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停等紅燈遭車輛追撞 吉安警即時處置傷者送醫

一輛自小客車不慎追撞前方停等紅燈的機車,導致騎士頭部暈眩送醫。(吉安警分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吉安警分局五日表示,仁里派出所接獲民眾報案,在吉安鄉吉興路一段有交通事故,為一輛自小客車不慎追撞前方停等紅燈的機車,導致騎士頭部暈眩送醫。仁里派出所警員獲報後迅速趕抵現場處理,協助交通疏導及傷者送醫,所幸受傷的騎士無生命危險。 吉安警分局指出,當日林姓女子駕駛自小客車沿吉興路一段由南往北直行,不慎追撞前方停等紅燈由劉姓男子所騎乘的普重機車,導致機車騎士頭部暈眩不適,送往醫院治療。 吉安警分局表示,現場警方進行酒測,雙方駕駛酒測值均為0且持有駕照皆正常,詳細事故原因還有待警方進一步釐清。 吉安警分局呼籲,駕駛人行車應保持適當安全距離與警覺心,注意前方路況與號誌變化,特別於市區繁忙路段行駛時,更應避免分心駕駛,以確保自己與他人用路安全。

Read More

青春無毒‧守護未來 花蓮毒防闖關活動登埸

花蓮縣身心健康及成癮防治所攜手鳳林鎮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辦理「一一四年度部落社區教育講座青春無毒守護未來毒防闖關活動」。(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縣身心健康及成癮防治所五日攜手鳳林鎮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共同辦理「一一四年度部落社區教育講座青春無毒‧守護未來毒防闖關活動」,以活潑有趣的方式引導兒童與青少年辨識危險情境及學習如何拒絕毒品邀約,從互動體驗中深化反毒觀念,提升面對誘惑時的應對能力。現場氣氛熱烈,學習到許多反毒知識,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為了讓孩子在健康快樂的環境成長,衛生局非常重視兒童與青少年身心健康議題及青少年毒品危害防制工作,透過警政、教育、衛政、社政等單位與民間密切合作,持續精進毒品防制工作,強化部落社區安全防護網,期許透過跨單位攜手共同反毒,讓花蓮成為無毒部落社區的幸福城市。 朱家祥指出,兒童與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常面臨來自同儕、媒體與社會環境的誘惑與壓力,如毒品、暴力與標籤化等問題。為使反毒教育不流於說教,特別精心設計四大體驗式主題關卡,讓孩子在遊戲中學會選擇、在互動中建構正向價值,進而提升對毒品預防的認知。 衛生局表示,四大關卡內容包括:「獵人試煉:勇闖反毒圈」、「山林叮嚀:真假大解密」、「勇士進攻:翻出勇氣的選擇」、「內在心聲:看見每個人的好與善」等,此次活動結合部落文化與遊戲互動體驗,讓孩子在安全、尊重的環境中學習辨識與抗拒誘惑,積極守護自己的反毒小勇士。 此外,毒防中心個管員還以繪本《壞種子》帶領學員思考「錯誤行為」與「壞人」之間的差異,鼓勵孩子勇於面對過去、善用資源開啟正向未來,為未來做出更好的選擇。

Read More

中央大學與台灣多縣市圖書館共推閱讀週

中央大學與台灣多縣市圖書館共推閱讀週,希望家長和學生多多以文本為閱讀的方式。(照片中央大學提供) 記者丘安/中壢報導 為推動閱讀習慣,中央大學與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等多個單位共同舉辦閱讀週研討會,四日開始一個星期分別在桃園市等地進行,有全臺近百位閱讀推動專家與教育工作者參與;中央大學陳德懷講座教授提醒,讓手機成為育兒工具,可能正是現代孩子所遭遇的最大風險。 中央大學與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等多個單位共同舉辦閱讀週研討會,四日開始一個星期分別在桃園市等地進行,分享透過身教閱讀、聊書薦書、跨領域主題閱讀等模式,希望從學校帶動家庭,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與習慣的經驗與成果,並探討如何逐步建立「家校共讀」文化,讓閱讀習慣取代沉迷3C習慣。 中大講座教授陳德懷提醒,不少大學教師注意到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很難看完一整本書。他也指出,讓手機成為育兒工具,可能正是現代孩子所遭遇的最大風險。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將孩子的腦部與認知發展放在便利性之前。 他也指出,對於孩子的學習,多項研究顯示,與螢幕閱讀比較(包含平板與電子閱讀器),紙本閱讀展現出無可取代的優勢,可以提升注意力、深化理解、鞏固記憶,奠定扎實的知識與語言基礎,讓學習更有效。而螢幕閱讀中常見的分心、淺閱讀、眼睛疲勞、記憶不牢固等問題,皆可能阻礙學習成效。 他呼籲,從家校共讀10分鐘為起點,逐步取代手機育兒。唯有建立孩子閱讀紙本書習慣,引導孩子博覽群書,大量吸收並累積知識,才能培養孩子透過終身閱讀成為終身學習者。

Read More

打鼾睡不好傷腦 增加失智風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有名40多歲業務主管,因應酬拚事業體重扶搖直上,夜晚開始出現如雷貫耳的鼾聲,還因精神一天比一天差,險丟工作才驚覺就醫。經檢查發現是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經過正壓呼吸器的輔助治療後,終於白天重拾良好工作精神。 台大睡眠中心主任許巍鐘醫師指出,據估計有45%成年人會打鼾,但打鼾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研究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提升死亡風險達2.5倍,同時升高中風、心血管疾病風險。且台灣超過40歲男性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是女性的9倍之多。 許巍鐘表示,臨床研究顯示,睡眠品質不好,會降低腦淋巴清除功能,累積毒素、造成記憶力減退、恐加速神經退化。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全球每3秒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失智症的影響不僅在患者本身,對患者家庭和和社會更是巨大的壓力。 然而睡眠呼吸中止症並非無法解決,許巍鐘提醒,透過正壓呼吸器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即可獲得良好效果,在睡眠時透過面罩持續傳送穩定的氣流到上呼吸道,撐開阻塞的氣道,保持呼吸道暢通,避免呼吸中斷,睡得好不僅能改善生活品質,更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Read More

肌張力不全 深腦刺激助挺直

台大醫院為植入雙側蒼白球內側核深腦刺激器的江姓同學(右3)慶生。(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4日宣布,已完成400例高精度深腦刺激治療,其中1名嚴重肌張力不全而軀幹肢體扭曲的男孩,在12歲時進行手術植入雙側蒼白球內側核深腦刺激器,其扭曲的肢體已能伸直,目前男童已上了大學,並可自立在大學校園中生活。 台大醫院神經部醫師戴春暉指出,深腦刺激治療是將一具每秒鐘放電130次的脈衝電擊器,植入腦內約10公分深的腦核區,透過電流刺激使腦部正常運作,臨床上重度巴金森氏症患者,植入後可自由行走並不再使用鼻胃管,恢復正常人的生活,肢體扭曲的嚴重肌張力不全患者,也可拉開將軀幹打直,迎向新的生活。 江小弟的嚴重肌張力不全症在12歲時發病,由於無法控制身體肌肉,造成肢幹扭曲如麻花。江父表示,兒子發病前和普通孩子沒什麼不同,活潑、充滿笑容,但漸漸地他開始擰不開瓶蓋,手部還會不自覺彎曲,國小6年級時病情突然發作,整個身體變得彎曲,無法直立,看遍各大醫院後才在台大醫院確定肌張力不全症。 江父指出,進入國中階段的兒子,青春期有太多痛苦回憶,因行走姿勢怪異被同學取笑,原本能寫字、騎車的江小弟,變得連走路都變得非常艱難,人生陷入絕望,對未來充滿恐懼。得知深腦刺激治療有機會逆轉局面,全家都猶豫過,畢竟是開腦手術,需要將儀器植入大腦深層。 江父表示,經多方考慮決定在108年1月自費進行高精度深腦刺激治療,治療後江小弟也漸漸好轉,現在已經就讀大學,且能夠獨自在外住宿舍,和同齡人正常相處。江小弟植入的深腦刺激器,一端植入於腦內,電池則置於前胸上方,每2天充一次電,江小弟就能維持正常生活。 台灣地區約有1萬名原發性的肌張力不全症患者,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吳瑞美指出,肌張力不全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可能是基因異常引起的原發性疾病,也可能是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導致的遲發性肌張力不全。主要表現是一群肌肉出現不正常的持續性收縮,導致肢體姿勢異常或動作扭曲,其中最常見的是斜頸症。 戴春暉表示,健保於104年同意深腦刺激治療應用於巴金森氏症,去同擴大將肌張立不全等腦部病變患者納入,估計每年將有50名重度患者受惠,而顫抖症及癲癇症等大腦疾病健保則尚未給付。 台大醫院指出,深腦刺激術是一個高度仰賴團隊合作的治療,台大醫院則由「巴金森暨動作障礙中心」主導,在神經部、外科部、影像醫學部、麻醉部、護理部和社工室等各單位合作下,目前已完成超過400例的個案。

Read More

台東攤販賣陸蓮子 黃麴毒素超標

食藥署對市售食品進行真菌毒素監測檢驗,發現台東1家流動攤販使用的蓮子黃麴毒素含量超標。(食藥署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4日公布4至6月食品真菌毒素監測檢驗結果,經抽驗262件市售穀類、花生、咖啡類等食品,查獲台東1家流動攤販使用的蓮子黃麴毒素含量超標,該批蓮子為高雄市臻德生藥科技自大陸進口,已將其列管並要求改善。 食藥署指出,4-6月共完成262件食品檢驗真菌毒素,包括花生製品84件、紅麴製品17件、穀類39件、咖啡類24件、嬰幼兒食品15件、香辛類12件,其他食品則包含果乾類10件、堅果類14件、乳類8件、黃豆類9件、食用油脂7件、飲料類11件、蓮子4件、塊根或塊莖等之粉體6件、芝麻2件等71件。 花生製品主要檢驗黃麴毒素與赭麴毒素、紅麴制品則檢驗橘黴素、咖啡類產品檢驗赭麴毒素、含蘋果成分食品檢驗棒麴毒素,嬰幼兒食品檢驗多重真菌毒素及黃麴毒素。 食藥署指出,262件抽樣食品中,1件蓮子被檢出黃麴毒素與規定不符,總黃麴毒素為17ug/kg,超過限量標準的10ug/kg。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鄭維智表示,這件違規蓮子是自大陸地區進口,被抽驗業者是來自台東的流動攤販,上游供貨商為高雄市臻德生藥科技有限公司。

Read More

阿茲海默症新藥TML-6 明年全球2期臨床

南台育成中心新創企業美力齡生醫研發阿茲海默症新藥TML-6,領航全球2期臨床,是校園科研轉化具體產業成果的典範。 (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南台科大研產處成功育成之新創企業美力齡生醫,傳出捷報,自主研發中的阿茲海默症創新新藥TML-6,在美國順利完成第1期臨床試驗後,將向美國FDA申請全球2期臨床試驗的執行,是校園科研轉化具體產業成果的典範。 此次試驗預計於美國、瑞典及台灣等全球19家頂尖醫療機構同步啟動,堪稱台灣醫藥研發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更為全球阿茲海默症患者帶來全新的希望與選擇。南台講座教授、前衛生署疾管局長,且曾是「台灣抗SARS英雄」的蘇益仁,憑藉對醫學研究的熱忱與前瞻視野,帶領旗下美力齡生醫團隊成功開發出阿茲海默症創新新藥TML-6。 TML-6是一款基於薑黃素相似物的創新藥物,其獨特之處在於採用全新的細胞自體溶解機轉。這與目前主流聚焦於抗類澱粉蛋白抗體的治療策略截然不同,為阿茲海默症的治療路徑開創了嶄新的方向。TML-6的研發靈感源自於UCLA老化與阿茲海默症研究權威Gary Small教授的啟發性研究。為致敬Small對新藥構想的啟蒙與學術貢獻,美力齡生醫創辦人蘇益仁特別於2025年6月24日頒發「啟蒙獎」,並邀請Small擔任TML-6全球臨床總顧問,強強聯手推動新藥研發。 美力齡生醫於2018年獲得國科會價創計畫的補助支持並正式成立,是南台研產處育成體系的亮眼代表。其研發的TML-6新藥於2025年8月已在美國洛杉磯格蘭岱爾醫療中心成功完成第1期臨床試驗,並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與藥物動力學成果。 TML-6新藥將於2026年正式展開全球多中心第2期臨床試驗,預計在全球招募210位受試者。此一前瞻性研究亦獲選為2025年阿茲海默症國際年會(AAIC),足見其在全球醫學界的高度關注與認可。

Read More

台南機器人教育有成 日生來訪

台日青少年進行了一場機器人國際交流。(中華機器人科技教育學會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機器人教育發展有成,吸引日本Hippo Family Club青少年訪問團慕名來訪,在中華機器人科技教育學會理事姜丞傑的引介下,由學會培訓的國高中講師負責教學,指導日本孩子設計投石機器人及安平小砲台,過程中同時也讓日本青少年了解台南的文化,進行一場不同以往的台日文化交流。 姜丞傑表示,Hippo Family Club訪問團成員是來自日本福岡、大阪、東京的青少年,來台灣體驗家庭式生活及學習語言。高雄代表杜佩珍小姐聯繫中華機器人科技教育學會,表達希望能來進行一天的機器人課程,學會秉持共享資源、無國界,促成這場國際交流。 學會秘書長王雅鈴表示,台灣與日本在科技發展與教育推廣上,一直以來都有緊密的交流與合作,每年都會前往日本加賀參加RoboRave國際機器人競賽,同時與當地小學進行交流,這次則是日本團來訪,也趁此機會與日方分享台南市在機器人教育上的經驗與成果。 理事長也是玉秀雙語小學校長洪駿命提到,機器人課程對學會而言,是孩子學習的媒介、是課程學習的核心,透過機器人可以學習程式設計、複雜的機構設計、解決複雜的問題、持續創新、思考設計、培養孩子表達溝通、自我管理,更可以作為跨國文化交流。

Read More

赤山排球賽開打 六甲商圈共榮

首屆六甲赤山文化交流排球比賽,吸引全台十六支國高中隊較技。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六甲報導 赤山排球應援團首度舉辦「台南赤山文化交流賽-排球」,邀請全台十六支國高中隊伍參加,並串聯六甲商圈與在地美食與特產,在主辦場地六甲國中設攤,現場還有赤山表演藝術坊演出,展現濃濃六甲人情味。 赤山應援團長莊傳勝表示,團體是由一群支持孩子排球夢的家長所組成,成員來自六甲、官田,以過去地名合稱「赤山」,取名為赤山排球應援團,希望用熱情結合在地能量,提供排球交流舞台。 這項交流賽選在六甲國中舉行,六甲區長陳啓榮表示,活動除由支持小孩排球夢的家長發起,包含赤山龍湖巖、南六慈善基金會等眾多在地企業齊力贊助,學生們在場上奮力拚搏,場邊更有來自六甲特色商家設置的美食攤位,提供包括豆菜麵與在地特產點心等,吸引眾多觀賽家長與民眾參加。參賽隊伍都得到運動水壺、「六甲珍寶」伴手禮。 六甲商圈理事長尤淨寬邀請茶藝、國畫老師設置茶席,讓參與的來賓與觀賽者在比賽之餘品茗,感受六甲的熱情與多元風貌,將體育延伸至商圈活動,展現教育、社區與經濟的三方串連,成為在地共榮的典範。

Read More

旺宏金矽獎 成大2作品獲獎

成大電機工程研究所團隊獲旺宏金矽獎。(成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團隊參加「第二十五屆旺宏金矽獎」半導體設計與應用大賽,共有兩項作品獲獎,其中電機工程研究所團隊以「結合邊緣運算與大型語言模型之跌倒預警與照護指引系統」跨領域作品,勇奪應用組評審團銀獎;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團隊「脈力管家:利用AI增強技術建置居家智慧周邊循環監測系統」作品,獲得應用組優勝獎。 今年的旺宏金矽獎共有三十二所大專院校、兩百七十一支隊伍參賽。旺宏教育基金會表示,本屆除了AI作品參賽踴躍,其中應用組Biomedical生醫類別件數也突破百分之十五,顯現跨領域合作的研究趨勢。 成大今年有兩件作品獲獎,電機工程研究所團隊開發的「結合邊緣運算與大型語言模型之跌倒預警與照護指引系統」就跨足生醫領域,該作品利用穿戴式裝置及邊緣運算進行年長者日常生活監測,提供跌倒風險評估與個人化照護指引,並在年長者跌倒時觸發保護氣囊,同時進行通報,減少高齡長者跌倒受傷的風險。 成大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團隊則開發一款適用於居家非侵入性且高效能PAD分類的居家監控系統,測量結果和衛教報告將即時儲存並上傳至雲端平台,實現長期下肢血管健康監測,並可隨時查看歷史數據和健康趨勢,有助於早期發現潛在風險,為患者和醫療人員提供有價值的數據參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