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環評宣導活動圓滿落幕 共推淨零建築 邁向永續台北

  參訪LaLaport管理中心。(台北市環保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為響應全球淨零排放趨勢,及推廣淨零建築理念,台北市環保局日前在南港LaLaport舉辦「台北市環境影響評估法規及教育宣導」特色活動,藉由法規說明與實際案例分享,強化業者在開發行為初期即應納入建築能效與節能作為設計,更共同見證淨零建築的最新發展與實踐成果。 環保局三日表示,因應氣候變遷與淨零政策,台北市所轄環評開發已自一一三年十一月十三日起,要求新建建築物應取得黃金級綠建築及智慧建築標章,另需同步申請取得建築能效分級第1+級。 此外,台北市非屬環評開發規模的新建建築物,亦將分階段從市有新建建築物推展至所有新建建築物,配合納入建築能效評估申請,期大幅提升能源效率與減碳成效。 環保局指出,該案於環評階段即承諾納入綠建築、節能設備規劃及低碳建材選用,並結合智慧能源監控系統。與會者藉由參訪深入了解以黃金級綠建築為目標的建築設計理念,南港LaLaport以監控及管理系統進行建築物能源調度,使用電設備於最佳效率運作,藉此分享有助各界業者於未來開發及規劃階段即導入淨零建築元素相關設計。

Read More

台中連日降雨影響 大雪山道路樹木倒塌阻斷交通

  台中市和平區雪山路三十二公里處昨日發生樹木倒塌,阻礙道路通行,警方獲報現場實施交管,林業署台中分署派員清除倒塌樹木。(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連日降雨影響,台中市和平區雪山路三十二公里處三日上午發生樹木倒塌,阻礙道路通行,警方獲報現場實施交管並設置三角錐警示,林業署台中分署派員清除倒塌樹木。 台中市和平警分局表示,雪山路三十二公里處昨日上午十一時十二分發生樹木倒塌,全面阻礙道路通行,影響唯一通往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交通動線。和平警分局雪山派出所接獲通報後,派員趕赴現場實施交通管制,設置三角錐警示,防止後續車輛誤闖發生危害。 警方同步通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鞍馬山工作站,派員儘速前往現場清除倒塌路樹。和平警分局已派員警戒,提醒前往大雪山風景區的民眾注意路況資訊,暫時避免行經該路段,以免延誤行程或發生意外。

Read More

新竹縣加速清運裸露垃圾 目標115年底前妥善處理

  新竹縣高效能熱處理設施今年內將完工,屆時將可有效紓緩竹縣垃圾處理問題。(竹縣府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近年受垃圾代處理量量能減少影響,新竹縣境內逐漸累積大量裸露暫置垃圾,為減少災害風險,新竹縣配合環境部一一五年底前達成裸露垃圾妥善處理目標,除辦理相關列管的掩埋場暫置垃圾的清運、燃料化或再利用,亦積極辦理相關的整理整頓及覆蓋工程。 環保局表示,至六月底止,新竹縣已陸續完成新埔鎮、竹東鎮等掩埋場的妥善處置,並向中央爭取補助,於新豐鄉、橫山鄉、峨眉鄉等掩埋場進行整頓及覆蓋計畫,其中,新豐鄉掩埋場的一期工程先於北側施作,工程整頓裸露暫置垃圾及覆土,也增設消防水砲與儲水桶,可大幅改善裸露垃圾問題,目前進度進度達百分之十七。目前也向中央爭取新豐鄉掩埋場二期工程的補助,期望能增加覆土面積、減少裸露暫置垃圾。 為長期解決竹縣垃圾處理困境,新竹縣政府於一0九年簽約辦理「新竹縣促進民間參與高效能垃圾熱處理設施投資B00案」,去年十二月廿六日進入試運轉階段,已逐步完成單機及系統測試,目前持續推進全廠試運轉進度,並確認設備安全及正常運作,今年內正式運轉。 待「新竹縣促進民間參與高效能垃圾熱處理設施投資B00案」正式運轉後,結合新竹縣熱處理設施及他縣市代處理量能,將加速去除暫置垃圾,依中央焚化為主的垃圾處理策略,達成裸露暫置垃圾妥善處理目標。

Read More

新竹青年化身「幸福花藝師」 新瓦屋成果展浪漫登場

  新竹青年化身「幸福花藝師」,即日起至九月底於新瓦屋辦理成果展。(竹縣府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竹縣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匯客市藝文設計「幸福花藝師」成果展即日起至九月卅日登場,設置五0款「婚禮主題佈置」及三款「婚禮小物展區」,有傳統、也有創新的花景樣式,邀請民眾前來新瓦屋浪漫一夏。 竹縣府表示,教育局青年事務科辦理青少年職涯探索計畫,以「全能職事所」概念出發,首場「幸福花藝師」一日婚禮布置體驗活動,邀請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進駐單位匯客市藝文設計蔣育鳳老師親自帶領花藝團隊教學。 活動對象為新竹縣市廿位年齡十五至廿九歲不等的青少年,融合實際主題佈置教學、分享美感養成方法、色彩搭配的原理與應用及花藝設計技巧(修剪、造型、配置),深入走進花藝世界,感受色彩、創意與職人精神,體驗「當花藝師的一天」後完成大型作品,盡情展現青少年的創意與浪漫。 竹縣府指出,「幸福花藝師」成果展作品皆是由學員們齊心協力,現地創作完成的大型佈置作品,雖是一日職人體驗卻有超凡的專業呈現,各異其趣的主題,是青少年們跳脫現實框架,用自己的方式,希望分享給所有到訪者溫暖與幸福。

Read More

龍潭表揚33位模範父親 感念無私奉獻慶祝父親節

  龍潭區公所舉辦模範父親表揚大會,三十三位模範父親一起合照留念(照片龍潭區公所提供) 記者丘安/龍潭報導 感念父親無私的奉獻與偉大的愛,桃園市龍潭區公所三日在婦幼館演藝廳隆重舉行「一一四年慶祝父親節暨模範父親表揚活動」,由桃園市政府賴淑華副秘書長頒給三十三位模範父親獎牌並致上最崇高的敬意。 今年受表揚的父親中,不乏感人事蹟與典範人物。其中,高齡百歲的丁松林先生,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服務,退休後,依然秉持奉獻精神,積極投入公益事務,不僅高齡擔任環保志工,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更熱心協助社區關懷據點推動各類課程,其活到老、學到老。 另一位受表揚的模範父親,富林里的呂燕堂先生。呂先生擁有光電博士學位,投身中山科學研究院服務逾三十年,為國家科技發展貢獻良多。退休後,轉任研究協會理事長,持續透過提供獎學金的方式,積極鼓勵大專院校學生投入學術研究,為學術界培育新秀,子女更事業有成。 賴淑華表示,每位父親都在無聲中付出,奉獻青春與歲月,守護家庭、教養子女;她強調,父親就像一座可靠、堅強的高山,給予家人依靠和保護,希望藉由本次活動傳遞溫馨與感恩,也提醒社會大眾常懷孝心,珍惜與父親相處的每一刻。 本次受表揚的模範父親包括:丁松林、張武鎮、賴清炎、呂燕堂、彭瑞應、徐雙源、韓招育、李清風、張金銓、黃遠龍、張金汀、張少華、陳福來、吳年富、邱垂龍、劉興宏、鍾延銘、陳添慶、陳添增、古福亮、莊瑞庭、彭德金、黃永銓、葉倞睿、陳金來、張顯輝、鄧紹樑、葉步煒、江廷君、黃月賢、張明華、孫鎮方、李宗展等。

Read More

新竹動物園攜手宇辰系統科技製作遊具 促進動物行為豐富化

宇辰系統科員工及家眷為狐獴製作「轉轉覓食遊具」,及為馬來猴製作「洞洞樂食物板」遊具。(新竹動物園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政府推動企業ESG「新竹市立動物園動物環境豐富化設施計畫」,獲第七家企業宇辰系統科技響應,號召三十位員工及家屬至市立動物園發揮巧思設計,為動物狐獴及馬來猴製作專屬遊具,促進動物行為豐富化、提升動物福祉。 宇辰系統科員工及家眷為狐獴製作「轉轉覓食遊具」,及為馬來猴製作「洞洞樂食物板」遊具。(新竹動物園提供) 新竹動物園表示,為了此次計畫合作,宇辰科技於今年三月起前往動物園了解動物習性與環境,攜手園方發揮創意巧思並兼顧動物安全,為狐獴 量身訂做「轉轉覓食遊具」,和為馬來猴打造「洞洞樂食物板」。 宇辰系統科技表示,同仁們為狐獴製作遊具,使用木工機具將寶特瓶鑽洞並放入食材,讓狐獴透過翻轉玩具享用到食物,從玩樂中激發動物本能、豐富動物行為,也讓同仁觀察到更多元的動物行為表現;馬來猴的部分,同仁們則參考兒時戳戳樂遊具,製作兩組「洞洞樂食物板」。以衛生紙筒和衛生紙為素材製作,讓馬來猴藉由打破紙面獲取蔬果。 宇辰系統科員工及家眷為狐獴製作「轉轉覓食遊具」,及為馬來猴製作「洞洞樂食物板」遊具。(新竹動物園提供) 宇辰系統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何瑞祥表示,此次與市府所屬動物園合作,是公司首次跨界進入野生動物領域,同仁從剛開始懷疑動物真的需要遊具嗎?直到完成製作後看到動物的行為,發覺動物和人類一樣需要各種不同刺激,才能維持身心的調和與健康。 新竹市立動物園表示,一般民眾在園區觀看單一動物的時間多半只有數十秒到幾分鐘,很少超過十分鐘。為了讓民眾更深入了解動物的習性與生活樣貌,園方與企業合作設計遊具,讓動物能夠體驗。同仁觀察動物們使用這些遊具的時間普遍超過十五分鐘,顯示這類互動設施不僅成功吸引動物興趣,也有效幫助民眾深入了解、關心動物。

Read More

強降雨多處災情  張麗善勘災期中央地方共同治水 守護鄉親家園

雲林受強降雨多處災情,張麗善勘災期中央地方共同治水,守護鄉親家園。(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受連日強降雨致多處傳災情,沿海鄉鎮的口湖鄉二日下午達停班課標準,三日一早豪雨不斷,造成大湖口溪水位暴漲,沿下水道直灌斗南市區建國三路一帶,古坑華山溪亦因土石坍塌緊急撤離居民;縣長張麗善、立委丁學忠、張嘉郡、水利處長許宏博、交工局長汪令堯等前往四湖、口湖、斗南及古坑勘查,張縣長期望中央相關經費趕緊到位,中央地方同心治水,守護鄉親家園。 雲林受強降雨多處災情,張麗善勘災期中央地方共同治水,守護鄉親家園。(記者陳正芬攝) 斗南鎮長沈暉勛說,斗南鎮因有五條河川經過,地勢低漥除建國三路,甚至僑真里等地約三百戶住家受淹水影響,強降雨來的急又大,就算十台抽水機也無法解決,應從源頭大湖口溪治理著手。 水利處長許宏博說,斗南市區淹水研判應是央管河川大湖口溪滿水位,導致街區雨水無法排出,甚還從人孔蓋孔洞冒出水,會與相關單位一起提出改善。 張麗善說,大湖口溪昨天到現在古坑山區降雨約三百毫米,大量雨水灌入導致水位暴漲達警戒滿水位,更使流域斗南市區積水宣洩不及,甚至溪水倒灌,縣府將針對此處是否通水斷面、容量不足等問題再做規劃,並向五河分署提出改善計畫。 古坑鄉長林慧如說,西南氣流致華山地區創價學會旁華山溪段土石大量崩落在河道上,阻塞半個河道,這已超過公所量能,擔心河道阻塞造成更大災情,而通報縣府請求支援,華山的保全戶三十幾位住戶已基於安全考量立即撤離至劍湖山安置。 古坑華山溪屬中央水土保持署管轄,縣府將俟雨稍停歇,第一階段先將阻礙河道巨石破碎,恢復整個河水暢通,第二階段穩定邊坡,經提報相關災後復建計畫,爭取相關工程經費進行邊坡穩定工程降低災害發生。 針對四湖大排出海口排水問題造成口湖及四湖淹水,水利處長許宏博說,去年已爭取四湖大排護岸工程,將不夠高護岸加高,在未施工前,因應這波暴雨,已於四湖大排緊急施作堆疊共三九二個太空包,至於四湖大排末端水量不夠,出口段將加強設置一CMS抽水機,以加大抽水量能。另碑尾匯流四湖大排處將新建抽水機平台配置固定抽水機,以解決四湖大排淹水問題。 張麗善強調,對每次淹水都進行檢視,或許水利設施老舊,或許堤防不夠高,或許長期風化造成漏洞出口,加上遇到漲潮及瞬間強降雨等因素,造成居民生活環境淹水。每次檢視後即尋求解決方案,傾聽地方意見、召集相關單位研商、擬訂計畫申請經費進行規劃設計到施工,總需時間及金錢才能把治水做好,尤其現在面臨極端氣候,得提高防洪保護標準,縣府將持續為鄉親努力。  

Read More

文化幣享優惠 竹美館實境遊戲邀青少年及親子共探歷史解謎

竹美館實境遊戲「公會堂風華金色貂毛探案」邀請青少年及親子共探歷史解謎,青少年可用文化幣參加。(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生活美學館暑假舉辦四場「公會堂風華金色貂毛探案」實境遊戲活動,三日舉行第三場,十七日剩最後一場,向隅者請把握。館長葉于正表示,每場次限定人數五十人,只需一百點文化幣或現金體驗價一百五十元即可報名。 葉于正表示,遊戲巧妙結合歷史建築探索與實境解謎,讓體驗者身歷其境,感受公會堂的獨特魅力。自新竹公會堂建築群於二0二二年十月修復完工以來,致力於運用歷史建築豐富的空間語彙與歷史資源。這次實境遊戲,正是以這座百年建築作為主要的探索場域,巧妙地將建築細節融入謎題設計,結合文化部文化幣享優惠方案,邀請青少年及親子共探歷史解謎行動,參與者可透過這款遊戲讓探訪歷史建築變得生動有趣。 葉于正指出,至新竹生活美學館不僅能欣賞豐富的藝術展品,更能參與這場結合歷史與創意的實境遊戲,一起腦力激盪,玩轉歷史現場,將是一趟很有意義的暑假之旅。

Read More

疑疲勞駕駛 66歲女駕駛自撞反被斷桿砸傷

  何姓女駕駛開著自小客車車撞斷電桿,電桿反向砸引擎室及擋風玻璃、車身,造成何女受傷送醫。(蘇澳警分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一名六十六歲何姓女駕駛二日下午開著白色自小客車在蘇澳鎮聖湖路自撞電桿,電桿被撞斷後砸向肇事自小客車,造成何女受傷送醫,警方到場實施酒測,未發現酒精反應,詳細肇因仍待釐清。事故現場則由台電與道路養護單位協助處理電桿倒塌與交通恢復作業。 警方於二日下午三時五十五分獲報,稱蘇澳鎮聖湖路有交通事故,執勤警員到場發現,一輛往蘇澳市區方向行駛的白色轎車,行經意外地點自撞電桿,電桿被攔腰撞斷,不偏不倚砸中肇事轎車,車子引擎蓋及車身受損。 警方說,駕駛何姓女子,初步推測事故發生時駕駛疑似精神不濟所致,車被砸中後她雖受困於內,但意識清楚,僅有輕微的脖子扭傷,經送往蘇澳榮民醫院治療後無生命危險。 警方呼籲,駕駛人應隨時留意行車狀況,切勿疲勞駕駛,以免釀成危害自身與他人安全的事故。

Read More

學到老、活得好 花蓮樂齡學習中心陪伴長者走出精彩第二人生

  花蓮全縣十三所樂齡學習中心,實踐「一鄉鎮一樂齡學習中心」的發展目標。(花蓮樂齡學習中心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教育處三日表示,為落實高齡者終身學習政策,積極推動全縣十三所樂齡學習中心的建置與營運,共涵蓋本縣十三個行政區,實踐「一鄉鎮一樂齡學習中心」的發展目標。透過資源整合與網絡串聯,花蓮縣不僅強化鄉鎮據點運作,更積極推動拓點教學,讓樂齡學習資源深入到村落、部落與偏遠地區,讓每位長者都能就近學習、快樂參與。 花蓮縣樂齡學習中心指出,花蓮縣以「活到老、學到老」為核心理念,依據教育部規範推動核心課程,包含:生活安全、運動保健、心靈成長、人際關係、社會參與等五大類型,同時融合在地文化與社區需求,規劃多元課程,如歌謠傳唱、園藝活動、書法課程、纏繞畫及益智桌遊等。近三年累計開課場次超過四千七百場,服務超過萬人次,獲得學員高度肯定與社區熱烈參與。 縣長徐榛蔚強調,隨著臺灣進入超高齡社會,樂齡學習不只是教育工作,更是健康促進與社會參與的重要管道。未來將持續整合縣內各項高齡資源,推動課程專業化、人力在地化與中心特色化,建構高齡友善學習環境,實現每位長者都能安心學習、快樂生活的願景。 教育處長翁書敏表示,樂齡學習中心是鄉鎮長者的生活樞紐,更是推動社區共融與文化傳承的關鍵據點。縣府將持續支持各中心發展,為花蓮高齡者打造更幸福的學習生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