陳世鴻表示,公寓大廈是目前都市化的主流住宅型態,為友善銀髮長輩,希望大家都能響應新北市銀髮先修班的政策。(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世紀皇家社區關懷據點執行長陳世鴻表示,都市化所引致公寓大廈成為主流住宅型態,與人口高齡化均為全球皆然問題,臺灣80%人口居住都會區,如何於公寓大廈落實長者照顧服務,為急迫重要課題,因此該社區於2年前就響應新北市成立銀髮俱樂部甚至照顧關懷據點,因社區內各項體健休閒遊憩設備俱全,包含有文康室和游泳池、健身房、卡拉OK等,被譽為6星級關懷據點,在市府輔導下,引入動健康、藝文活動等課程,長輩都非常喜歡參加,也期盼所有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都能參與銀髮先修班計畫,進而建立銀髮俱樂部與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共同為建構安居樂業生活環境努力。 新北市社會局老人福利科長林妏燕表示,凡公寓大廈管委會參加「銀髮先修班」,每年可申請2萬元的補助,利用社區內公共空間辦理休閒、運動、藝術及人文成長等各式課程,目前全市已受理45處公寓大廈申請,預計年底前會達到250處的目標。

Read More

墾管處攜手山難救助協會、社區 垂降懸崖撿垃圾

記者蔣謙正/屏東報導 墾管處20日特別邀請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以垂降方式清理龍坑懸崖下大批垃圾。(墾管處提供) 龍坑為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生態保護區,地形屬高位珊瑚礁海岸,具絕佳崩崖、峽谷景觀。因部分峽谷區域地勢險峻,多年來皆未能清理擱置於該區海漂物,為配合國家「向海致敬」的重要政策,墾管處積極邀請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加入海岸環境守護行列,與國境之南生態文化發展協會共同合作進行龍坑生態保護區海岸的環境維護工作。 墾管處20日特別邀請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以垂降方式清理龍坑懸崖下大批垃圾。(墾管處提供) 龍坑地區為綿延之群狀珊瑚礁,隔著狹岝的陡坡及懸崖,為隆起之高位珊瑚礁,由於重力及海浪之衝擊,台地崖之珊瑚石灰岩逐步破裂,向下崩落,而形成絕佳的崖崩景觀,屬於墾丁國家公園之生態保護區。墾管處與國境之南生態文化發展協會每年皆會利用5月休園期間進行海岸漂流物清理工作,但因部分峽谷區域因地勢險峻,多年來皆未能清理擱置於該區海漂物,墾管處遂積極邀請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利用其卓越垂降、攀爬能力協助清理海蝕溝海漂垃圾,加入海岸環境守護行列。本次活動於20日上午9時起至下午3時30分止,計有墾管處、山難救助協會、國境之南生態文化發展協會、威鯨救難協會等約90名人員參與,共撿拾約500公斤的垃圾。

Read More

成大永續放空生活節 以創新方式實踐淨零碳排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大學生舉辦「成大永續放空生活節」。(成大提供) 成功大學學生二十日自主籌辦「成大永續放空生活節」,除了計算活動期間內所有耗電與發電機燃油等碳排量,透過簽署「蔬食減碳」的個人行動,以及帆布再利用的循環經濟模式,達成本次活動「淨零」的示範性實驗,並攜手國際永續相關組織350 Taiwan、SDSN Taiwan、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宣示響應「G7全球公民倡議」。 成大永續創新社希望打破「永續=環保」的傳統認知,在昨日舉辦「永續放空生活節」,透過二手市集、獨立書店、放空大賽、永續短講等多元型式,深入淺出帶領民眾更了解「永續」之於生活的實踐方式,並串連成大校內外資源,邀請民眾共同參與感受永續生活的共好未來。 本次活動全程由學生團隊自主籌辦,有感於過往舉辦活動會產生許多一次性浪費、過程中產出大量碳排,他們首創提出「今碳耗倡議」行動,提出兩大訴求:一為「整體活動淨零碳排」,計算當日用電量,呼籲所有參與者以蔬食行動減少碳排,整場活動預計消耗至少一千餐蔬食,才能達成本次活動「淨零」的標誌性意義;二為「活動資源循環利用」,將活動大型印刷帆布回收製作萬用包,使原本一次性使用的大幅帆布重獲新生。 永續放空生活節二手市集,落實讓物品循環使用的永續消費模式。(成大提供) 活動現場並特別邀請了成大策略發展整合室客座專家暨 SDSN Taiwan共同發起人張良伊、成大校友暨Pocebo循環未來室創辦人馮柏元、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葉重利等多位講者,聚焦「地方創生、循環經濟、新創教育」等永續議題,分享自身實踐經驗。

Read More

新市白蓮霧老樹結果了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白蓮霧老樹是社內之星,如今重新在公園內紮根成長開花結果。(記者張淑娟攝) 新市區白蓮霧快熟了,尤其社內里留有多棵百年以上的白蓮霧樹,居民用細網網住果實,生怕一陣雨來全掉落地。里長魏千富表示,白蓮霧老樹是社內之星,幾片葉子就能煮出好喝又香的白蓮霧茶,所以社內綠地種下多株白蓮霧樹,留住社內風華。 社內天一堂前的百餘歲的白蓮霧老樹結果了。(記者張淑娟攝)   最具有文化味的白蓮霧老樹是新市區老一輩人的美好記憶,長者們說「後宅撿蓮霧…」是早期家家戶戶都有的日常,只因新市種出來的白蓮霧最好吃,所以早年幾乎每一戶人家都會種白蓮霧,但隨著南科發展帶動地方,許多白蓮霧老樹因土地開發而被砍除,好不容易留下了數十株造冊照顧著,社內是白蓮霧老樹相當多的社區,目前在天一堂前就有五棵老樹,居民用心照顧著,且珍惜著每一顆果實,仔細用網罩住。 魏千富表示,白蓮霧老樹在土地開發建房建廠的時代因素下被砍除了,所幸社內公園搶救下一棵,得知老樹要被砍除,設法去移植至公園裡,如今志工照顧得相當好,老樹滿滿的花果,同時還繁衍了下一代,在公園裡種下了七株白蓮霧樹,所以白蓮霧樹已成為社內之星,期望藉此留下新市人古老的香氣,也留住很有文化味的白蓮霧老樹。 白蓮霧老樹是社內之星,如今重新在公園內紮根成長開花結果。(記者張淑娟攝) 此外,新市區張氏農場也參與了搶救老樹,並將白蓮霧加以研發其產品,魏千富指出,白蓮霧最特別的是葉子的香氣,尤其以葉子煮茶確實令人回味,天一堂前的李姓居民表示,小時候是用果實煮茶的,口感最不一樣,那是新市老一輩人最美好的飲品。

Read More

南化六公里就愛一起走

記者張淑娟/南化報導 南化鄉親就愛一起走。(記者張淑娟攝) 「五二0愛在一起走…」,南化遊客中心與南化區南化里廿日一起合辦一場「六公里的就愛一起走」晨間健走活動,中心主任林志漢和里長余俊輝號召鄉親起個大早,一起由天后宮經大圓滿廟回到遊客中心,走完還有愛的早餐共享,讓五二0處處有愛。 南化鄉親就愛一起走。(記者張淑娟攝) 五二0最美的風景就在南化六公里的路上,南化鄉親起個大早,一起由天后宮走至大圓滿廟,再到南化遊客中心,全程六公里,鄉親有說有笑,走著走著,也看到家鄉的美好,更發現原來早晨有如此乾淨的空氣,流點汗真的暢快無比,最美的是全家一起走,老老少少,感受到「愛」的力量,不只小愛,還可以愛自己愛家人愛鄉親,因愛拉近了大家的距離。 南化鄉親就愛一起走。(記者張淑娟攝) 林志漢表示,對抗疫情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身體健康,所以與南化里合作,利用特別的日子傳達特別的愛給鄉親,讓大家一起健走,分享愛的路上點點滴滴的鄉親情。同時還要感謝里長余俊輝不只拉著鄉親出門健行,還貼心準備早餐給大家共享,充分展現出南化純樸有愛的農村山居風情。 南化鄉親就愛一起走。(記者張淑娟攝) 余俊輝指出,南化保有純樸的鄉村風光,最能展現鄉村特色,號召鄉親起個大早帶著兒女、孫子一起健行、認識自己家鄉,確實是很好的體驗,更感謝南化區衛生所醫護人員到場,關照大家的健康,為鄉親量血壓,並做健康宣導。

Read More

綠營猛批侯友宜不做專案報告 市議員呂家愷:好笑的是賴清德沒進議會「被彈劾」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呂家愷辦公室提供) 國民黨日前確定徵召新北市長侯友宜角逐2024總統,民進黨開始鋪天蓋地的抹黑、貼標籤的攻擊,其中更批評侯友宜不願做專案報告以面對市民。對此,國民黨新北市議員呂家愷則貼心提醒民進黨及有心人士,副總統賴清德當年在台南市長任內,可是創下232天沒進議會,更是首度公懲會記申誡的直轄市長,難道這些事蹟,民進黨全都忘了嗎? 呂家愷表示,新北市議會總質詢早就已經告一段落,侯友宜接受黨中央的徵召,往下一個階段前進,也是履行身為黨員的義務。針對綠營人士批評侯友宜,包括李坤城稱侯友宜「連來議會做專案報告,年底來議會接受總質詢的監督都不願意」的說法,呂家愷不諱言指出,這樣毫無邏輯、毫無章法的抹黑,令人難以苟同。呂家愷舉例,賴清德在台南市長曾高達232天沒進議會,民進黨全黨上下一片寂靜,而現在用這種帶有「政治意圖」的雙標來檢視侯友宜,他認為這實在「手段粗糙」。 呂家愷認為,當年賴清德的行為是完完全全的「不負責任」,離譜的缺席天數讓他遭監察院彈劾,移送司法院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公懲會當時也明確表示,賴清德身為直轄市長,無正當理由,拒不列席議會的定期會議已經違法,並予以申誡,賴清德成為史上第一個被公懲會記申誡的直轄市長。 呂家愷質疑,若按照綠營人士的邏輯與標準,賴清德根本就應該立刻宣布退選,這種政客心態有什麼資格選總統,甚至有機會決定中華民國未來的方向與道路?呂家愷呼籲,民進黨已經執政將近8年,萬物齊漲已經民不聊生,請民進黨不要在忽視民怨,盡搞政治鬥爭,否則最後終將被民意反撲。

Read More

過去違法曾受公審會申誡 江怡臻:賴清德才是藐視民意第一名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國民黨文傳會提供) 針對民進黨議員抹黑侯友宜不到議會做專案報告、接受年底總質詢監督,國民黨新北市議員江怡臻表示,賴清德在台南市長任內曾創下232天未入議會備詢的紀錄,不但是中華民國地方自治史上的頭一遭,更因此被監察院彈劾,成為第一位被公懲會記申誡的直轄市長,賴清德才是藐視民意的第一名。 (國民黨文傳會提供) 江怡臻指出,賴清德於2014年連任台南市長之初,即與市府一級首長不入議會備詢長達232天,期間台南市登革熱疫情嚴重,相關防疫系統失靈,但卻不受民意監督,造成22760例病例,為全國登革熱疫情最嚴重的縣市,更別說市政長期缺乏監督,脫離民意,令市民苦不堪言。 江怡臻批評,而當時面對監察院提出彈劾,賴清德竟仍大言不慚質疑監察院違憲擴權,最後經公懲會認定違法,成為史上第一位被記申誡的直轄市長。對此我們該如何期待一位藐視民意、有違法紀錄的候選人,在未來如果當選會尊重民意、遵守憲法? 江怡臻還提到,新北市民進黨團於日前總質詢期間,不但未扮演好民意代表的角色,質詢內容嚴重脫離市政議題,甚而把議會當成大型政治秀,只為行政治鬥爭,更出現知識小學堂、算命、唱歌等綜藝戲碼,讓人不禁質疑這就是民進黨口中的代表民意好好監督﹖ (國民黨文傳會提供) 最後,江怡臻強調,侯友宜市長一直以來面對民意,不論在甚麼位置,皆是以行動展現好好做事的態度,請民進黨與其花時間做政治鬥爭,還不如回去反問賴清德是否願意為過去藐視民意的違法行徑道歉,並跟進侯友宜市長,承諾如果當選會遵守憲法到立院進行國政報告,不要只靠一張嘴來尊重民意。

Read More

台南東區大同國小創意市集活化南台南車站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參加大同國小市集派對的親子一起組裝南站模型。(記者施春瑛攝) 台南東區大同國小二十日在南台南車站舉辦「520大同VS.南站市集派對」,以市集的方式呈現大同師生活化南站的成果,現場融合了手作、藝術、創客、雙語、科技等主題攤位,由師生擔任關主,吸引附近社區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來體驗,場面十分熱鬧。 藍晒手作體驗。(記者施春瑛攝) 校長李素珍表示,這次活動的創意發想源自於孩子們在課堂中對南站的再生的行動和想法,希望藉由市集派對,能夠讓社區沒落的南站重新展現風華,能與社區的連結更加活絡,並藉此讓更多市民認識到大同國小以校訂課程鏈結社區南站。 教育局主秘楊智雄與大同國小學童比賽小車足球賽。(記者施春瑛攝) 教育局主秘楊智雄指出,大同師生的跨領域課程設計不僅符合SDGs7可負擔能源和SDGs11永續城市的SDGs目標,本次活動結合了市集活動,讓學生在手作、藝術、創客、雙語和科技等五大主題中展現創意。 文化局長謝仕淵也出席活動,讚賞大同國小師生走出教室,與社區區民一同努力,運用綠能科技點亮車站,並與社區專家合作進行藝術創作並同時保存社區文化,讓南站成為社區更美好的地方。 小朋友體驗穿上帥氣的飛行服。(記者施春瑛攝) 大同國小市集派對除了有數位深耕計畫作品展,展出大同學生針對竹溪提出的改造專題,還有小小主播體驗、藍晒手作、南站大富翁遊戲、組裝南站模型、拼圖,及DIY用超輕土製作手機架,用Micro:bit程式設計玩具小車進行桌上足球賽等,有趣又好玩。

Read More

新北環保小局長十周年 開箱「十光寶盒」 從環保聊到城市轉變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新北環保小局長十周年,由副市長劉和然擔任本屆最後一堂課的講師。(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新北市環保小局長活動邁入第十年,今(20)日為第十屆小局長12堂課中的最後一堂課「環保行動小公民」,新北市長侯友宜特別錄製一段影片勉勵小局長們,並由環保小局長活動創始元老─副市長劉和然擔任最後一堂課的講師,小局長們熱烈地分享一年來的課程心得,同時向劉和然請益各式環境問題;而適逢環保小局長十周年,前幾屆的小局長學長姐也帶著滿載全體小局長共同回憶的「十光寶盒」來到現場共襄盛舉,鼓勵學弟妹莫忘當選小局長時的初衷,要持續在生活中實踐環保理念,並擴散給身邊的人。 市長侯友宜特別錄製一段影片勉勵小局長。(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侯友宜在影片中表示,十年間我們培育了1,054位小局長,每位小局長都是一顆環保種子,肩負著將環保理念傳播出去的使命;市長勉勵小局長不要忽視自己的力量,要把學習到的環保理念帶回學校和家庭,每個人都能「做一件事讓地球更美好」,讓環境有所改變。市長也鼓勵小局長們勇敢想像城市未來的樣貌,跟新北市一起成長,甚至帶著新北市改變。 前幾屆的小局長學長姐也帶著滿載全體小局長共同回憶的「十光寶盒」來到現場共襄盛舉。(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劉和然則與小局長們分享,他說,十年前開創環保小局長活動時,環保局從零開始摸索,經過同仁反覆討論、集思廣益設計出這套豐富的課程,十年之中不斷調整課程、與時俱進,環保小局長計畫的核心價值已然確立,環保與教育都在做未來的事,透過環保小局長計畫讓孩子們學習環保知識,而且不只著眼於現在,更期待能藉由小局長們將所學傳播出去,建構出下一代人對環境的關懷。 小局長們熱烈地向副市長請益各式環境問題。(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小局長們在先前的課程中,除了學習到豐富的環保知識,也開始發現身邊許多以前未曾注意過的環保議題,今日小局長們紛紛把握機會向劉副市長請益,面對小局長們的熱烈提問,劉和然毫不藏私,結合多年環保、教育專業及公務生涯經驗傾囊相授、一一回答。 有小局長從實踐環保為出發點,詢問劉和然自己的減碳撇步、回收分類秘訣,劉和然提醒小局長們,做好資源回收其實是處理垃圾的最後一步,最重要的是要「減少垃圾產生」,並分享做環保要不怕麻煩、要大膽,大膽地讓大家看到自己拿著環保餐具、環保杯在落實環保行動;有小局長好奇翻轉五股垃圾山過程中遇到過什麼樣的反對聲音,劉和然分享當時面對30年沒整頓的地區,市府團隊從拆除前就去了兩百多次,期間細膩化解各種不信任及衝突,並透過跨局處合作,終於在兩年時間內將當地翻轉成如今的夏綠地;也有小局長想了解新北市是怎麼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劉和然與小局長們分享新北市是全臺第一個發布地方自願檢視報告的城市,且因為SDGs不只環境保護領域,更包含了公平、經濟、永續等非常多面向,因此新北市由秘書處作為SDGs的總負責單位,兼顧各領域發展的同時也與國際接軌。 最後劉和然也提到對第十屆環保小局長的期待,他強調,無論是副市長還是小局長,都會遇到逆境,但只要是做對的事,就不要害怕把想法真誠地傳達出來、並堅定地落實,期許小局長們在完成環保小局長12堂課之後不忘初心,帶著這些體驗、回憶及「環保五力」─循環力、減碳力、乾淨力、執法力、環教力,在校園與生活中傳遞永續淨零理念,成為新北的「環保行動小公民」。 另外,今日有8位小局長學長姐也來到課程現場,他們帶著盛載全體小局長共同回憶的「十光寶盒」,與學弟妹們分享自己環保路上的成長經歷,第一屆的小局長李理毅表示,長大之後會逐漸被既有認知固化,能從小就接觸環保非常幸運,因為更容易吸收環保知識並養成習慣;同為第一屆的王心言提到,參與環保小局長課程後,在生活中會開始關注各種消耗能源的源頭,並思考如何節電;第三屆李庭妤及第五屆莊方妤不約而同提到,對於小局長課程中認識到的節能標章印象深刻,課後只要看到家電,就會不自覺查看產品有無節能標章;第四屆的余維禎回憶小局長課程帶領她第一次接觸電動車,當時感到非常新奇,而如今電動車已是常見的交通工具了。學長姐們將「十光寶盒」與第十屆的114位小局長分享,鼓勵學弟妹們莫忘初衷,把環保使命繼續傳承下去。 劉副市長一一回答小局長們的提問。(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新北市環保局表示,環保局自102年推動環保小局長計畫至今,引領1,054位小局長透過體驗與實作、透過親臨環保工作現場,深入地了解環保領域的各個面向,除了傳遞豐富的環保知識,更希望這些知識能陪伴著小局長成長,不斷形成更多更成熟的環保理念,也相信有朝一日他們能在社會的不同角落,繼續發揮他們的影響力,一起形塑這個城市的未來樣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