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沛祥爭取暖暖圓滿社區旁隔音牆汰換

台62線快速道路緊鄰暖暖區圓滿社區路段隔音牆年久失修,立委林沛祥爭取交通部公路局就舊有隔音牆進行汰換更新,以改善當地居民長期受噪音干擾的問題。(立委林沛祥辦公室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針對暖暖區圓滿社區住戶長期受到噪音干擾問題,立委林沛祥四日邀集交通部公路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基隆工務段、暖暖區公所等相關單位現場會勘,基隆工務段承諾將對台62甲線南向0k900及台62線西向9k800路段的舊有隔音牆進行更新,且延伸至圓滿社區後方及修復伸縮縫,隔音牆的高度也從兩公尺提高至三公尺以強化隔音效果,預計今年十月完工。 這段緊鄰圓滿社區的快速公路因交通流量大、車速快,多年來噪音問題日益嚴重,既有的隔音設施因年久失修早已失效;林沛祥表示,許多社區住戶都有反映這樣噪音的困擾,因此接獲陳情後立即實際瞭解情況,並在實地會勘時強調環境安寧是民眾安居生活的基本需求,希望公路局在安全的前提下儘速改善現況。 此外,為改善基隆市暖暖國小校門口上下學交通壅塞問題,林沛祥爭取增設暖暖國小避車彎,經現場實勘後決定避車彎將設置於校門側門的大王椰子樹前,並配合調整人行道路幅縮減以利車輛通行,預計今年九月一日前全數完工;原先在人行道上的電線桿,因評估過無法地下化,台電公司承諾配合遷移電線桿。 至於交通號誌現況影響學生過馬路時看來車的視線死角,會勘中也一併討論如何內移,基隆市政府交通處亦表示會配合處理;林沛祥強調,校園周邊交通安全與動線順暢,是每位家長最關心的事,後續將持續關心各單位作業的進度,確保施工過程安全、完善,打造優質的通學環境,讓學童與家長上下學都能更安心。

Read More

桃機三跑道環差分析 同意補正埤塘底泥碳含量後通過

桃園機場展出第三航廈的二千分之一模型,讓民眾可現場比對三航廈完成後之外觀。(桃園機場公司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環境部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四日有條件通過,桃機公司提出的桃園機場第三跑道分三期進行施工之環差分析,要求桃機補正提出埤塘之碳儲存量後通過。 環境部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跑道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第三次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桃機公司表示,本次申請變更,是配合實際作業需求調整施工作業面積及施工裸露面積提出修正。 包含第一期 零星區域施工之施工作業面積為一五0公頃、施工裸露面積一一0公頃;第二期跑滑道工程之施工作業面積三00公頃、施工裸露面積一九五公頃;第三期之其他設施工程 施工作業面積一五0公頃、施工裸露面積一一0公頃。 桃機公司指出,第三跑道位於桃園國際機場既有北跑道北側,由於用地取得方式及期程需再度調整,先建後遷完成時間調整為民國一一五年底,所以需重新研擬施工規劃,分三期提出最大作業面積需求。 環評委員審視桃機公司所提資料,發現開發範圍內共三口埤塘,其中一口已經處理完成,其他二口面積約三二公頃,預估底泥量約三十萬方,要求桃機公司強化說明埤塘底泥分期挖除、翻曬暫置等管制措施。 桃機公司指出,先前完成一口埤塘底泥翻曬,與最近敏感點竹圍國中、與第二航廈距離分別為一點六公里、一點二公里,期間未獲民眾及旅客反映異味問題;後續二口埤塘處理前,會進行性質檢測,分析硫、氮含量,依性質決定是否須進行預處理或混拌,單次處理以五萬方為上限,降低對周遭敏感點的影響。 環評委員指出,埤塘底泥有機碳含量非常高,要求開發單位依國內研究成果,估算埤塘碳儲存量,同時曝曬前應針對埤塘底泥進行重金屬檢測,若超過土壤污染管制標準,就不得做為植栽覆土,建議本桃機三跑道環差分析,於桃機補充埤塘之碳儲存量評估後修正通過。

Read More

洄游六燃洄游頭前溪 六燃文件展

洄游六燃,洄游頭前溪,從六燃文件展,走讀新竹縣市的母親河頭前溪。(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在記憶與地景交錯的場域中展開洄游之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六燃博物館團隊」今年推出全新展覽《洄游六燃,洄游頭前溪》,以歷史現場與地方生態為線索,回望新竹赤土崎與頭前溪的關聯性,交織六燃遺構、戰爭歷史、眷村文化與當代行動的多重視角。 應用藝術研究所所長賴雯淑教授表示,展覽核心以「洄游」作為關鍵字,指涉生命與歷史的交互來回運動,也喻指人與地方之間不斷交織往返的文化實踐。前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新竹支廠,於二戰時期設於新竹赤土崎,選址的關鍵在於竹東的天然瓦斯與頭前溪、隆恩圳、汀甫圳的水源,可供軍用航空燃料「異辛烷」的合成。戰後歷經政權更替、軍事轉型與高科技產業發展,六燃成為台灣現代化轉折的重要節點,也是一幅歷史、文化、科技與地緣政治交錯的縮影。 新竹六燃與頭前溪如雙螺旋般相互纏繞,在不同時期的歷史洪流中層層推進,形成獨特的「生態—文化永續體」。展覽試圖透過檔案紀錄、藝術實踐與田野行動,從新竹的六燃、台灣的六燃,到亞洲的六燃三個層次出發,呈現在記憶、歷史與環境的交會中,如何建構新的共感場域。 其中一隅聚焦六燃與頭前溪的田野與行動,包括大煙囪廠房的物件、解殖系列畫作、走讀頭前溪流域的生態觀察、紀錄與轉譯作品,包括GIS說故事地圖、頭前溪音景、藝術行動裝置、生態數據運算作品,以及六燃出版品等。展出作品不僅呈現研究和藝術實踐成果,也是與社區對話、共作的結晶。展期至七月十九日。

Read More

桃園市114年度交通導護暨教育志工表揚大會

桃園市一一四年度交通導護暨教育志工表揚大會,張善政親自頒發「終身楷模獎」。(教育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政府於四日在桃園市立圖書館平鎮分館演藝廳舉辦交通導護暨教育志工表揚大會,由市長張善政親自出席頒發「終身楷模獎」,感謝志工的無私付出。 表揚獎項依據志願服務時數分為「終身楷模獎」、「金質獎」、「銀質獎」及「銅質獎」等四種獎項,在接受表揚的四百一十六位志工中,其中五十一人榮獲桃園市教育志工服務最高榮譽的「終身楷模獎」;終身楷模中交通導護類志工時數需滿二千小時、教育類志工需滿四千小時,其中交通導護類四十一人、教育類志工十人,「金質獎」有五十四位獲得、「銀質獎」一百一十五位獲得及「銅質獎」一百九十六位獲得等項殊榮,感佩所有志工夥伴們的無私奉獻。 桃園市的校園,因為有交通導護與教育志工的投入,讓校園更幸福、更臻美滿。志工的付出圓滿整個社會,充盈善與關懷。因為有所有辛苦的校園志工熱心服務及無私奉獻,伸出友善,關懷的手,共同守護學子,一起守護我們的下一代,讓桃園成為一個傳遞愛與幸福的善好城市。

Read More

手作步道培訓重現傳統工法修復日治古道鹿鳴吊橋段

為修復日治時期八通關越道路鹿鳴吊橋路段,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攜手木本設計有限公司、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及卓溪鄉布農族人,展開手作步道課程,培訓在地族人成為施工團隊,著手進行古道整修。(花蓮分署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四日表示,為修復日治時期八通關越道路鹿鳴吊橋路段,特攜手木本設計有限公司、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及卓溪鄉布農族人,展開手作步道課程,培訓在地族人成為施工團隊,著手進行古道整修,期望步道師與結訓學員將持續投入修復工程中,透過實作經驗累積技術,逐步建立具備專業能力的在地工班,為古道的永續維護奠下堅實基礎。 花蓮分署指出,八通關越道路東段起自璞石閣今玉里,西抵中央山脈大水窟山,為日本政府自一九一九年起,為壓制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人所興建。鹿鳴吊橋首建於一九二0年,全長一八0公尺,橫跨拉庫拉庫溪南北兩岸。花蓮分署在九十五年,將鹿鳴吊橋至卓樂國小後方的產業道路整修為自然步道,全長約二點七公里。 花蓮分署表示,去年十一月康芮颱風挾帶豪雨重創花蓮南區,導致古道多處邊坡坍方、路基流失及棧橋毀損。為回復古道歷史風貌,重現日治時期越嶺道工法,特別邀請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專業步道師徐銘謙、伍玉龍等人,設計為期五天的室內外課程,培訓三十位卓溪鄉布農族人,傳授包括土石淹埋、邊坡淘刷與路基坍方等手作步道技術。 分署長黃群策表示,公部門進行步道整修,不必全然依賴傳統發包工程。透過專業團隊與在地族人協作,運用手作步道工法,能降低對環境的擾動、減少碳排放及外來建材使用,不僅保存古道的歷史與自然價值,也為部落發展永續山林經濟創造契機。

Read More

「二0二五 市有溪俏」花蓮市長魏嘉彥邀您共探溪畔市場

花蓮市公所今夏推出「二0二五市有溪俏:找東找溪,找市嗎?」活動,邀請市民走進城市深層脈絡,透過對溪流與市場的重新閱讀,發現城市在水文地景與人文生活交會處孕育出的獨特風貌。(花蓮市公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市公所今夏隆重推出「二0二五市有溪俏:找東找溪,找市嗎?」主題活動,邀請市民與遊客走進花蓮城市的深層脈絡,透過對溪流與市場的重新閱讀,發現這座城市在水文地景與人文生活交會之處,所孕育出的獨特風貌。 花蓮市公所四日表示,花蓮不僅因鐵道與海岸線聞名,更有紅毛溪這條貫穿城市核心的水脈,悄然形塑出居住、聚落乃至商業活動的發展軌跡。從紅毛溪附近的街廓出發,居民逐水而居,市場應運而生,逐漸演變為今日仍屹立不搖的中華市場與重慶市場。這些市場不僅是交易空間,更是承載地方記憶與文化傳承的重要場域。 花蓮市公所指出,此次活動結合生活體驗、創意工作坊與文化走讀,以豐富多元的形式呈現地方特色。其中,六月起陸續展開的「問東問溪」系列活動,包括康普茶手作、香草感官探索、美崙溪畔走讀及聲音創作等內容,帶領參與者透過感官與行動重新連結城市肌理,認識溪流對花蓮生活的影響。 另外,八月登場的「我的市場我做主短影音工作坊」,鼓勵年輕族群和市場攤商以影像紀錄市場人生,發掘在地故事的獨特視角與敘事力。此外,七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還將舉辦「溪畔市場夏令營」,為小朋友量身打造市場叫賣、料理手作與農改場探險等體驗課程,寓教於樂,啟發孩童對家鄉環境與產業的認識與興趣。 花蓮市長魏嘉彥表示,這場結合水文歷史、市場文化與創新參與的系列活動,是市公所對地方文化持續耕耘與推廣的具體展現。他誠摯邀請市民與來訪旅人一同參與「市有溪俏」,在城市裡找溪、在市場中找故事,透過實際走訪與深度體驗,共同發掘花蓮最質樸而動人的城市風景。

Read More

熱血暖警竹縣警 捐血作公益挹注血庫安全存量

新竹縣警察局局長宣介慈以身作則,率先捐出熱血。(記者彭新茹攝) 新竹縣警察局主任祕書陳啟明響應捐血,做一名快樂的捐血人。(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為發揮博愛精神,展現警察人員關懷同胞及熱心公益情操,同時響應警政署慶祝一一四年警察節所推動之「警察節捐血」活動,新竹縣警察局於警察節前夕舉辦捐血活動,期望透過這次活動拋磚引玉,讓更多民眾一起響應捐血活動,紓解血荒。 新竹縣警察局表示,活動當天參與響應的員警有許多是固定捐血人士,更有員警在勤務結束後前往加入捐血行列,讓鄉親與路過民眾紛紛豎起大拇指讚揚警察捐血救人之義舉,也是彰顯熱心公益的最佳表現,經統計本次捐血活動共捐出七十三袋。 局長宣介慈表示,定期捐血對身體有益,除促進新陳代謝,更用實際的愛心,傳送給需要幫助的人,讓「捐血一袋,救人一命」不僅是口號,更化為實際行動,這正是捐血人默默的善行義舉,也與警察扮演的角色相契合,警察做為人民保姆,除了維護治安及交通外,更把愛心化為具體捐血行動,表達警察人員熱心公益情操,體認「捐血有愛,救人最樂」的意義,展現警察人員親民、愛民的一面,以深獲民眾肯定並贏得民眾信賴,進而打造更加溫暖的公益社會。

Read More

勞動局攜百貨龍頭組「安衛家族」守護勞工安全

「北市百貨共榮聯盟安衛家族」成立大會。(台北市勞動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蔣萬安積極推動「安全之都」願景,台北市勞動局四日在太平洋崇光百貨總公司舉辦「北市百貨共榮聯盟安衛家族」成立大會,由遠東SOGO百貨領軍,聯合美麗華百樂園、京站時尚廣場、微風廣場、統一時代百貨等五家百貨公司,以及十六家清潔、保全、櫃位等協力事業單位,共同簽署「安衛家族宣言」,攜手打造更安全的職場環境。 勞動局長王秋冬表示,百貨產業中有許多中小型廠商,對職業安全衛生的認知與資源較為有限,此次由遠東SOGO百貨率先擔任「領頭羊」,發揮「大廠帶小廠」的精神,與業界夥伴一同分享經驗、提供輔導,促進自主管理,進一步降低職業災害發生的風險,真正讓台北成為一座讓市民工作安心、生活放心的安全城市。 勞動檢查處處長何洪丞補充說明,「百貨安衛家族」是目前本市第三個成立的安衛家族,前有「電梯家族」與「資通訊家族」,分別已穩定運作二年與三年,勞檢處提供每年固定場次的安全衛生活動與專業諮詢,協助產業彼此觀摩學習、改善環境,逐步建立起強而有力的自主管理文化。

Read More

民歌五十 台北民歌新浪潮壓軸登場

「台北民歌新浪潮」金秋大樂隊。(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為慶祝民歌邁入半世紀,台北市文化局四日表示,將推出「台北民歌新浪潮」活動,活動來到尾聲即將迎來最高潮時刻。六日至七日連續兩日,從白天到深夜、從室內走到戶外,五場多元音樂類型,不僅回顧民歌歷史,更以音樂為媒介,跨世代音樂演出串聯城市地景與在地音樂場域,展現台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創新能量。 首先由「河岸留言西門紅樓」邀請董運昌與蘇來老師,以經典民歌重現舞台,讓市民重溫音樂黃金年代,強化世代連結與文化認同。同一時間,「樂悠悠之口光復南」將由林哲安、八十八顆芭樂籽、謝博安以搖滾與獨立創作交織,展現台北作為新生代音樂創作基地的活力,用搖滾樂作為詮釋民歌經典風範重新再現音樂榮景。 文化局特別推薦六日台北民歌新浪潮跨夜音樂漫遊路線,第一站可前往「後台咖啡」,聽音樂了解民歌故事,接著可選擇至「樂悠悠之口光復南」,透過搖滾風格詮釋民歌經典,再到「河岸留言西門紅樓展演館」觀賞爵士民歌盛會,重現民歌黃金年代。體驗華語金曲融合電音節奏的跨夜派對,感受台北音樂文化的創新融合與無限魅力。 台北市府近年來積極推動文化發展,致力於打造一個讓民眾擁有豐富的文化體驗、創意蓬勃的城市。市府不僅活化老建築,將歷史空間轉型為表演場域與文化據點,使其成為具創意能量的藝文場域;同時,透過「台北民歌新浪潮」音樂展演空間整合相關計畫,打造屬於台北市民的音樂慶典。

Read More

礁溪農會表揚模範農民 政策與科技齊力助農

礁溪農會盛大表揚模範農民。(記者張正量攝) 農改場多元研發希望創造農民更多生產和利潤。(記者張正量攝)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礁溪農會四日上午在礁溪國小體育館舉辦「模範農民表彰暨農事小組會議」活動盛大登場,現場設有各項業務諮詢與農業政策宣導專區,並展售以礁溪農特產開發的多元加工產品,展現地方農業創新成果。 礁溪農會理事長李淑芬表示,今年特別安排模範農民表揚與農事小組會議同步舉辦,讓農民有機會與農會面對面交流。她強調,農會高度重視農民的聲音,針對農保、健保、農地與金融業務及各項推廣計畫,現場都設有專人解說並提供協助,未來也將持續舉辦農事會議,與農民攜手解決問題、共創發展,同時協助農民創造更多利潤。 此外,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蘭陽分場長陳季呈也在會中表示,農業部為提升農業韌性與農民收益,積極推動品種研發與技術創新。例如水稻新品種「花蓮二十七號」,具備良好的抗稻熱病特性,可有效改善水稻因應氣候變遷所面臨的挑戰;在蔬果作物方面,也研發出「花蓮二十四號」番茄品種,具抗高溫能力,有助於提升番茄產量與品質。 總幹事吳宜珮也向所有農友及前輩表達最誠摯的感謝,農會舉辦農民節活動不僅是對農民辛勞的肯定,更是推動農業政策與農業科技交流的重要平台,藉農會和農友的努力,為礁溪鄉農業注入更多希望與動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