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豪雨 高雄市山區原鄉多項災情

  連日豪雨高雄市茂林區情人谷道路遭淹沒。(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市山區的原鄉桃源、那瑪夏及茂林三個行政區連日豪雨不斷,卅日仍停班停課,而包括南部橫貫公路在內的多條道路,溪水暴漲淹沒道路或發生土石流,造成交通中斷,還有路樹倒塌壓毀電桿以致停電,公路局、台電等相關單位都全力搶修。 高雄市原民會表示,茂林區萬山派出所旁因一棵相思樹傾倒,造成電桿斷裂,導致萬山及多納部分家戶停電,已通報台電等相關單位搶修,請里民耐心等候,而茂林區情人谷聯絡道路溪水暴漲,目前進出兩側已全面封鎖,茂林區長駱韋志請民眾及遊客不要前往,以免發生危險;萬山里長蔡正男也指出,因路況不佳,前晚撤離居民在國軍弟兄、警消單位和公所的幫忙下順利完成。 連日豪雨高雄市原鄉那瑪夏民生大橋溪水暴漲。(記者許正雄翻攝) 桃源區復興里南橫公路台九十八公里附近,因公路被老濃溪淹沒,復興里路段阻斷,來往交通中斷,另桃源區拉芙蘭部落教會上方發生土石流,族人自主堆沙包避免災情擴大,桃源區區長杜司偉視察區內災況指出,這幾天仍豪雨不斷,溪水暴漲,道路需等天氣好轉,公路局才能進行搶修。 瑪夏區長孔賢傑視察區內災況後表示,民生大橋的溪水不斷暴漲,溪水已臨近橋面,岌岌可危,達卡努瓦里便利商站與加油站路段,大雨帶來大量土石淹沒道路,已請挖土機清淤中,以恢復交通,山區雨勢不定,請族人儘量避免外出以免發生意外。

Read More

從高雄到河內 光華國中學生用影像記錄跨國友情

  光華國中學生邀請高雄捷運吉祥物「蜜柑站長」前往越南參訪,展開「文化與交通」的奇幻遊學。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光華國中暑期至越南河內黃梅匯星學校,展開為期五天的國際交流學習之旅,兩校學生並完成去年相約拍攝「綠能捷運」影片,邀請高雄捷運吉祥物玩偶「蜜柑站長」首度隨團出國入鏡,一起與同學踏上越南遊學體驗,展開一場「文化與交通」的奇幻遊學,影片也於今天上線公布。 光華國中與越南學生去年十二月共同參與ASEP亞洲學生交流計畫,發表《高雄與越南的綠能捷運》專題時,當時學生就提出「應該拍攝捷運宣傳影片,讓更多人體驗淨零綠生活!」因此光華國中暑期特別邀請蜜柑站長出國拍攝影片,光華與越南學生實地走訪越南捷運站,分工合作拍攝影片,用鏡頭記錄蜜柑站長走過的每一處角落,留下來訪的足跡。 影片中蜜柑站長試圖以「刷臉」進站,但因系統不認得這位來自高雄的超人氣偶像,最後還是乖乖買票入站;這段趣味十足的過程,也被光華團隊拍成影片,讓更多人跟著蜜柑一起搭捷運、學文化、看世界。 除了交通體驗,學生們也與越南同學們一同上課、做美食、玩遊戲,並且寄宿到越南學生家庭中,真實感受當地日常生活。他們不僅在交流中增進語言與跨文化溝通能力,更用創意與熱情寫下最美的國際友誼篇章。 光華國中王小芬校長說,看到學生帶著蜜柑站長和當地同學一起上課、搭捷運,內心真的非常感動。蜜柑站長不只是高雄捷運的吉祥物,更像是一位小小文化大使,象徵著我們跨出校園、走向世界的行動力。

Read More

為民眾把關食安 竹市衛生局啟動夏季飲冰品專案稽查結果出爐

  為確保飲冰品的衛生安全,新竹市衛生局啟動夏季現場調製飲品及冰品專案稽查與抽驗。(新竹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炎炎夏日是飲冰品的消費旺季,手搖飲更是廣大市民消暑解渴的選擇。為確保飲冰品的衛生安全,新竹市衛生局啟動夏季現場調製飲品及冰品專案稽查與抽驗,稽查對象涵蓋飲冰品製造業、販售業、手搖飲業者等,針對現場調製的飲品及冰品進行衛生安全檢查與抽驗。共稽查十六家,抽驗二十件,除三件不合格外,其餘皆符合規定。 新竹市衛生局表示,竹市府重視市民「食」的安全,因應不同時節啟動各項稽查專案,為市民食品把關並強化食品業者落實自主管理,保障消費者權益,此次專案稽查包括食品業者是否完成食品業者登錄、遵循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投保產品責任險、保存進貨來源文件以及標示規定的符合情形,同時針對部分產品進行衛生標準、咖啡因等項目的抽驗。詳細檢驗結果公布於衛生局官網,提供民眾查詢參閱( https://dep.hcchb.gov.tw/ch/home.jsp?id=43&parentpath=0,40,42 )。 衛生局說明,消費者選購手搖飲或冰品時,應優先選擇商譽良好、環境衛生整潔的店家,並注意店員是否遵守衛生作業流程。購買後請儘早食用,或妥善冷藏保存,避免因保存不當導致變質。 衛生局提醒,適逢炎夏,氣候高溫潮濕極易滋生病原菌。依據食藥署統計資料,五至九月為食品中毒高峰期,民眾與業者應妥善規劃食材採購與保存,確保冷藏設備正常運作,避免冷卻效果降低導致食材腐敗。 衛生局呼籲,食品業者應落實自主管理制度,確實遵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各項規定,確保食材妥善保存、標示清楚、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並加強第一線作業人員的衛生教育與訓練。連鎖飲料、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業者,亦應遵循「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以共同維護民眾食安權益。

Read More

王崇禧65歲考無人機證照 運用於職場提升工作效率

  擔任土木工程技師的王崇禧,報名「智慧農業無人機應用3D建模進階學習班」在職進修,為自己的職涯再創新契機。(桃竹苗分署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現年六十六歲的王崇禧,目前任職於太穩企業,擔任主任技師已多年,長期從事土木工程、場勘及施工監測工作。去年花蓮地震期間,他從新聞中看到救災單位運用無人機協助判讀災情,迅速部署工程車投入救援,在朋友的推薦下,報名參加桃竹苗分署委託農業科技研究院開設的「智慧農業無人機應用3D建模進階學習班」,去年考取無人機證照。 桃竹苗分署表示,王崇禧結訓後,順利考取無人機專業基本及操作證及高級G1操作證,並成功應用於職場工作,不僅讓工作效率提升,團隊表現亦深獲公司肯定。 王崇禧表示,在參訓過程中學習到三D建模及無人機操作技術等知識內容,以往進行大樓建築角度及高度測量,須委由測量公司至現場人工測量,往往需耗時三至七天,但透過無人機航拍與軟體分析,最快半天即可完成,大幅提升效率與工作便利性。儘管已屆退休年齡,仍會持續追求新知,未來將繼續探索AI及無人機相關技術,拓展第二專長。 桃竹苗分署長賴家仁表示,勞動部推出各項職訓課程協助中高齡勞工發掘職涯潛能,不僅可開展第二職涯延續職場價值,亦有助於企業增強人力資源。「產業人才投資方案」除協助在職勞工提升職業技能,同時減輕經濟負擔,凡符合資格的在職勞工,三年內最高補助十萬元的訓練費用補助,課程即日起開放報名。今年度特別因應人口高齡化趨勢,加開「職場續航課程」,鼓勵中高齡在職勞工提前布局,延續職場生命,強化職能轉換,順利銜接退休後的第二職涯。

Read More

崇實高工廖晏鮮獲杏壇芬芳獎 投身技職教育數十載

員林市崇實高工室內空間設計科主任廖晏鮮(右)榮獲杏壇芬芳獎。(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彰化縣員林市崇實高工室內空間設計科主任廖晏鮮,數十年來致力技職教育、培育人才、提攜後進,投入技藝教學與教育革新,以實際行動落實「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精神,榮獲今年杏壇芬芳獎。 廖晏鮮出生於台東縣大麻里鄉,早年即以堅毅態度分擔家計,國中畢業後進入公東高工家具木工科就讀。在校期間半工半讀,歷經無數假日留校練習,精進木工技術與材料應用,參與各級技藝競賽獲獎無數。後續進入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家具工程組,期間獲得師大傑出學生、全國大專優秀青年等殊榮。更參加第三十一屆國際技能競賽(荷蘭阿姆斯特丹)榮獲門窗木工職類銀牌,為國爭光。 其自民國八十六年任教於崇實高工,二十八年來,全心投入教學與選手培訓,連續多年犧牲假期親自指導,成功翻轉學校長年未能於技能競賽中獲獎的窘境。他所指導的學生表現傲視全國。 他自擔任室設科主任以來,推動教學創新與環境改善,帶領室設科多次獲教育部教學評鑑「一等」肯定。他積極結合產官學資源,推動書籍閱讀、升學輔導、產業參訪、國中技藝班協作計畫等,全面提升學生多元學習力與實作力。 廖晏鮮亦熱心公益與社會回饋,長年協助彰化監獄家具木工訓練,輔導更生人學習技能,藉由技藝重拾自信與社會立足能力並進行義賣捐贈。 校長陳威男表示,廖晏鮮的事蹟證明「教育可以改變命運、技能可以創造未來」,他用生命傳承技藝的典範值得學習。  

Read More

高雄青年國際沙龍登場 培養跨文化創作視野

  高雄首場「青年國際沙龍」系列活動。(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響應國際青年日,高雄策劃「青年國際沙龍」系列活動,透過跨文化講座與創作分享,培養青年國際視野與文化理解力,首場卅日在駁二藝術特區登場,邀請台灣作家張人杰與法國藝術家克里斯,以「創作人生─用書寫、用繪畫,留下痕跡」為題,分享跨域創作經驗,展開一場文化觀察與創作表達的深度交流。 沙龍上半場由工程師轉型為作家的張人杰開講,分享從理工男到文學創作的自身經歷,也提出職涯轉彎的觀察和建議,認為職涯並非直線,而是一條探索與選擇交織的路徑;他也談及旅居柬埔寨與美國期間,如何在語言、文化與價值觀的落差中,重新找到創作的根基與定位。 高雄首場「青年國際沙龍」系列活動。(記者許正雄翻攝) 接續登場的法國插畫家克里斯,曾設計高雄「二0二五法國生活節」主視覺,他以畫筆記錄他眼中的台灣風景,從早餐店、騎樓到巷弄角落,細膩捕捉在地風景與人情。他分享指出,在法國,人們習慣放慢步調感受生活,而台灣的熱情與緊湊節奏驚訝又著迷;即使存在語言隔閡,他仍選擇以畫作作為溝通媒介,重新看待世界的角度。 主辦活動的高雄市青年局長林楷軒表示,現代青年面對的挑戰不限於職涯選擇,更需具備理解多元、跨文化溝通與公共參與的能力,藉由「青年國際沙龍」打造一個跨文化交流平台,拉近青年與世界的距離,激發年輕世代對世界的觀察力與國際視野。 活動中安排「你眼中的台灣 vs 他眼中的台灣」互動橋段,克里斯展示一幅描繪台灣早餐文化的插畫,並邀請青年從異國視角重新審視自身的生活樣貌,台上台下交流熱絡,對話之間激盪出豐富觀點與創作想像;「青年國際沙龍」,八月十二日、十三日續辦「創作、創業、創品牌,從世界找到自我定位」及「說出國際觀、拍出世界共鳴」兩場沙龍,內容將聚焦創作、創業與國際溝通。

Read More

彰化縣第三六一、三六二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成立

彰化縣伸港鄉全興社區發展協會成立照顧關懷據點。(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彰化縣在伸港鄉全興社區、埤墘社區發展協會成立第三六一、三六二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縣長王惠美三十日前往贈揭牌慶賀,據點辦理認知益智桌遊、體適能肌力訓練、高齡者反詐騙金融及健康衛教宣導講座等樂齡活動,增進社區凝聚力,期待以熱情和朝氣打造如黃金般璀璨的老年生活。 王惠美感謝全興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琦洲、總幹事黃添料、埤墘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高珠寶、總幹事楊秀丹及社區幹部及志工們用心及熱心的服務,才能促使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正式成立,多元的活動內容除了促進長輩健康並延緩老化外,也為長輩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樂趣及幸福感。 王惠美表示,成立照顧關懷據點,最主要希望長輩可以在地安養、在地得到最好的照顧,希望未來量能增加,照顧更多的長輩,也鼓勵長輩們走出來,關懷據點可以吃得營養、做運動,讓身體更加健康。 全興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琦洲表示,在彰化最北端的全興社區設立照顧關懷據點,讓長輩可以就近學習,延遲老化,每次長輩都帶著快樂的心情來,開心地回去,歡迎社區長輩們有空常來。 典禮由志工帶領長輩們跟著節拍音樂律動揭開序幕,社區長輩開心分享心得,而關懷據點由志工們自主安排小組任務,來關懷陪伴每一位長輩及健康促進活動,據點的餐點亦是由志工們烹煮美味的菜餚且符合長輩的牙口以提供共餐服務。

Read More

宜大智慧永續工程博士班設立 115學年度開始招生

  宜蘭大學工學院「智慧永續工程博士班」已獲教育部核准增設,預計於一一五學年度(二0二六年)開始招生。(宜蘭大學提領)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國立宜蘭大學工學院「智慧永續工程博士班」已榮獲教育部核准增設,並預計於一一五學年度(二0二六年)開始招生,此為宜蘭大學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博士班的設立,旨在積極回應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日益枯竭的嚴峻挑戰,透過融合智慧科技、循環經濟思維與深厚工程專業知識,致力於培育具備解決當前及未來工程問題能力的跨領域高階人才。 宜大表示,博士班的發展方向涵蓋「智慧製造」、「永續綠色科技」及「智慧永續工程整合」三大主軸。為吸引優秀生源,博士班將提供無專職學生「三年學雜費全免」的優渥獎助方案,此為全國少數大學提供的福利。 此外,博士班的設立填補了東部地區在智慧及永續領域高階人才培育機構的長期空白,為宜蘭學子及宜蘭大學工學院每年逾四百位的畢業生提供了在地深造的寶貴機會。儘管國內博士生招生不易,但資料顯示,智慧永續領域的博士生新生註冊率與報考人數均呈現遞增趨勢,再再顯示產官學界對相關人才的需求正驅動學生攻讀意願。 博士班深耕產學合作,已與德國西門子、台泥集團、中鼎工程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係,提供定向研究獎學金、聯合指導及實習機會,並將邀請企業參與課程規劃,提升專案式學習的品質。畢業生將具備跨領域整合能力,可望投入智慧製造、綠能科技、半導體、環境工程顧問及公共基礎建設等國家重點產業,成為推動產業智慧化升級與淨零碳排的生力軍,為臺灣邁向智慧與永續發展的未來貢獻關鍵力量。

Read More

宜縣38校長布達上任 10位榮退校長獲表揚

  宜蘭縣政府三十日辦理中小學校長交接布達及校長會議及創新教育論壇,由代理縣長林茂盛主持三十八位校長交接布達,並頒發十位退休校長感謝狀。(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一一四學年度中小學校長交接布達、校長會議及創新教育論壇,三十日在縣教師研習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行,由代理縣長林茂盛主持,今學年度通過遴選學校共三十八位校長,並頒發十位退休校長感謝狀。 林茂盛表示,校長交接布達典禮是教育理念的延續與創新交融的起點,校長是學校團隊的帶領者,校長交接象徵學校校務制度的傳承,也是學校發展的延續與創新時刻,期許校長們都能夠在前人建立的基石上,為學校帶來新的視野與策略,賦予學校新的活力,持續為學生創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林茂盛除了向各連任、轉任及新任校長表達祝賀之意,也向十位卸任退休校長致謝,感謝校長們多年來認真經營學校,在教育崗位無私付出與奉獻,奠定宜蘭教育的基礎。 此次校長會議亦結合創新教育論壇,由天下雜誌未來城市資深頻道總監陳芳毓擔任引言人,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陳宜欣、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蔡宗翰、宜蘭大學教務長陳懷恩及臨床心理師陳品皓等四位講者到場分享,講座主題包含「從AI技術看教育:重思學習歷程與教育角色」、「從AI工具到教育轉型:學習設計與跨域能力的再定位」、「AI時代在地育才:大學與國中小攜手,共創宜蘭學子未來」、「AI時代下,學生心靈如何調適與行為策略」,並以「AI進校園以後,教育要怎麼改、誰先開始?」為主題進行座談交流。

Read More

台中海洋館最後衝刺 周邊設施整備完善

台中海洋館新設u-bike及人行道劃設,提供民眾與遊客更佳旅遊體驗。(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隨著台中海洋館逐步進入營運準備階段,市府也同步完成周邊多項重要設施的全面整備。為提升場館周邊交通動線與環境品質,市府觀光旅遊局、交通局及建設局各相關單位攜手合作,完成既有道路標線改善、號誌燈與路燈系統檢修、新增多面導引指示牌、海洋路揭牌及綠美化植栽,並於周邊設置U-Bike站點、人行道標線、特色候車亭等項目,打造更安全、便利且友善的觀光休憩環境,為民眾與遊客提供更佳旅遊體驗。 為提升台中海洋館場館周邊交通動線與環境品質,新設置景點指標牌。(記者陳金龍攝) 觀光旅遊局長陳美秀表示,此次整備作業聚焦於台中海洋館「最後一哩路」,針對通往海洋館的主要通道海洋路,全面檢視並改善既有道路標線,提升視覺辨識度與行車安全性,交通號誌燈與路燈設備亦同步完成檢測與維修,強化夜間照明與路口警示功能。觀旅局也積極設置多面全新導引指示牌,協助遊客明確掌握前往景點、交通轉乘及周邊設施的方位資訊。 陳美秀表示,市府重視綠色運具與低碳旅遊的便利性,在場館周邊新增融入海洋意象的特色候車亭及U-Bike公共自行車站點,鼓勵遊客以大眾運輸、自行車等方式深入探索梧棲、高美濕地等濱海景點。人行空間方面,針對海洋路與梧棲觀光漁港周邊路段,市府完成人行道劃設與動線優化,確保行人行走安全無虞,也為親子與長者族群營造更友善的散步環境,同時也於周邊補植銀葉紐子樹、黃槿等植栽,增添綠意景觀,提升整體環境品質與舒適度。 觀光旅遊局說,台中海洋館是中台灣首座以海洋活體展示為主題的大型場館,市府除全力協助場館本體推進,也積極強化周邊基礎設施,從交通、標示、照明、人行環境到綠色交通無一不備,期望藉此帶動海線整體觀光服務水準,並結合在地文化、交通運輸與觀光動線,打造更具延伸性的濱海觀光廊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