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伊科11型 新生兒腸病毒重症+2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中部2名未滿月男嬰,皆於8月中下旬發病,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目前腸病毒疫情持平緩升,但根據以往經驗開學後就診人次會上升,近期觀察到部分縣市已達到流行閾值的8成,後續可能出現一波流行。 上週新增2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都是中部未滿月男嬰,於8月中下旬發病。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2例重症個案,其中一案出生2天時母親出現發燒症狀,就被轉到中重度病房觀察,觀察到第3天出現活動下降、發紺、缺氧等症狀,抽血檢驗發現肝指數上升、血小板下降、凝血功能異常,檢出感染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同時有敗血症,確認併發重症。 該名男嬰後續病況治療穩定,住院2週之後,已在8月下旬出院,疫調顯示,個案母親的同住接觸者在母親生產前有上呼吸道症狀,不排除傳染給母親再傳給新生兒。 另一名男嬰則是因早產,收治加護病房,出生10天大出現發燒症狀,抽血檢驗肝指數上升,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異常,活動力差,合併敗血症,後續檢驗確認是感染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迄今已住院治療3週仍在加護病房尚未出院,疫調顯示,雖個案母親跟同住家人皆無症狀,感染途徑還無法確認,但也不排除無症狀感染者傳給新生兒。 依照往年經驗,通常在9月開學過後會出現一小波疫情,其中,桃園、台東已經達到個別閾值的8成,要請家長跟學校特別注意腸病毒防治,降低重症風險。

Read More

〈中華副刊〉讀書與觀花

■李拴伍 那天下午,我正拿出書想讀,不料妻子卻說:「桃花節開幕了,走,去看桃花。」久未出門,我也有了「複得返自然」的想法。於是,便驅車前往一個叫後屯的地方看野桃花。 一路上,桃之夭夭的勝景不斷在我眼前閃現,一場與桃花的甜美相遇在心中升騰。 到達觀花地時,已是人潮湧動,以前只有幾家農戶、寂寞的小山村霎時人聲鼎沸,車水馬龍。我和妻從遊客及山脊荊棘的縫隙中穿過,爬上了最佳觀看點。攀枝細看,綠葉襯紅花,粉紅的花瓣擁著淡黃的花蕊,一串串、一簇簇、一朵朵,花朵在枝條上隨風搖曳,吐出絲絲清香。碧綠的、綠中帶著淡淡鵝黃的葉,在春日陽光下活躍靈動,如果將桃枝再拉近貼近耳際,彷彿就能聽到綠葉生長的輕響,桃花奔放的激情。 遠眺,東邊的山梁上,桃花一線天,像伸入遠端高高聳起的雲。西邊的山坡,桃花接天連理,轟然一色,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桃花海。 遊人如織,有穿唐裝的、有穿漢服的,古典的優雅,現代的靚麗,美女們個個笑靨如花,成了桃花仙子。桃林中萌萌的版面,書寫著《詩經》及李白、杜甫、蘇軾等歷代詩人的桃花詩句,借著休息,我釋懷地品讀著「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人面桃花相映紅」「山桃紅花滿山頭」…… 妻子說:「怎麼樣,既看了桃花,又看了美女,還讀了桃花詩,比你在家讀書有趣吧?」 「是的。」我粲然一笑。 回家的路上,讀書與觀花在腦中對話。 站在桃花簇中,能感到詩詞裡的桃花復活了,靈動的文字嵌進了桃花的絢爛中,那些被書香浸潤的桃花,在記憶深處綻放出了春天的浪漫。 觀花是目之所見,是感受自然之美,讓心情愉悅;讀書是解讀文字,讓思想深邃。觀花能讓生活有詩意,讀書能讓人有詩意般的生活。讀書與觀花都是一種慢下來的生活方式,能對抗浮躁,調理心情,和諧生活工作。 接續思考,有了許多感想。 桃之夭夭與書聲琅琅。桃之夭夭,釋放著自然之美,賞目貽情,陶冶著人們的情操。而書聲琅琅則是學子們大聲讀書,表達思想,傳承文明,明瞭人性之美,習得生存發展能力。 默默成長與靜心讀書。當萬千桃花被風吹雨打,飄落而化為春泥後,繁花不在。但你會發現,在陽光普照和雨水的澆灌下,在桃葉的縫隙中,桃子由針尖大慢慢地成長著,在枝頭靜靜地觀望著燦爛的世界。一個人離開校園,開啟人生和事業後,若能守住孤獨,擋住外界誘惑,默默持久地地讀書,就能豐盈自己,成就自己,收穫燦爛。 桃之碩碩與滿腹經綸。突然有一天你發現,桃樹上掛滿了碩大豔鮮的桃子,在陽光下閃著光芒,那是桃子經歷了風雨的洗禮,經歷了陽光的沐浴,抗住了蟲害,修成的正果。而熱愛讀書的人,經過長久學習,不斷積聚著知識,儲存力量,終會滿腹經綸,學富五車,實現人生價值。 書讀多了,就明白人生就像一顆不斷成熟的桃子,有繁花時的熱鬧,有落花後的寂寞,有汲取知識、豐盈成長、迎戰風雨的艱苦階段,有成熟豔鮮時的輝煌時刻,更要感恩孕育它生命,在雪霜嚴寒冬中迎風傲立的枝幹。

Read More

〈中華副刊〉未買之書

■艾虔 忍不住取笑家人,未買之書成了他心口上的硃砂痣。他偶爾回味反芻,念念不忘。畢竟在馬來西亞堅持不網購,買書就不太方便。 駱以軍早期的短篇小說集《我們自闇夜的酒館離開》,便是之一。昔日皇冠出版社列為三色堇系列,收錄多篇駱以軍獲得文學獎的作品,比如「降生十二星座」,如今被視為名作。涉及星座、電玩、酒吧、都會戀情等等,天馬行空、駁雜跳躍地記錄九零年代的台北風情,繁華光鮮的都會生活,映襯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孤獨,形式和內容都有獨到之處。家人與它曾於書店多次相遇,後來越來越多人談論這本書,甚至開啟書寫書都會生活的風氣。可是家人想買時,書不見了。錯失因緣頗有遺憾。 此書日後以《降生十二星座》再版,卻再也不是家人熟悉的開本。無視於內容,反而執著於書籍品項,箇中心情或許外人難以理解,卻是不少書蟲共同的執念。 多年前小姑一家至臺灣旅遊,我們相約同行。順道逛臺北舊書店,外甥選了《歐赫貝奇幻地志學》,家人也想要,惟不好意思跟外甥搶。明明那次我們買了一些書,刻在他心底的卻是沒買的那一本,至今耿耿。我覺得這一點心事太無聊。家人早該私下告訴我,待小姑離台後,我們明明可以再去其他舊書店找找《歐赫貝奇幻地志學》。他悶在心底不說,徒然為自己製造遺憾,然後在心底一再發酵,實在不值。 不過家人後來釋懷。外甥向來喜歡少數民族、奇幻故事的各式造型,他讀《歐赫貝奇幻地志學》,說不定會有很多啟發,寶劍本該贈英雄。但對家人而言,就只是一本書罷了。可是家人仍期待,日後在舊書店與《歐赫貝奇幻地志學》相遇。 五十步笑百步有點不厚道,其實也有一本沒買的書在我心底。將近二十年了,曾於舊書店見到推理小說《馬來鐵道之謎》,沒買,當時已決定婚後至馬來西亞定居。沒買的理由很簡單,此書不出名,或許不精采。可是至今我有時忍不住猜想,作者到底寫了些什麼?由於並非名著,幾乎不可能再出新版,可能我今生今世沒機會再度看見《馬來鐵道之謎》。 家人與書友先後為我找到電子版,終能一睹內容,很開心。當然日後假使在舊書店發現《馬來鐵道之謎》,這次必定買下。然而無須刻意尋覓,生活多的是比找這一本書更重要的事。 日前至吉隆坡小旅行,我們再次至某大樓閒逛,家人提及昨日猶豫未買的馮內果《神槍手迪克》,我立刻催促,去買吧,一本書沒多少錢,別再造成更多遺憾。我們已屆中年,日後未必再次見到這書。 未買之書平添許多遺憾。可是這遺憾卻也使得我們對人間多了一點眷戀和渴望,沒什麼不好。但不要太多。

Read More

鄭成功聖誕 嘉年華週六登場

南市各界紀念延平王鄭成功四0一年聖誕,舉辦秋祭大典暨成功文化祭系列活動,成功新世代嘉年華市集將於六日登場,二日在市議會召開記者會。 (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市各界紀念延平王鄭成功四0一年聖誕,舉辦秋祭大典暨成功文化祭系列活動,其中六日舉行成功新世代嘉年華市集,市議員曾之婕等人二日在市議會召開記者會表示,六日當天包括安排新世代樂團及川劇表演等,希望讓新世代的民眾能夠了解並繼續傳承鄭成功的歷史故事精神。 包括市議員曾之婕、林美燕、李中岑、以及市議員蔡宗豪代表、財團法人鄭成功祖廟副董事長鄭有懋、楷爾集團董事長、也是鄭成功青年會長莊嚴,以及市府民政局、文化局、經發局等二日舉行記者會指出,秋祭大典暨成功文化祭系列活動,從四日起連續三天在鄭成功祖廟舉行,其中六日的成功新世代嘉年華市集由莊嚴率領鄭成功青年會承辦。 莊嚴表示,此次和鄭成功青年會執行長鄭乃誠策劃別開生面的成功新世代嘉年華市集,包括安排新世代樂團及川劇表演,以及在地特色文化市集,除了將活動內容年輕化以外,更希望藉此提升南市文化觀光能見度,吸引國內外觀光人潮。 主辦單位說,透過多元的文化視角,探索鄭成功文化與現代交融的淵源,進而增進對鄭成功和台南之間歷史的認識,希望繼續傳承鄭成功的故事,吸引更多新世代民眾參與融入公共議題宣導,並透過成功文化祭活動平台,深化民眾對國民年金權益與提升防詐騙的意識。 紀念鄭成功四0一年聖誕暨秋祭大典,四日晚間將在財團法人鄭成功祖廟舉行道士暖壽科儀揭開序幕,五日上午十時預計由市長黃偉哲擔任主祭官,祖廟鄭氏宗親董監事一同與祭,隨後舉行紀念碑揭碑儀式,中午依照台南喜慶習俗發放四百碗魯麵,下午還有賞兵犒將的禮俗文化活動、各境廟祝壽大典,晚間則有成功文化交流平安晚宴。

Read More

推廣書香 三地能源捐通閱車

三地能源捐贈圖書通閱車給市圖,由副市長葉澤山代表接受,讓台南閱讀零距離。(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為閱讀增加飛翔的翅膀!三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響應閱讀,捐贈一輛全新圖書通閱車,為南市圖增添「閱讀生力車」,讓閱讀從城市延伸至鄉里,共同打造一座無牆圖書館。 捐贈典禮二日由副市長葉澤山代表接受,他感謝三地能源熱心捐贈,以實際行動支持閱讀推廣。他說,台南三十七區有四十五間圖書館,因幅員廣大,資源分布不均,如何讓各區市民能享受相同服務與資源妥善被利用,借閱系統是首要要件。 根據市圖統計,台南市各圖書館一一三年總借閱量達一一五二萬冊,凸顯台南市民閱讀風氣興盛,市圖目前有十輛通閱車,使用已超過十年,每車每年奔波一點八萬公里,不堪負荷,後續還有三車亟待待汰換,藉由三地能源的拋磚引玉,希望更多企業加入「閱讀生力車」行列。 三地能源副董鍾炳利表示,因應全球永續發展與台灣能源轉型潮流,公司打造全方位且永續環保的綠能整合發展,捐贈圖書通閱車,希望讓每個角落,都可藉由閱讀,豐富自我,公司也將持續關注教育、文化、永續等領域發展,與地方政府攜手共創共好。 市圖藉由通閱車提供圖書通閱服務,透過甲地借書、乙地還書,讓讀者在最短時間借到想要的書籍,節省民眾往返各館時間,對偏鄉或行動不便讀者更是福音。 文化局表示,兩年內將全面將全市公共圖書館升級為智慧科技自動化設備服務,導入RFID管理技術,建置自助借書機等,打造三十七區智慧圖書館。

Read More

財稅局:未承諾調降房屋稅率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市府財稅局日前舉行房屋稅新制公聽會,針對房屋稅2.0新制實施,財稅局再次重申不應該因為戶籍問題而全面調降非自住房屋的稅率,因此並無承諾調降房屋稅率。 財稅局指出,非自住住家用稅率基礎是全國一致,並非台南市特別高,至於非自住住家用稅率是否有調降空間可至議會討論,並無承諾調降稅率。 財稅局強調,房屋稅2.0新制主要問題在於有五點二萬戶因單身、工作、農(漁)保、房屋受災(拆遷)、家暴防治及身障車輛減免等非自願性因素,房屋所有人無法遷入戶籍,導致須適用百分之三點二非自住房屋的稅率。 然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只一種,可透過建議中央修正房屋稅條例,取消自住房屋須設戶籍規定,或採單一稅率百分之二等方法解決,不應該因為戶籍問題而全面調降非自住房屋的稅率。

Read More

漁電共生養殖事實查核制度宣導

市府二日在七股區公所舉辦一一四年度漁電共生案場養殖事實查核說明會,吸引業者參加。(市府提供) 記者盧萍珊∕七股報導 促進光電、養殖產業共榮,市府二日在七股區公所舉辦一一四年度漁電共生案場養殖事實查核說明會,宣導魚塭禁填碎石、磚瓦等營建廢棄物及查核流程,促使業者及養殖漁民合法建置養殖場域,並了解查核內容維護自身權益。 農業局長李芳林指出,漁電共生業者應秉持「養殖為本、綠能加值」理念,引進創新技術與管理、有效利用資源、降低環境衝擊,達到集約化生產、強化養殖韌性,以滿足民眾對水產食品需求並保障在地養殖漁民獲取合理收益,讓養殖產業朝藍色轉型路線永續前進。 農業局強調,養殖事實查核目的並非只是防弊,而是對漁電共生案場的定期體檢,漁電共生案場應善用專家學者到訪,相互切磋精進養殖技術。更建議業者積極取得產銷履歷驗證,除可作為養殖事實指標外,更能為案場養殖水產品質把關,藉由公正第三方認證強化消費者對國產養殖水產信心。 說明會邀請台南地檢署檢察官許華偉、國立嘉義大學農產品驗證中心主任稽核員陳依玲,針對企業服務廉政平台暨產銷履歷驗證制度宣導。 另為維護良好養殖環境,籲請魚塭切勿填入砂、石、磚、瓦、混凝土塊、營建剩餘土石方、廢棄物或其他不適合種植農作物的物質。

Read More

林俊憲偕醫界倡議 肺癌篩檢從台南擴及全國

林俊憲偕同醫界戮力推動國家級癌症防治計畫,落實健康台灣政策目標。(林俊憲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二0二一年由立委林俊憲與名醫吳明和、立院厚生會等醫界人士共同倡議推動的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台南試辦計畫,在醫界與公部門支持下,如今已由衛服部國健署擴大辦理成為全國性方案。林俊憲強調,台南是全台第一個把肺癌篩檢做出制度化嘗試的城市,期盼未來能進一步引領癌症診治邁向制度化與健全化,落實「健康台灣」的國家政策目標。 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排行榜中,肺癌長年居冠,且每年奪走近萬條生命,成了許多家庭揮之不去的夢魘,其中令人尤為痛心的是,大部分患者被確診時,往往已是晚期,錯失最佳治療時機。正因為如此,林俊憲與吳明和等醫界人士共同成立「肺腺癌防治委員會」,倡議從台南出發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試辦計畫,藉由台南市政府、成大醫院、奇美醫院、新樓醫院等十多家醫院緊密合作,提供二千七百四十五個免費篩檢名額,促成台南成為全台第一個把肺癌篩檢做出制度化嘗試的城市。 林俊憲指出,該項試辦計畫成效相當顯著,隔年由國健署擴大推動為全國性方案,直到去年的二0二四年,透過LDCT已經找出近二千位確診患者,其中高達八十三%在早期就被發現。這不只是數字,而是真真切切的生命,有人因此多活了十年,有人因此還能陪伴家人走過人生的重要時刻,其所帶來的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 林俊憲強調,他在二0二三年擔任「台灣癌症登月政策促進委員會」召集人,邀請醫界專家共同建議國家級的癌症防治方向。今年,國健署編列了四十億元的癌症篩檢經費,並擴大篩檢對象,這代表專業建議正逐步落實,肺癌防治正一步步走向制度化,未來期望能像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等篩檢一樣普及,而能及早治療,致力落實「「健康台灣」的國家政策目標。

Read More

台語月啟動 打造世代共語日常

台南台語月活動登場,以「台語入厝」為主題,希望打造世代共語的台語日常。(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二0二五「台南台語月」二日舉辦啟動儀式,今年以「台語入厝」為主題,強調「咱的話,蹛佇生活內」,打造世代共語的台語日常。 市府副秘書長徐健麟表示,台語是文雅語言,希望所有人認識它的美好;文化局長黃雅玲說,台語月邁入第七年,今年主題強調「入厝」,就是希望深入民眾生活點滴。 文化局表示,今年主題象徵台語不只是課本上文字,而是回歸家庭與社會,真正成為日常語言,今年以「入厝」意象,串聯鴨母寮市場、德盛米廠、十八卯茶屋、小南天福德祠等十處在地空間,規劃「台語入厝闖關趣」互動行動,與店家合作設置專屬QR Code,讓民眾透過Reels短影音與線上遊戲,蒐集「十二神明」電子圖檔,體驗市井巷弄中的台語文化。 除有趣活動,展演節目推出「市井潮語」系列,包括由歌仔戲巨星米雪主演《鶯鶯》、以許石音樂為發想的《六月茉莉》、傳統笑科唸歌《老曲盤裡的笑科唸歌》及終戰八十週年紀念讀劇《南島孤影》,讓台語在小巷舞台,展現新潮風貌。 「台語遊樂園」二十日將於吳園登場,呼應文化部台語家庭政策,由在地台語家庭共同策劃,設計客廳談笑、餐桌互動,到阿公阿媽教孫仔做童玩,世代共學、代代傳承,真正「入厝」於家庭日常。 文化局強調,活動還融入信仰文化,以八仙綵為靈感,設計「神明蒐集」貼紙行動,讓民眾走讀遊戲中,自然說出台語、分享生活。詳洽官網。

Read More

〈社論〉蔣中正委員長領導八年抗戰,不容扭曲

1937年7月17日蔣中正委員長在廬山發表嚴正聲明,啟動中華民國全面對日八年抗戰。(資料照) 今年九月三日是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八十週年紀念日,相較於中共政權高調在北京舉行大閱兵等紀念活動,賴清德政府對此卻異常低調。八年對日抗戰是在中華民國蔣中正委員長領導之下進行,中共自稱為對日抗戰的「中流砥柱」,完全禁不起史實檢驗;民進黨則避稱「抗戰勝利」,而以日本軍國主義的角度稱之為「終戰」,同樣並非正確史觀。質言之,即使綠紅兩黨各有政治盤算,但扭曲歷史真相終究會被戳破。 所謂「成王敗寇」,簡單的四個字道盡了野心者竄改歷史、編造真相;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雖然只過了八十年,許多當事人仍然在世,但政客們卻早已忙不迭地將歷史「翻天覆地」一番,藉以蒙蔽世人、謀己之利。歷史上,就算秦始皇焚書坑儒,但還是滅絕不了固有典籍;同樣地,即使綠紅兩黨亟欲從政治利益出發,矯飾中華民國對日抗戰之史實,但畢竟大量文字、照片、影音等等紀錄猶存,稍稍爬梳真相即水落石出。 首先,一九九五年七月七日中共喉舌《人民日報》以社論將中共包裝為抗戰「中流砥柱」,自此中共即以此角色自居,二0一七年起更將「八年抗戰」延長為「十四年抗戰」。但所謂「十四年抗戰」係以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作為對日抗戰起點。但「九一八事變」之後,中華民國與日本雖有零星戰鬥,但主要仍以外交斡旋為手段,雙方甚至還升高外交層級;而且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期間,中日雙方並未發生戰爭,難謂進入全面抗日階段。 進一步而言,「十四年抗戰」雖是中共企圖藉由一九三一年「東北抗日聯軍」游擊隊之姿介入,但從「九一八事變」到「盧溝橋事變」期間,中國共產黨並無能力開往東北大力作戰,中華民國對日本作戰的主力仍是國軍部隊。簡言之,「盧溝橋事件」之前,中日戰爭尚未進入「全面」作戰階段,將八年抗戰延長為十四年,僅屬中共自我膨脹對日抗戰勝利之功,亦無法支持中共是抗戰「中流砥柱」的說法。 事實上,毛澤東評論對日抗戰,也承認全中國在蔣中正委員長統一領導下形成抗日大團結;國民黨擔任正面的正規戰,共產黨擔任敵後的游擊戰;江澤民、胡錦濤擔任中共總書記期間,也延續「國民黨領導正面戰場、中共領導敵後戰場」的論述基調。誠如馬英九前總統所言,「中共曾參與抗戰,我方從不否認;但中共並非居於領導地位,而是輔助地位,也是事實」;無論意識型態為何,都必須謙卑地尊重歷史。 相對地,民進黨對於對日八年抗戰的態度,也失之偏頗。不僅如今的賴清德政府刻意淡化,甚至將抗戰勝利扭曲為「終戰」而自失立場,二00七年七月七日民進黨發布「紀念反併吞、反侵略的中國七七抗戰」新聞稿,竟然能扯成「堅持台灣主權獨立,共同堅定對抗任何外來威脅和外來統治」,其意識型態與企圖更是昭然若揭。 無論如何,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七日蔣中正委員長在廬山發表嚴正聲明,啟動中華民國全面對日八年抗戰,二十二次會戰共軍僅參與平型關會戰;兩百六十八位殉國將領,共軍僅占其一。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國軍徐永昌上將代表中華民國在密蘇里軍艦接受日本投降,九月九日國軍何應欽上將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降書上敘明「向蔣委員長投降」。史蹟斑斑,不容扭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