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客車撞進烤鴨店 業者哀號:休業10天

烤鴨太好吃?陳姓男子駕駛自小客車撞進烤鴨店,業者說至少要休業10天整修。(記者林坤瑋翻攝)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一名陳姓男子廿八日凌晨駕駛一輛自小客車途經宜蘭市環河路與中山路三段時,竟直接衝進烤鴨店,幸當時店內無人未受波及,烤鴨店老闆說,至少要休業十天整修店面,陳男僅手腳多處擦傷送醫無大礙。 警方說,五十五歲的陳男未酒駕,廿八日凌晨二時二分,駕駛一輛自小客直衝進宜蘭市環河路與中山路三段烤鴨店,幸當時店內無人未受波及,陳男僅手腳多處擦傷,由救護車送醫無大礙。由於該路段監視器還在維修中,詳細車禍原因仍待釐清。 《臉書宜蘭知識+》PO出照片後,網友紛紛留言:「不知道是酒駕還是怎樣,直接撞進去,可能肚子餓想吃烤鴨」、「烤鴨得來速」、「好吃到直接夜宿在那邊」、「老闆看到整個無言」、「累了,就該好好吃個烤鴨」。

Read More

哈密瓜故鄉辦智慧小農夫 食農教育向下扎根教育

壯圍鄉農會規劃哈密瓜認養及一系列食農教育課程啟動,縣長林姿妙等人帶領新南國小學童們,跟著哈密瓜達人官漢煤的腳步,為所認養的哈密瓜剪蔓、引蔓課程。(記者林坤瑋翻攝)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壯圍鄉有哈密瓜故鄉之美名,為了讓在地學童了解哈密瓜的整個栽培過程及智慧農業的運用,壯圍鄉農會規劃哈密瓜認養及一系列食農教育課程,廿八日縣長林姿妙、壯圍鄉長沈清山及新南國小學童們,跟著哈密瓜達人官漢煤的腳步,為所認養的哈密瓜剪蔓、引蔓,也為此次食農教育課程揭開序曲。 林姿妙表示,壯圍鄉位於蘭陽溪下游,地勢平坦屬砂質土壤非常適合栽種瓜果類,所生產出的哈密瓜品質特別清脆、細緻香甜,深受消費者喜愛,尤其「新世代」品種在市場上更是供不應求。壯圍鄉農會為了讓孩童認識鄉內最重要的農產物,特別規劃哈密瓜認養暨食農教育課程。 林姿妙說,廿八日的剪蔓、引蔓及認識智慧農業只是個開端,未來更有疏果、施肥、病蟲害防治、採收等課程。縣府也期盼透過這麼有意義的食農教育活動,讓縣內學童們了解宜蘭縣各項特色農作物,也讓宜蘭農業能夠從小向下扎根、向上深根。 壯圍鄉農會總幹事陳玉華表示,哈密瓜一直是壯圍鄉最重視的特色農作物,近年來積極輔導瓜農投入「安全農業」,透過宜蘭縣政府推動的宜蘭嚴選及農委會3章1Q政策,輔導轄區農友安全用藥、合理化施肥,並朝農藥殘留未檢出的目標邁進。

Read More

竹市水源國小活動中心動工 明年9月啟用

新竹市農村小校水源國小的活動中心新建工程今天動工,預計明年9月完工,是學校創校44年最大校園改善工程。(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農村小校水源國小二十八日舉行活動中心新建工程動土典禮,副市長沈慧虹在開工典禮中致詞表示,這是水源建校四十四年來最大規模校園改造的第一步,後續也將啟動操場、共融遊戲場整建及前庭圓環周邊景觀等設施整建,期許讓孩子擁有優質且舒適的學習環境,預計明年九月完工啟用。 沈慧虹表示,水源國小是竹市的源頭,市府爭取最完善的經費,期許打造永久的校園,此次不僅是一座活動中心,而是校園的重生,透過完整規畫,將打造未來水源國小五十年的願景。 水源國小是所重視生態課程、發展國樂、以在地傳統融入教學的學校,且與水源里、千甲里里民共榮共生,與社區鄰里共好,市府市長林智堅上任以來,積極投入周邊公共建設,由於學校鄰近新竹水道取水口市定古蹟,及市府將啟動的竹科X產業園區、兒童探索館,將是所極具發展的學校。 水源國小因位在竹市水源保護地,屬小型農村的生活景況,學校的本課程以生態起家,但學校創校以來,沒有大型風雨活動空間,集會、各項體育活動常受限,歷經兩年多的努力,市府爭取中央補助,獲核定將新建兩層樓的多功能活動中心,有舞台、球場、半戶外展演空間、教室三間。 校長何信煒說,期盼這個活動中心,孩子們可以不用再受下雨天,苦無遮風避雨的上課窘境,也可以讓學校引以為傲的國樂團以及各項藝術表演,有了一個更棒的展演空間。

Read More

新竹地檢署與地院共同舉辦「營業秘密與經濟間諜法專題座談會」

新竹地檢署與地院共同舉辦「營業秘密與經濟間諜法專題座談會」,提升營業秘密保護及定罪率。(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地檢署與新竹地方法院共同舉辦「營業秘密與經濟間諜法專題座談會」,使法院與檢調等執法機關保持雙向溝通,經由意見交流及經驗分享,有助提升營業秘密保護成效及定罪率。 本次座談會由檢察長郭永發主持,邀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教授劉尚志及林志潔分別就「營業秘密刑法化修法歷程、美國聯邦經濟間諜法、聯電晉華案、華為案」專題報告,對營業秘密保護機制提出完整修法歷程,剖析近年國內重大案件衍生之法律爭議,並提出具體建議,進行交換意見之互動研討。 郭永發檢察長表示,期望藉由此場座談會,使法官、檢察官與調查官更加了解偵辦營業秘密的技巧與舉證,進而達到有效保護營業秘密、維持產業競爭優勢、維繫國家經濟命脈及確保國家安全之終極目標。

Read More

竹縣中華花藝協會「百花清韻花藝特展」即日起文化局展出

新竹縣中華花藝協會「百花清韻花藝特展」即日起至5/9竹縣文化局盛大展出,新竹縣中華花藝協會陳晏儀理事長(粉色衣服)歡迎民眾前來賞花。(記者彭新茹)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二0二一「新竹縣客家桐花祭」開跑,新竹縣中華花藝協會也配合桐花祭系列活動,從即日起至五月九日在新竹縣文化局美術館舉辦「百花清韻花藝特展」,展出一百件作品,並辦理示範插花、親子插花動態活動。 竹縣中華花藝協會也在美術館門口展出「古今風城」,花材除了常見的金寶樹、苔木、竹外,特別結合象徵新竹地區桐花、米粉、晶圓片等特色,特別的造型成功打破以往人們對花藝的想像。另外,在展場內也展出三個中型作品,十分龐大還比成年人高,也吸引觀者駐留。 花藝協會陳晏儀理事長表示,花藝是一種立體空間的藝術創作與展現,以花卉與木本植物為主要素材,本次展覽每位參與會員從構思作品主題、色彩的輕重濃淡、比例分配、選擇花器、花材,運用長期累積的學養與技術,用心呈現精彩的作品。 展覽展出內容主要以中華花藝協會「理、象、氣、數」四大類型造型表現,涵括心象花、造型花、理念花、寫景花,並以瓶、盤、缸、碗、筒、籃六大花器,讓人在欣賞作品同時,也看到花器在整個作品是一大特色焦點。 另外,除了靜態花藝展外,也辦理二場動態活動,歡迎民眾蒞臨,活動時間為五月一日下午花藝插作示範,藉由花藝家插作與講解,讓花藝愛好者,進一步認識中華花藝精髓;五月八日下午親子插花活動,作為慶祝母親節的貼心獻禮。  

Read More

中國科大、木酢達人、湖南村USR計畫從種下一棵樹開始

中國科大校園3棵光臘樹象徵產、官、學合作推動糞箕窩溪生態教育。(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中國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事業管理系與新竹縣湖口鄉公所、新竹縣湖南村、大湖口糞箕窩生態環境清水護溪協會、木酢達人進行產、官、學合作,今年持續推動第二階段,其中湖南村陳昌源村長捐贈中國科大三棵光臘樹,日前種植於中國科大新竹校區校園,為新竹縣湖口鄉推展糞箕窩溪友善環境計畫與促進地方永續發展持續努力。 湖南村陳昌源村長表示,湖南村向新竹縣政府申請補助五百棵光蠟樹,規劃利用新竹縣湖口老街後山的糞箕窩溪山谷湖南製茶場旁空地來栽種,未來將打造成為獨角仙園區。 陳昌源說,近年來在湖南村民的努力下,和新竹縣府、湖口鄉公所、木酢達人、中國科技大學近年積極推動糞箕窩溪生態復育,從今年二0二一年初開始整治溪流,引進水牛,更進一步於四月份在湖南製茶場旁與村民志工共同栽種五百棵光蠟樹,希望打造獨角仙園區,未來進一步發展地方生態特色觀光資源。 中國科大廖憲文副校長表示,此次種樹象徵產、官、學合作,並從種下一棵樹的理念推動教育部高教深耕USR計畫,使之能向地方學習並與在地永續發展進行鏈結。此三棵光臘樹種植於中國科大的校園,除了進行綠化校園外,也同步推動生態教育導覽培訓,並連結至糞箕窩溪獨角仙園區生態導覽,未來中國科大師生持續配合湖口地方創生發展,產、官、學合作針對糞箕窩溪生態復育共同來努力,即從種下一棵樹開始。

Read More

竹縣頭前溪高灘地運動休憩綠帶 共融式遊戲場明年10月完成

竹縣頭前溪高灘地運動休憩綠帶、狗狗公園、共融式遊戲場明年10月完成。(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打造興隆路河堤迎賓花海大道,結合堤外高灘地休憩綠地整體規劃,營造最貼近民眾的全新地標。新竹縣長楊文科日前率領縣府團隊現地視察,目前部分綠地已整理完成,河堤也種植了櫻花等樹木,重要的休憩設施親子共融式遊戲場、狗狗公園、兒童單車場、綜合球場等,今年底將設計發包施工,最快明年十月前就能完成,帶給縣民最舒適完善的運動休憩場域。 楊文科表示,興隆路堤防已是竹北市重要休憩地點,許多鄉親固定來運動,縣府整體規劃堤外高灘地,從頭前溪橋至經國橋共約卅二公頃,部分綠地已經整理完成,其餘設施在年底將設計發包施工,明年十月前民眾就能看到親子遊戲場、狗狗公園、綜合球場,河堤部分也由農業處種植大量櫻花樹木等植栽,將頭前溪北岸打造成大型休閒綠帶。 高灘地規劃案西起台一線頭前溪橋,東至經國大橋為止,總面積約卅二公頃,分別在頭前溪前橋和台鐵橋之間,及國道1號橋下,規劃A、B兩處設施集中區,A區將設置親子共融遊戲場、多功能草地區、景觀公廁、足球場和寵物公園。 B區則會設置多功能活動廣場、草地、兒童單車場、滑輪練習場和綜合球場等,縣府團隊也在跨堤設施上投入巧思,特地設置堤防溜滑梯和堤防攀岩區,把單純跨堤功能的死板設施,轉為大人孩子都喜歡的活動場域,希望盡可能貼近民眾休憩和運動的真實需求。  

Read More

淨零碳排 民團:地方先行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26日舉辦「能源轉型,地方先行:地方氣候治理6大訴求」記者會,會中公布多名不同政黨的地方議員響應名單,未來會持續邀請連署,盼各縣市能在氣候行動與能源轉型上有所突破。(中央社) 提制定長期氣候政策/嚴管用電大戶等6大訴求 籲善用地方權限 44名跨黨派議員連署支持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民團能源轉型推動聯盟二十六日召開記者會提出六大訴求,包括:制定長期氣候政策、編列氣候預算、提升能源效率、健全綠能發展、嚴管用電大戶、發展低碳交通,並有四十四名跨黨派地方議員連署支持。 總統蔡英文在世界地球日表示已經開始評估及規劃台灣在二0五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由全台各縣市關心能源議題的民間團體所組成的能源轉型推動聯盟昨日舉辦「能源轉型,地方先行:地方氣候治理六大訴求」記者會。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說,近日許多縣市面臨缺水、限水等由極端氣候所帶來的衝擊,相關調適與減緩措施不能只靠中央,應善用地方權限訂定更積極的減碳路徑。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皪心表示,全台二十二縣市提出的「溫室氣體減量執行方案」中有高達十五個縣市未設定量化的中長期減碳目標,僅遵循中央二0一五年所定下的二0三0年減量二成、二0五0年減半目標,應該明確盤點轄內溫室氣體排放量,訂出具體可行的長期減碳目標及策略。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魏揚指出,目前各地方政府的能源與氣候治理相關業務、計畫與預算編列往往散落於不同主管機關,未來地方政府應成立類似「氣候會報」的治理架構,由地方首長統籌各局處,訂定該縣市減量與調適目標、規劃整體性的能源與氣候相關政策,並編列「氣候預算」用於氣候變遷的減緩與調適。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批評,能源局對用電大戶的定義過於寬鬆,更排除教育業、公家機關等機構,導致全國僅剩五百戶受到規範。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任吳心萍認為,歐洲能源發展較均衡,甚至預估二0五0年百分之四十五民眾可參與能源發展;台灣常因商業考量而減少公民參與的機會,縣市政府要設計更好的機制讓公民參與,才能讓綠能發展更長久。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楊書容表示,運輸部門為第四大排碳部門,其中六都排碳占比約為百分之六十五,呼籲地方政府提升公共運輸服務品質、降低私有運具的方便性,並加速推動運具電動化,尤其是中南部空汙嚴重的縣市,更應該加碼補助汰舊換購電動車。

Read More

核廢水發言惹議 國黨團要求謝長廷返台備詢

國民黨團痛批駐日代表謝長廷媚日,要求二十九日返台到立院備詢。(國民黨團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駐日代表謝長廷指台灣核電廠也排放含氚核廢水入海引發爭議,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二十六日召開記者會,黨團總召費鴻泰、黨團書記長鄭麗文及立委陳以信、萬美玲、鄭正鈐、林奕華共同出席,要求謝長廷二十九日到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備詢。對此,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表示,若技術上能克服,使用視訊備詢,相信大家不會反對。 藍:不回來會有大動作 但國民黨團強調,絕不接受視訊質詢方式進行,謝長廷不要繼續留在日本丟人現眼、含血噴人。倘若謝長廷二十九日不到立法院接受質詢,國民黨團將會有更大的行動,直到蔡英文撤換謝長廷為止。 黨團總召費鴻泰痛批,在台灣,若有一個人做出如謝長廷如此媚日賣台的言論,早就被千夫所指,被罵台奸走狗,謝長廷代表中華民國駐日,他近日媚日言論,真不知中華民國在日本還有國格嗎?謝長廷連番言論,已形同叛國分子,現在仍安坐在駐日代表位置上,任命他的蔡英文,此刻仍不作聲,難道是認同他的叛國、汙蔑中華民國的言論嗎? 鄭麗文則表示,謝長廷不當、錯誤發言,嚴重背離國家利益,謝長廷既然敢講,就應該敢回來台灣面對,外交部應立刻要求謝長廷回台。費鴻泰說,謝長廷如果不來,國民黨團接著絕對會有很大的動作,拭目以待。林奕華說,駐日代表代表國家立場,謝長廷已不適格擔任駐日代表。 國安局長陳明通、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等人以「近期東亞情勢發展暨對我影響」為題,赴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專案報告,並備質詢。 田中光會前受訪針對謝長廷是否返台接受備詢時表示,依據憲政體制,立法院要找駐外代表回台備詢,駐外代表有義務回來;如果採視訊質詢,技術上能克服,他相信謝長廷願意接受備詢。 田中光指出,視訊質詢在立法院史無前例,以前並未進行過,技術上若能克服,他相信大家不會反對;至於外交部是否曾與謝長廷聯繫,確認有意願返台,田中光僅說:「謝謝」。 國民黨立委陳以信關切外交部是否訓令謝長廷回台備詢,田中光表示,已將此訊息透過管道告知謝長廷,目前正在等候立法院的正式備詢通知,但如果回台灣必須接受十四天的居家檢疫,另一方式是透過外交泡泡方式回台,但外交泡泡需要「專機來、專機走」。 陳以信批評,謝長廷未向日本抗議,也沒根據二0一四年台日核能安全協議與日本談判,且根本沒打算要回來報告。

Read More

〈社論〉蔡總統,賴副總統的國家定位有問題!

蔡總統常常提及「中華民國台灣」70年歷史,彷彿中華民國只存在70年,日前卻慶賀我國與宏都拉斯建交80週年,豈不怪哉?(取自總統府網站) 民主政治與獨裁專政的最大不同點,就是前者的所有政黨都必須遵循憲法而運作,即便有變更國體或政體的想法,亦應透過修憲的民主程序而為,絕無獨斷獨行之理。然而,環顧全球民主國家,民進黨的大內宣功力沒有幾個政黨可匹敵,只要是符合其政治目的及利益,就算是違憲也無所謂,這也是造成國家認同混亂的主因。 日前獨派舉辦一場「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討論「國家正常化」等相關議題。蔡英文總統以書面表達其守衛國土及保衛民主的決心,並承諾將與各國共同維護印太區域和平。副總統賴清德則親自出席,也表達了類似主張。只不過,副總統致詞中提到「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與中國互不隸屬」的這段話,明顯與中華民國憲法相牴觸,甚至也違反了蔡政府的兩岸政策底線。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之增修條文,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皆屬中華民國領土,所以政府才成立陸委會統籌大陸事務,而不是由外交部負責,賴清德絕對知道該條文的來龍去脈。現在,他領中華民國政府的薪水,卻否定中華民國的存在,難道沒有違憲疑慮嗎?其次,賴清德曾自詡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就是了解到這個議題的敏感度,現在卻公開主張違憲言論,難道是想藉由挑戰蔡英文的兩岸路線,爭取獨派支持其總統之路? 要知道,蔡總統既然承諾以中華民國憲法及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蔡政府上下就不該出現上述言論,更何況是備位元首。蔡總統雖然迴避公開兩岸定位,至少還願意用「中華民國台灣」這個模糊名詞,卻也已經造成兩岸僵局。倘若蔡政府公然棄守憲法,先不論中共是否會有激烈反應,恐怕連美日等國都可能公開反對。 依照民主政治常理,民進黨雖然仍然沒有放棄「台獨黨綱」,但至少在達到目標前,仍應遵循憲法。當年陳水扁曾意圖推動制憲正名,卻因國人不支持、美國及中國大陸聯手壓制而受挫。親身經歷那段兩岸關係起伏的蔡英文及賴清德,不可能不清楚此事對台海和平的嚴重衝擊。 如今,在掌握行政及立法兩權的優勢下,蔡英文帶領的民進黨又動了修憲的腦筋,此次敢觸碰敏感的兩岸關係定位嗎?被蔡英文任命為民進黨「憲改小組」召集人的姚嘉文主張應制憲正名,不僅希望更名為「台灣共和國」,還要修改領土範圍。無論這是民進黨的正式提案、還是尚在討論階段,蔡總統都該表態了,畢竟國政大事不是民進黨派系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不可否認,中共政權打壓導致中華民國不被多數國家外交承認,也使得各國多以「台灣」稱呼,但我們仍應以正式國號面向世界,在國際社會爭取應有的尊嚴與國格,這是回擊中共打壓台灣的最好策略。何況,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承認台灣共和國,這只是民進黨自我麻痺的大內宣。 民進黨習於混淆中華民國憲法中的國家定位與民進黨的政治訴求,卻往往出現難以自圓其說的怪異現象。例如,蔡總統常常提及「中華民國台灣」過去七十年的歷史,彷彿中華民國只存在七十年,日前卻在視訊會議上,慶賀我國與宏都拉斯建交八十週年,豈不怪哉? 蔡總統近年來謹言慎行,她應該不會讓民進黨憲改小組偏離其既有的兩岸路線。但蔡總統也應該知道憲改絕非兒戲,更不是派系鬥爭的競技場,現在正是她該站出來承擔的關鍵時刻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