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扶輪社捐贈三十組無線電 強化義消特搜災害應變力

  吉安扶輪社捐贈三十組高效能無線電設備,支援花蓮縣消防局義勇消防總隊特種搜救大隊,強化其通訊能量與緊急應變能力。(花蓮縣消防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縣消防局三日表示,為提升義消特搜單位在災害現場的通訊效率與執勤安全,吉安扶輪社特捐贈三十組高效能無線電設備,支援花蓮縣消防局義勇消防總隊特種搜救大隊執行山域搜救及重大災害救援任務,強化其通訊能量與緊急應變能力。 消防局指出,捐贈儀式於花蓮縣消防局特搜大隊舉行,由吉安扶輪社社長張俊明代表捐贈,並由義勇消防總隊特種搜救大隊代表受贈。吉安扶輪社長期關懷在地公共安全與弱勢族群,持續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展現「服務人群」的核心價值,持續推動各項公益計畫,與在地機關攜手打造更安全、有韌性的家園。 社長張俊明致表示,義消人員平日默默投入災害搶救,無懼艱難,是守護地方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扶輪社期盼透過此次捐贈,為特搜義消弟兄姐妹的通訊裝備升級,提供更堅實的後盾。 花蓮縣消防局強調,無線電設備在各類災害及搜救任務中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良好的通訊聯繫有助於現場人員安全、提升任務效率。此次捐贈的無線電裝備具備雙頻切換、防水係數達IP66等特色,能有效因應高山、斷訊區域及惡劣環境,將優先配置於實際參與山域與重大災害任務的義消特搜人員。

Read More

石門山勞工育樂中心重現新風貌 八月一日起試營運

  石門山勞工育樂中心重現新風貌,八月一日起試營運,房間、衛浴及人停車場。(勞動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石門山勞工育樂中心由改制前的桃園縣政府興建,使用逾三十年,設施老舊且不符需求。為活化公有資產、提升旅宿品質,市府勞動局於一一二年以ROT模式(修建Rehabilitate、營運Operate、移轉Transfer)引入民間投資,由川賦商旅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得標,修建完成後並於一一四年六月完成旅館業登記,訂於一一四年八月一日正式啟動試營運,以全新打造的休閒、住宿與教育研習訓練多功能空間之全貌,重新展現給大眾,歡迎勞工團體、企業公司、市民朋友與遊客搶先體驗。 石門山勞工育樂中心重現新風貌,八月一日起試營運,房間、衛浴及人停車場。(勞動局提供) 石門山勞工育樂中心重現新風貌,八月一日起試營運,房間、衛浴及人停車場。(勞動局提供) 修建後的會館煥然一新,除提供六十八間客房及大、小會議室數間與餐飲服務,也同時滿足休閒旅遊、住宿、教育訓練研習及團體活動需求。為回饋勞工朋友,勞工團體住宿每晚最低二千五百元起,會議室租用七折起,桃園市民也另享有住宿九折優惠。 勞動局表示,川賦會館依傍石門山,位於大龍門旅遊廊帶的重要節點,未來將成為遊客休憩與在地觀光的重要據點。藉由本次ROT案引入專業經營團隊,不單只是延續原勞工育樂中心的勞工教育研習、住宿等功能,更進一步結合在地觀光特色、活化老舊設施並兼具減輕財政負擔,創造公私協力三贏效益,共同見證石門山勞工育樂中心再生的新風貌。

Read More

「高雄山海探險隊」青年探索漁港老社區

  「高雄山海探險隊」青年探索漁港老社區。(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山海探險隊」青年地方探索活動,帶領青年走訪梓官濱海聚落赤崁與蚵仔寮,透過漁港導覽、手作與老街走讀,學習與瞭解社區公共參與文化傳承歷史,體驗一場充滿人情與漁村風光的「潮旅行」。 活動由「港仔門工作室協會」總幹事余嘉榮老師擔任導覽講師,帶領青年走讀蚵仔寮漁港,認識高雄近海漁業、魚市場生態。青年不僅能近距離觀察漁貨拍賣與捕撈作業,也在午餐時段享用蚵仔、虱目魚、海藻等在地海味佳餚,從味覺貼近漁村生活,品嘗濱海好滋味。 手作體驗安排學員運用漂流木作為素材,製作獨一無二的燭台,透過創作,反思海洋環境與資源利用的永續議題;午後行程則走讀赤西老街,深入探索赤崁聚落的歷史紋理與庶民記憶,街區雖短,卻處處可見老屋、石街、古井及早年商貿據點,聚落景觀勾勒出赤崁的時代脈絡與昔日繁華。 主辦活動的高雄市青年局長林楷軒表示,漁港不只是漁民賴以為生的場域,更是地方文化的根基,希望透過山海探險隊,引導青年以實地走訪,認識高雄多元的區域樣貌,行程串連蚵仔寮魚市場、赤西老街與藍曬圖空間,除體驗海線聚落獨有的文化,深入了解青年創業如何結合社區營造,發展出別出心裁的創意型態。 預計辦理十二條路線、共十五場次,接下來將於八月至九月陸續走訪大寮、湖內、那瑪夏、美濃、六龜等地區,探索高雄更多角落與故事。凡設籍、就學或就業於高雄市,年齡介於十六歲至卅五歲青年,皆可透過青年局官網報名。

Read More

2025 THE大學影響力排名躍升 新竹華大挺進全球百大

中華大學不僅於校內安裝水表,以量測使用量,同時帶領學生至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污水處理廠參訪。(圖由中華大學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中華大學於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二0二五年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中表現亮眼,位居台灣私立校院排名第十六名、全臺排名第三十七名、全球排名八0一+,較去年大幅進步,展現學校在永續發展與社會影響力上的長期投入,已轉化為具國際能見度的實質成果。 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表示,此次在THE排名中的全面進步,是全校師生共同致力於永續實踐的成果,特別是在SDG 16項目能挺進全球百大,顯示該校在校園治理、資訊透明與公共參與方面的努力已獲得國際肯定。劉維琪強調,該校將持續擴大教學、研究與服務的社會影響力,深化跨部門合作,並強化與國際社會的連結,持續推動高等教育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質整合。 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中華大學最引人矚目的是「SDG 16和平、正義與強大機構」進入全球百大,並列第九十六名,為本次排名進步最顯著的項目,足足躍升四個級距,展現校方在資訊公開、誠信治理與民主參與上的深耕成果。 此次THE排名,於二0二五年起,採用全新評比機制,除改以單項SDG績效作為整體計分依據外,更首度導入AI自動審核技術,全面檢視各校申報資料的正確性與可信度。中華大學於審查過程中未被要求補件或修正,顯示其報告品質高、資料完備,整體規劃與執行成果均獲國際認可。 中華大學表示,該校將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納入校務治理、教學研究及社會責任實踐之中。透過跨院系整合與社區合作,積極實踐大學社會責任,持續推動包括跨領域課程、社區共學、產業鏈結等多元行動方案,落實大學作為永續創新平台的角色,建構具備全球視野與地方責任的大學學習場域。

Read More

中原大學攜手英特爾與華碩電腦 打造AI學習新標竿

中原大學電資學院主管與英特爾(Intel)及華碩電腦(ASUS)代表合影,展現產學合作成果。(中原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中原大學電機資訊學院主辦「二0二五國際專題設計實務暑期營隊」於八月一日在寅葉電學講堂正式揭幕,吸引來自日本、韓國、菲律賓與土耳其等四國逾一百三十位國內外師生共襄盛舉。今年更首度與英特爾台灣分公司(Intel)及華碩電腦(ASUS)攜手合作,舉辦AI應用專題競賽,為學生提供前所未有的產學實戰舞台。 國際學生在中原大學「積體電路設計共構實驗室」進行實作與交流。(中原大學提供) 本活動已邁入第三屆,由中原電資學院與電機系攜手主辦,結合電機、電子、資訊與工業等四系所,動員超過二十位專任教師跨領域共同指導。營隊為期三週,自七月三十一日至八月二十日舉行,課程內容融合專題講座、實作訓練與跨文化交流,不僅增進學生英語口說與團隊合作能力,也在動手實作中培養解決問題的創意思維。   中原大學攜手英特爾與華碩電腦首創AI專題競賽,打造國際學生暑期學習新標竿。(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國際長陳曉瑩代表校方致歡迎詞,並指出,參與本次營隊的國際夥伴包含日本關西大學與東京電機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以及菲律賓MMCM、UST、Mapua University等學校,展現中原大學積極拓展國際鏈結與深耕學術外交的成果。 今年活動最大亮點,為首度舉辦的「中原大學x Intel x ASUS專題競賽:AI PC OpenVINO*TM應用」,將熱門的AI技術實際納入專題設計,讓學生運用最新OpenVINO?平台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OpenVINO*TM工具包是英特爾提供的開源AI推論加速工具,能加速AI推論時間、減少模型大小、降低延遲與提升效能以及支援AI在XPU (CPU、GPU、NPU)上運行。 中原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陳世綸強調,此次與英特爾及華碩的合作,是校方積極拓展國際合作與產業鏈結的重要里程碑,不僅提升學生的學習層次與視野,更為有志投入科技產業的青年鋪設實務訓練的橋梁。中原大學電資學院未來將持續深化與國際企業的合作模式,打造更多具創新力與挑戰性的學習平台,協助青年學子勇敢迎向AI時代。

Read More

選擇合適的商業組織 邁向成功營商的第一步

  選擇合適的商業組織,邁向成功營商的第一步。(經發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截至一一四年六月底止,全國公司登記家數八十萬0七百七十六家、商業登記家數九十九萬五千一百八十家,其中桃園市公司登記家數七萬四千一百三十九家,高於商業登記家數六萬九千三百一十七家。一般人印象中,多認為公司組織較之商業組織更為體面高級,其實二者並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對於企業主而言只有合適與否的問題。   選擇合適的商業組織,邁向成功營商的第一步。(經發局提供) 獨資、合夥商業,是坊間民眾作小生意營生普遍採用的商業組織,人合性最濃,運作最富彈性,商業設立登記乃至歇業登記手續也相對簡便,缺點則為負責人、合夥人對商業債務須負連帶清償責任,其次商業並無法人格,無法作為不動產登記權利人,以及不利於日後往大型化發展。 公司是以營利為目的之社團法人,可以登記為不動產權利人,其組織及運作頗為複雜,強制禁止規定及罰則也較多。 有限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股東負有限責任,登記資本額應確定真實,並經過會計師查核簽證,任何虛列資本或抽逃出資的行為,都要負擔刑事責任。公司結束營運,除了向公司登記機關辦理解散登記外,還要再向法院聲報清算完結,公司法人格才算真的消滅。 獨資、合夥商業,非常適合中小微型事業採用,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架構為大眾公司設計,較適合有眾多股東之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則可選擇有限公司或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組織,若要兼具公司及商業二者優點,還有一種具有法人格的有限合夥組織可供選擇,不過由於國人對這種商業組織還不熟悉,有限合夥一一四年六月底全國登記家數僅二百零二家。 桃市府經發局三日提醒企業主,宜打破迷思,針對自身需要及未來發展,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商業組織經商營利,以避免小孩穿大衣的窘境發生,企業主如對商業組織採擇有任何疑問,歡迎來電經發局詢問(電話:0三-三三二二一0一轉五一五四~五一五五、五一六六~五一六八)或親臨公司登記櫃檯洽輪值會計師免費諮商。

Read More

〈中華副刊〉揮別落日

■楊思雯 夕陽落在好友的側臉上,我看見,離別這件事情多了幾道柔和的弧光。 窗外綠化帶正順著車跡飛馳而逝,可天際那盞昏黃的孤輪卻不知疲倦地追逐著我們的腳步,把它今日生命僅存的一點溫暖潑灑到人間。我停下與好友對於踐行地點的討論,開始專注地仰頭觀天。 眼前風景像一幅層次分明的畫。巨大的幕布上,群山不那麼挺拔,但連綿蜿蜒,和高架上的護欄邊沿、建築樓宇構成灰色打底,像是國畫裡佔據下端的筆墨,在與留白的對比中顯現出可靠與踏實。隨後就是高低不一的枯樹,它們忍過了整個冬天的苦寒,在傍晚的風和今日的餘暉裡晃動,注視著落日,也注視自己在四季裡輪換的凋敝與盛大。滾圓而明亮的落日,像是熟度剛好、沒有磨砂質感的雞蛋黃,色彩隨著向四圍的輻射而變得溫潤許多,奶黃,鵝黃,薑黃,然後是橙色,不動聲色地把前兩層的物件擁住,讓人感到一種寧靜和踏實。 孤獨,頹敗,生命尾端的淒涼。我一向是把落日與這幾個詞連接在一起的。它不像初升朝陽那樣帶著明晃晃的熱烈和希望,也不像漆黑深邃的夜幕那樣引人探索無窮未知,像是絢爛煙花騰空後墜下的光點,不能說不動人,但總是帶了點臨近結局的傷感。它靜悄悄地掛在天空上,任由別人填詞,不聲不響。這讓我想起了寫應試作文的時候,每當遇到困難或是和同學鬧了矛盾,總要用落日當背景襯托自己的無助,現在長大再看,好像並不應該是那麼回事。太多人寫日出寫星辰,但同樣是光芒,落日卻被鍍上一層主觀的悲傷。古往今來因它而生的讚譽和思索沒那麼多,但它仍然以美回饋人間,仍然以美追逐人類。 落日不曾因自己居於一天之末而自慚自憐,它步履沉沉卻不停,它光影式微卻恒遠。蘇格拉底說「悲觀者正確,樂觀者前行」,它正是以多思之人眼中殘忍的樂觀對待著未來,力所能及地用自己漸冷的溫度去抵擋夜晚來臨,這有什麼不好呢? 當下車窗半開,即將遠行的好友專注地開著車,我沒聽見風把溫熱餘暉吹散的聲音,只看見落日把整片天空暈染得燦爛。落日象徵著明天太陽仍會升起,分離則隱隱昭示著久別重逢的巨大喜悅,如果一味被離別的悲傷情緒裹挾,反而會在當下留下遺憾,讓無法見面的那些三餐四季被塗上哀愁的底色,以至於思念上湧時沒有美好作為基底去支撐,那就太得不償失。 我們在傍晚時分的道路上踏下印記,落日在灰藍色的天幕上獨行,我們讓那份未來的期許凝固在心裡,腳步卻不停。後來聚餐時,我們挑了個靠近窗戶的位置,幾抹餘暉輕輕地掛在天邊,像一片大海裡流動的浪花。 光影之間,我們碰杯。揮別落日,等待將來。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與達文西 台北走失的貓11-5

■解昆樺 就在這條我確信自己從沒踏足過,Google Map可能都找不到的巷子裡,我感覺到一種奇怪的牽引力。是什麼東西在輕輕地拉著我的衣角,或者說,在我腦海播放一段無聲的、重複的旋律,引導我往前走。不是聲音,更像是一種……頻率的共振?「好吧好吧,」我對著空氣(或者那個不知名的頻率)投降,「我跟你走就是了。不過最好不是什麼奇怪的直銷說明會。」 我順著那種微妙感覺走去,來到一扇看起來飽經風霜、但擦拭得很乾淨的舊木門前。門上沒有任何招牌,只有一塊小小的、顏色暗沉、幾乎被磨平的黃銅門牌,上面用一種很古老的字體刻著模糊的字跡,仔細看,像是「午夜」。門旁邊的窗戶(如果那能稱為窗戶的話,更像是一條細縫)透出微弱而溫暖的燈光,空氣中飄散著一股奇特的、難以形容的氣味——像是舊書特有的、帶著灰塵味的乾爽氣息,混合著乾燥花草或某種中藥材的澀味,還有一絲極淡的、若有似無的、像是檀香或手沖咖啡的尾韻。 這裡……到底是什麼鬼地方?我的心臟開始像超速的捷運一樣狂跳。理性告訴我,只要是正常的翻譯從業同仁,此刻都應該立刻轉身,拔腿就跑,順便檢查一下手機是否還有訊號。但是,某種比理性更頑固的好奇心,或者說是那種被日常裂縫邊緣的黑暗所吸引的暈眩感,像一隻冰涼的手,推著我的後背。我深吸一口氣,伸出手,輕輕推開了那扇比想像中要沉重的門。 門後是一個完全超乎我想像的空間。比看起來要深邃得多,兩側是頂到天花板的巨大舊書架,塞滿了無數的書籍,各種語言、各種裝訂,看起來亂中有序,或者說,亂得很有風格。(裡面有沒有我的翻譯?)書架間散落著幾張不成套的、看起來就很舒服的舊沙發和單人椅,上面隨意堆著書本或繡花的靠墊。空氣中那股混合著陳舊書香、乾燥植物和微甜香氣的味道更濃了,但並不難聞,反而有種……讓人平靜下來的奇特魔力。最裡面是一個幾乎被書本和各種奇奇怪怪小物件,如老舊的地球儀、羽毛筆、斑駁的星象圖淹沒的吧檯——吧檯後,站著一個人。 是個女人。年紀難以判斷,可能二十幾,也可能一百二十幾。昏暗,而且我有著被冰島文加劇的散光。她穿著樣式簡單、質料看起來很好的素色長衫,長髮隨意用一根看起來像古董的簪子挽著。她的輪廓在吧檯昏黃的燈光下,柔和而模糊,像一幅年代久遠的肖像畫。她抬起頭,目光落在我的身上。那眼神非常平靜,像一潭深不見底的古井,有洞悉一切、了然於心的沉穩。她看到我,臉上沒有絲毫驚訝或被打擾的表情,只是微微點了點頭,嘴角甚至還帶著一絲若有似無的笑意,彷彿在說:「唔,比我預計的稍微晚了一點嘛。」 店裡非常安靜,靜得可以聽到自己血液在血管裡奔流的聲音(或者只是我的錯覺?)。只有老舊的木頭地板,在我踩上去時,會發出輕微的、像是在抱怨的噪音。我注意到吧檯旁邊一個高高的、由各種哲學和神秘學書籍堆疊而成的小山上,趴著一隻貓。就是牠!那隻水墨花色的貓!牠正在非常專注、非常優雅地舔著自己的前爪,身體蜷縮的弧度,以及那種「朕的世界裡只有朕和朕的爪子」的旁若無人神情,讓我的心臟又像被貓爪撓了一下——太像了,那種潛藏在慵懶之下的力量感,簡直從達文西素描的伸了出來! 「那個……請問……」我的聲音在這種過於安靜的環境裡,顯得異常響亮和乾澀。「這裡是書店嗎?還是……咖啡館?」雖然我想說書籍的葬場。 她抬起頭,放下手中正在用一塊看起來很乾淨的白色棉布擦拭的玻璃杯(我好想把它折成我家棉被的樣子)。「你可以叫它書店,」她的聲音很輕柔,像風吹過竹林,「或者咖啡館,或者茶館。或者,一個……可以暫時躲開外面,那個越來越吵鬧的現實頻率的台北街道。」她抬手指了指吧檯前一張空著的高腳椅。「要喝點什麼嗎?我剛煮了些決明子和甘草泡的茶,據說可以……穩定一下波動的能量場。」  

Read More

〈中華副刊〉飛地留言/現代

詩/謝予騰 畫/柯適中 巷口,不識字的人們 高談著輝煌的上世紀。 當時,進口的膚色和愛情 還不大用關稅 舊時代自責而憐憫地托起他們 馱在新世界的背上。 燦爛得如上星期的颱風裡 變電箱炸開的火花。 直到所有廢棄的故事 再也無法回收,一些沒摺好的紙飛機 終於開始輕易地墜落。 原來,我們只是荒謬喜劇之下 不自知的產物。 還是帶上防噪耳機 省得攀附在床頭被高歌的昨夜,多聽一句 都令人冷冽。

Read More

〈中華副刊〉泥土中的星光

■何金福 凌晨五點的霧靄裡,第一聲夯錘砸向大地的震顫總在提醒我,這座城市正在甦醒。而比太陽更早睜開眼睛的,是工棚前蹲著啃冷饅頭的身影——膠鞋底磨出的齒痕丈量過千萬塊磚石,老繭疊著老繭的掌紋托起整座城市的黎明。 你們從五湖四海走來,帶著稻穗的謙卑與麥浪的堅韌,沾著泥漿的工裝比西裝革履更接近生命的原色,磨破的解放鞋底丈量著土地的溫度。當都市的霓虹習慣用俯視的姿態打量異鄉人,你們卻將沾滿汗漬的鄉音揉進混凝土,讓思念在磚縫裡生根發芽。那些被嘲笑的言語,是水泥地上開出的倔強花朵。 鋼筋森林在汗水的澆灌下拔節生長。塔吊長臂劃過天際時,恍惚看見農人揮舞的鐮刀正收割流雲與霞光。安全帽下淌著鹽漬的面龐,比任何藍圖都更接近大地的本真。你們把牽掛繫在百米高空的安全繩上,視頻裡咿呀學語的童音,是懸在雲端最柔軟的牽絆。搬運的不僅是建材,更是一個個家庭沉甸甸的未來。 正午的烈日把靈魂曬得通透,腳手架上飄蕩著天南海北的聲音。有人對著手機螢幕笑出溝壑,有人用草帽搧動梁間棲息的燕子。散落各處的工具枕著星辰低語,講述著鋼筋與汗水的古老寓言。 暮色降臨時,你們仍在為腳手架披上霓虹。焊槍的火花在漸暗的天幕下綻開,像散落的星子墜入鋼筋鐵骨的脈絡,安全繩隨著動作輕輕擺動,在晚風裡劃出銀亮的弧線。你們用扳手校準最後一顆螺栓,讓尚未封頂的樓宇在暮色中亮起燈火,那些閃爍的光點順著腳手架攀援而上,竟比天際初現的星辰更早點亮城市的輪廓。 鐵路隧道深處,你們調試著軌道的間距,汗水滴在枕木上瞬間蒸發,只留下深色的痕跡。呼嘯而過的試驗列車捲起氣流,頭盔下的睫毛沾著塵灰,卻映著車燈如跳動的螢火。這穿梭的流光是你們寫給城市的情書,每個鏗鏘的節奏都踏著歸家遊子的心跳。 當月華爬上沾滿灰漿的衣襟,你們蜷縮在未完工的樓層角落,鋁製飯盒裡冷掉的飯菜結著油花。月光透過防護網的孔隙灑在肩頭,將水泥殘渣照得晶瑩剔透,彷彿披著銀河的碎片。那些佝僂的剪影被拉長在混凝土牆面上,鋼筋般倔強地挺立著,在寂靜的夜色裡凝固成銀質的豐碑,鐫刻著比大理石更永恆的紋理。 多少次見你們踏著星光歸來,工棚裡飄出粗糲的歌聲:時而激越如山澗奔流,時而低沉似暮鼓迴響,那是真正屬於生命的歡歌。當有人嫌惡你們衣衫上的塵土,我卻在那些裂痕交錯的掌紋裡,看見比鑽石更璀璨的光芒——每一道紋路都鐫刻著用雙手掙得尊嚴的故事。 我們總在仰望玻璃幕牆折射的霓虹,卻忘記是誰在雲端播撒光的種子。那些用脊梁撐起城市海拔的身影,用掌紋雕刻時代年輪的雙手,把異鄉熬成了第二故鄉。當某天我們駐足驚歎拔地而起的天際線,請記得俯身觸摸大地——那裡有千萬雙佈滿老繭的手掌,正托舉著整個時代的重量。 城市的美輪美奐,是你們用汗水澆灌的奇蹟。高樓大廈的基石裡熔鑄著你們的體溫,寬闊道路的每一寸都留著你們的足跡。 請記住: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肩膀扛起城市的黎明,用雙手擦亮時代的星空。他們是工人,是我們血脈相連的兄弟,是泥土中永不熄滅的星光。 讓我向最美的城市建設者致敬!你們蘸著汗水寫就的詩行,終將在時光長河裡永遠流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