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朝野對抗基調若不變 挽不回賴清德頹勢

卓榮泰創下一年多以來內閣滿意度最低紀錄,但綠媒獨家報導他會獲得賴清德留任。(中央社,資料照) 在七二六大罷免大失敗,外加賴清德總統與行政院長卓榮泰聲望同步重挫之際,內閣改組再度成為熱門話題。儘管多數人都認為內閣改組勢在必行,但改組幅度多大?哪些閣員必須下台?各方意見明顯不同。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賴政府進行內閣大幅改組,但朝野對抗基調不變,賴總統的聲望恐怕仍難挽回。 賴清德上任至今將近十五個月,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三成三贊同賴清德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五成四不贊同;和上月相比,「總統職務表現贊同率」下滑九點六個百分點,「總統職務表現不贊同率」則上升九點九個百分點;如果加上七月下跌的五點八個百分點,顯示在兩個月內賴清德的支持者流失了超過三百萬。與去年五月相較,當時贊同賴總統處理國家大事方式者有五成八,不贊同者僅二成五。換句話說,在短短四百五十天內,賴清德的支持者減少四百八十七萬,而反對者增加五百六十五萬。 同樣的,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三成二滿意卓榮泰整體施政表現,近五成五不滿意,不僅創下一年多以來內閣滿意度最低、不滿意度最高的紀錄,而且不滿意度高於滿意度二十二點三個百分點,也幾乎是歷史新高。 按照學者游盈隆的分析,除了大罷免挫敗之外,可能傷害總統聲望的因素有六項特別顯著,包括美國對台百分之二十關稅;南部水災後續處理失當;卓榮泰內閣連五個月施政表現紅字、普發一萬元及閣員風波等爭議;對美外交出現挫折;柯文哲司法案件爭議;始終無法解決與在野黨合作的問題等等。顯而易見,除了司法之外,其餘都與行政院有關。卓榮泰內閣的整體表現和若干閣員的離譜作為,不僅造成許多民眾對政府的反感,也拖累了賴清德的形象與聲望。 在這樣的狀況下,內閣全面改組,閣揆立刻換人,當然是最快、也最能立竿見影的辦法。如此既可展現民進黨為施政不力負責任的態度,也能顯示賴清德勵精圖治的決心,更有助於迅速消弭民眾的不滿情緒。 然而,從目前種種跡象看來,卓榮泰似乎穩如泰山。最近一家綠媒就獨家報導「卓榮泰獲得賴清德留任」,原因是雖然民意對賴清德、卓榮泰施政不滿,但對該怎麼調整步伐,民進黨上上下下都很清楚,「會按照政治上的軸線處理,不會只依據當前的民意現象草莽應對」。換言之,內閣只會局部改組,最多換下一些頻頻失言、風波不斷、跟民進黨配合不佳的閣員;至於應該為內閣施政負責的卓榮泰,依舊會擔任閣揆。 這樣的安排或許符合賴清德穩定人事為重的盤算,卻很難讓人一新耳目,更無法去除民眾對卓榮泰的疑慮。一年多以來,卓榮泰是歷任行政院長中提出覆議最多的人;在他任內,朝野關係不斷惡化,只有對抗而沒有合作。對於在野黨提出有利於人民福祉的法案,例如普發一萬元的政策,他極力推拖阻擋;對於嚴重影響民眾生計的水災,卻又緩慢處置。這已經不只是能力的問題,而是根本就不具備閣揆的條件與擔當。 耐人尋味的是,目前傳出潘孟安、鄭麗君、顧立雄、林佳龍都是閣揆熱門人選,甚至還有陳建仁可能重做馮婦的風聲。事實上,縱使真的閣揆換人、進行改組,只要朝野對抗基調不變,柯建銘續任立院黨團總召,朝野關係能改善嗎?

Read More

少子化 3年後估40私大退場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台灣受少子化衝擊,後遺症逐漸浮現,根據教育部最新的預測報告,一一四學年大一新生預估跌破二十萬人,一一七學年適逢虎年效應,大一新生估計減少至十七點三萬人。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分析,屆時恐有高達四十所私立大專面臨退場危機。 教育部日前發布「各教育階段學生數預測報告(一一四到一二九學年度)」,估算國小到大專等各教育階段未來十六學年的學生數。 教育部表示,一0四學年前大學新生尚未受到少子女化影響,大一新生約二十七萬人,但一0五、一0六學年適逢虎年效應,人數由一0四學年的二十七萬人,降至一0六學年二十四點一萬人;一0七學年雖逢龍年效應,但因少子女化衝擊嚴重,僅回升七千人,其後持續減少,預計一一四學年大一新生將跌破二十萬人。 教育部推估,一一七學年又逢虎年效應,大一新生預計減至十七點三萬人低點,一一九學年因龍年婚育潮及民國一百年鼓勵生育政策,將帶動大一新生增至二十點九萬人,預估一二九學年大一新生降至十四點六萬人,比一一三學年少五點六萬人,減幅高達百分之二十七點八,預計未來十六學年大一生平均年減三千五百人。 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分析,教育部推估一一七學年大一新生減至十七點三萬人,但由於公立大專約提供十二萬名額,私校可能僅能招到五萬多人,推估僅能支持五十至六十所私校辦學,將使約四十所私立大專面臨退場危機。 至於大學整體學生數,教育部預估未來十六學年大學學生數平均年減八千九百人;一0五學年前尚未受少子女化影響,大學學生數約維持於一一一萬至一一四萬人,一0八至一一三學年受少子女化效應影響,五學年間人數大減十四點九萬人。 教育部預計,一一四學年大學學生數將跌破八十六萬人,一一八學年又逢虎年效應,人數將減至八十三點八萬人低點;直到一二二學年龍年婚育潮,帶動大學學生數回升至九十一點一萬人,一二九學年大學學生預測降至七十二點五萬人,二十六年間少了四十一點二萬人,減幅百分之三十六點二。

Read More

垃圾量攀升 亟須源頭減量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根據環境部統計查詢網,全台二0二四年一般廢棄物產生量為一千一百七十六萬三千九百九十一公噸,較二0二三年度一千一百五十七萬九千五百四十三公噸略增;然而,前一次的低點要回溯至十年前(二0一五年)的七百二十二萬九千二百九十公噸,近十年垃圾量持續攀升。 就垃圾增量的情況,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副署長林左祥表示,首先可能是天災,例如去年有四個颱風侵襲。以今年颱風丹娜絲為例,風災導致嘉南地區所增加的垃圾量就約平時的二十倍。垃圾增量的原因也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疫情告一段落後,國外旅客來台數增加,還有產業回溫也會造成垃圾量增加等。 林左祥指出,垃圾分類是否為一般廢棄物,主要視商家有無營業證記證。之前許多縣市將小吃攤、攤販產出的垃圾列為一般事業廢棄物,其實應該是一般廢棄物,因此廢棄物總量會有所調整,這類情況在都會區較為顯著。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長顏旭明表示,垃圾管理屬於地方權責,環境部鼓勵地方積極破袋檢查,金門、彰化在破袋檢查相當確實,垃圾量也減量約三成;其他縣市或是能比照雙北模式進行垃圾費隨袋徵收等。 「重要的還是源頭減量」,顏旭明提到,建議對於每週收集垃圾的天數可以調整,現行有的收七天、有的六天,但根據實際經驗,通常清運天數在四至五天對於垃圾減量的幫助最大,可促使民眾養成分類的習慣;依過去實務經驗統計,減少一天清運、垃圾量約減百分之十七。 全台一般廢棄物產生量持續攀升,環境部則建議,仍鼓勵地方積極破袋檢查、或比照大台北地區垃圾費隨袋徵收等措施,另外建議調整垃圾車清運班次,也有助於垃圾減量。

Read More

陸火箭超越大氣層 對我無害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國防部十七日表示,中共下午四時五十五分於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運載火箭,飛行路徑經台灣防空識別區西南部朝西太平洋方向,高度位於大氣層外,無危害台灣。 國防部晚間發布新聞稿表示,該火箭飛行路徑經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西南部朝西太平洋方向,高度位於大氣層外,對台灣地區無危害。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嚴密掌握相關動態,適切警戒與應處。 另,國防部發布共機艦動態,統計自十六日上午六時起至十七日上午六時止,偵獲共機六架次(其中二架次逾越台灣海峽中線進入北部及西南空域)、共艦五艘,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

Read More

國際生新型專班留台規定盼放寬

教育部推新型專班等政策,鼓勵國際人才留台。圖為今年二月教育部舉辦產學座談會,鼓勵學校與廠商洽談、推動產學合作。(教育部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教育部和國發會推動新型專班招攬國際生,但有的學校只招到個位數,學校期盼調整學生留台工作規定,增加招生誘因。教育部表示,獎學金審查作業將兼顧各校不同招生作業所需,固定在開學前一到二個月完成公告錄取名單,讓學校與企業有較長的作業時程,用於共同面試選才。 新型專班對應產業布局及技術升級,以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金融及半導體相關領域為優先,向海外大學生及研究生招手,讓企業自己需要的人才,自己贊助養成,但進入第三個學期,招生不如預期熱烈。 不過,學校們反映,兩年以上的留台工作的義務過高,希望更有彈性。教育部則回應指出,為配合企業需求,已於一一三學年度春季班起新增「企業全額補助模式」,將原由國發基金提供的產學獎助金、初次來台必要行政費用,改由企業負擔者,畢業後可依企業需求,直接外派至海外就業。 對於學校希望調整「擔保人」的要求,教育部表示,政策的目的是讓學校訂定就業輔導機制,協助學生們履行留台就業義務。如果學校確已善盡追蹤及輔導的權責,可免除追繳產學獎助金責任。 有學校建議提早公告專班的核定名額和獎學金審查結果。教育部說明,自一一四學年度春季班起已固定徵件次數及期程,春季班會給學校二到三個月的招生作業時間,秋季班人數較多,分二次徵件,分別有四到五個月、平均有二到三個月作業時間。

Read More

川澤會 歐盟等領袖將同行相挺

記者康子仁∕綜合外電報導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十八日將在華府與美國總統川普會談,歐盟、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芬蘭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領導人大陣仗同行,展現對澤倫斯基的支持。 川普十五日與俄羅斯總統蒲亭舉行雙邊會談後,在俄烏停火問題上改變立場,認為俄烏直接達成和平協議才是結束戰爭的方式。美媒指出,川普在這方面與蒲亭同一陣線,與歐洲盟友們意見相左。 法新社報導,蒲亭長久以來一直主張就最終的和平協議進行談判,烏克蘭及其歐洲盟友則批評此舉是為了拖時間,讓俄軍在戰場上取得進展。 德國總理梅爾茨鎮、法國總統馬克宏、北約秘書長呂特、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等領導人將試圖與川普長談此事。 北約前高官、現為歐洲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的葛蘭德表示,阿拉斯加峰會的結果顯然引發歐洲的擔憂,因為川普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蒲亭的主張。

Read More

賴:5年9000億推4大轉型

總統賴清德十七日出席「院長永續講堂」致詞表示,政府預計在二0三0年之前投注9000億元,帶動民間共同投資四兆元,希望成功達到能源轉型更安全。(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核三延役公投前夕,總統賴清德十七日指出,氣候變遷與健康風險的交織,不再是未來式而是迫在眉睫的挑戰。政府預計在二0三0年前投注九千億元,帶動民間投資四兆元,達到能源轉型更安全、產業轉型更有競爭力、生活轉型更永續、社會轉型更具韌性的目標。 賴清德出席台北榮總舉辦的「台灣氣候與健康聯盟─院長永續講堂」活動時指出,政府推動人工智慧新十大建設,要讓台灣更具競爭力、讓台灣更加進步。其中,社會上有志之士不斷提出,台灣要有自己的主權AI(人工智慧),至少在醫療、法律、金融三個領域要有主權AI,希望未來打造醫療主權AI時,能夠得到醫界協助。 賴清德表示,二0五0淨零排放自前總統蔡英文宣示開始,一直是台灣永續發展目標,並沒有因為時空轉變或地緣政治變化而有任何改變。政府預計二0三0年前投注九千億元,帶動民間共同投資四兆元,希望成功達到能源轉型更安全、產業轉型更有競爭力、生活轉型更永續、社會轉型更具韌性。 賴清德指出,衛福部推動醫療院所淨零碳排計畫,完成輔導四十家醫療機構進行碳盤查;而台北榮總長期以來在永續實踐方面的成果與創新,無論是雨水回收、能源轉型,或是社會關懷、智慧治理,都展現出醫療機構成為推動社會轉型關鍵力量的可能性。 賴清德表示,他雖已離開醫療第一線,但會帶領政府做醫界後盾,促進全民健康福祉,包括百億新藥基金用多少補多少、五年近五百億元的健康台灣深耕計畫,希望醫界投入生醫領域。若醫界、生醫界、科技界三個領域串聯,相信台灣生醫領域的發展可以成為國際注目焦點。

Read More

朱籲挺核三重啟拚經濟

記者康子仁∕綜合報導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十七日出席「八二三重啟核三公投」說明會雲林場,呼籲鄉親二十三日站出來投下同意票,讓政府繼續使用核電,不僅省經費,也不會電力不夠用,才能一起拚經濟。 朱立倫致詞表示,八二三的核電延役公投相當重要,位於屏東的核三廠至少還可安全使用二十年;目前政府讓核三廠停止運轉,台灣電力不夠怎麼辦?必定會影響整體經濟發展。政府目前改用火力發電,也就是「火力全開」,影響民眾健康。 朱立倫指出,台電關掉每度只要一點一元的核電廠,轉而購買平均每度要四點多到五點多元的綠電使用;台電嚴重虧損後,再拿人民納稅錢一年一千億元去補貼,這樣的作法實在不應該。 朱立倫呼籲雲林鄉親二十三日一定要站出來,投下支持核三重啟公投,讓政府應繼續使用核電,不僅能節省經費,也不至於電力不夠用,這樣大家才能一起拚經濟。

Read More

童子賢:地方派系染指綠電 拖累台灣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民眾黨十七日號召二百三十八名學者專家連署,支持在「核安無虞、核廢有解」前提下,延長核三廠運轉年限。與會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為了綠電開槍、地方派系爭奪」,就變成二流國家,希望台灣繼續做一流國家。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則公開向總統賴清德叫陣,希望針對台灣要不要核電等議題進行公開辯論。 民眾黨上午舉辦「百人連署挺核三.穩定台灣乾淨未來」記者會,除了二百三十八名跨領域的經濟、法律、能源、政治、國防、工程、企業界學者專家外,前交通部長賀陳旦、立委翁曉玲等人也出席。 針對在公投說明會上反方代表、立委莊瑞雄指「把核廢料放在哪裡,那裡就是二等國民」。童子賢表示,如果是地方主義、以鄉土為訴求,以愛地方為出發點是很好;但政治清廉、環境保護做得好、經濟進步、民生富庶,老百姓過得好,才是一流國家象徵。身為一流國家的國民自然就是一等公民。 童子賢表示,如果環境被破壞、滿山遍野的山林被砍伐,「為了綠電開槍、地方派系爭奪,地方政治不清廉的話,造成國家經濟衰退,這就變成二流國家」,身為二流國家的國民,全台老百姓就會淪為二等公民。 黃國昌邀賴辯論 他指出,美國賓州跟日本都曾經歷核災,但兩國都沒有放棄使用核電;台灣走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最前端、成為產業鏈關鍵,包含台積電等許多製造業及工業的用電量雖然大,但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本來就要仰賴這些電力,所以供應足夠的電、供應足夠不排碳的電,就是先進國家的象徵。 黃國昌下午在新北表示,若賴清德對核三重啟這麼有意見,可以加開公開辯論,比照總統大選辯論會模式,公開邀請賴清德針對台灣要不要核電及核三要不要延役等議題,面對台灣人民說清楚、講明白。

Read More

幸福轉運站 太極門台南道館30週年慶 嘉賓雲集

市長黃偉哲親臨致賀太極門台南道館卅週年館慶。 (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太極門台南道館十七日舉辦卅週年館慶「飛躍30愛你愛我」活動,以「幸福轉運站」為主題。市長黃偉哲致賀表示,卅年來,太極門不僅帶來身心陶養與品德精進,也讓城市更美好、更有愛。 館慶焦點儀式由太極門弟子代表與來賓共同切蛋糕,見證三十年的成長與蛻變,並許下美好願景,期盼世界更和平、更幸福,成為館慶最溫暖的畫面。 現場嘉賓雲集,市議員李啟維、陳怡珍、王家貞、林美燕、社會局機要秘書林建南、北區區長潘寶淑、海峰書畫院院長王海峰、海峰藝術館館長羅慧、台灣民眾黨台南市黨部主委顏耀星、市議員參選人陳冠諭、中華日報總編輯姚正玉等人均親臨現場,展現對活動的重視與支持。 太極門弟子代表掌門人洪道子博士指出,台南道館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傳達希望世人共好、社會共善的理念,以公益文化交流的方式,助人助己,未來希望能結合更多善念,共創美好願景。 在洪道子博士帶領下,與會太極門弟子代表與來賓歡喜合唱《世界之愛》,邀請大家以善念共創祥和世界,樂活仙子也以舞蹈祝福大家擁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智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