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盃地面高爾夫球賽熱鬧登場

竹山盃地面高爾夫球賽熱鬧開打,來自各縣市好手齊聚切磋球技。(圖片竹山鎮公所提供)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第七屆竹山盃地面高爾夫球全國錦標賽三十日在南投縣竹山鎮雲林國小運動場盛大登場,來自各縣市三百餘名好手齊聚競技。竹山鎮長陳東睦表示,地面高爾夫球兼具技巧與趣味性,老少咸宜,希望透過活動,鼓勵民眾培養運動習慣,提升生活品質,讓竹山成為更具活力與幸福感的小鎮。 竹山鎮公所為推廣全民運動,增進鎮民身心健康,特別辦理地面高爾夫球全國錦標賽,深獲好評,參與人數不斷增加,今年邁入第七屆,除了竹山本地球隊報名,更吸引臺中、彰化、嘉義、雙北、臺南、高雄、屏東等其他縣市好手,計有二十三隊、三百四十餘人同場切磋球技。 公所表示,地面高爾夫球兼具技巧與趣味性,適合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參與,不僅能促進心肺功能、肌耐力與柔軟度,也能訓練專注力與手眼協調,是一項兼具休閒與健康的全民運動。此次賽事特別提供豐富獎項,鼓勵選手全力以赴,希望透過比賽促進彼此互動交流,營造健康樂活的生活風氣。 竹山鎮長陳東睦歡迎各縣市地面高爾夫球愛好者來到竹山,自上任後積極推動「健康竹山」理念,期望透過體育活動引領鎮民培養運動習慣,提升生活品質,同時鼓勵更多鄉親走出戶外,體驗運動帶來的歡樂與成就感。未來公所將持續規劃多元運動及休閒活動,打造竹山成為活力、幸福的小鎮。

Read More

和風慈善會潤草公益 中市社會局感謝關懷弱勢學童與家庭

和風慈善會潤草公益活動,溫情傳遞點亮幸福城市。(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和風慈善會三十日舉辦「潤草公益愛心餐會」,以「和衷共濟、真情關懷」為主題,號召各界善心人士共襄盛舉。台中市政府社會局副局長廖宗侯出席,感謝理事長江月英與執行長葉清貴帶領協會,多年來持續關懷弱勢學童與家庭,宛如寒冬中的暖流,為社會點燃希望與光亮。 廖宗侯表示,和風慈善會凝聚志工夥伴與社會各界愛心力量,長期協助清寒與弱勢家庭學童,提供穩定助學金,減輕家庭經濟負擔,讓孩子安心就學;同時積極舉辦公益捐血活動,號召大眾挽袖捐熱血,實踐「積善成愛」的精神,支持弱勢族群。 為即時協助弱勢家庭,社會局建置「台中市公益慈善平台」單一服務窗口,串聯整合政府與民間資源,成為政府、捐助者與受助者的橋梁。「台中市愛心食物銀行」二家實體店面、三十三處發放站和十七家聯盟店,每月固定發放物資,援助弱勢家庭短期日常生活所需,陪伴家庭共度難關。 另外,「愛心守護站」結合統一、OK、萊爾富、全家、楓康、家樂福及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等通路據點,提供十八歲以下弱勢兒少緊急餐食與社工即時介入評估需求,守護社區安全網,呼應「消除飢餓」,公私協力傳遞溫暖,讓幸福遍布城市每一個角落。

Read More

「流變之境」現身清水眷村 王振瑋邀您共踏藝術時空隧道

「流變之境」現身清水眷村,藝術家王振瑋邀您共踏藝術時空隧道。(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即日起至十一月十六日,於台中清水眷村文化園區辦理「流變之境—王振瑋的風景構築與空間感知」展覽,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陳一凡擔綱策展,以漂流木、瓦壓條與風動軟雕塑三大創作軸線,串連藝術家王振瑋十五年間創作脈絡,利用室內外交錯設置六件地景藝術作品,在眷村構築一個持續生長的空間風景。三十日策展人與藝術家在清水眷村以輕鬆的開幕茶會模式,邀請各界藝文好友分享創作的歷程與心得。 鴿群飛過稻田中的風之吟,讓畫面相當有趣。(記者陳金龍攝) 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表示,自己與王振瑋老師的情誼可追溯至二十號倉庫駐村的時光,如今已相識超過二十七年。這次茶會,聚集許多當年一同並肩成長的藝術夥伴,彼此理念相近,也在一路交流中共同走出屬於自己的藝術道路。此次特別邀請振瑋老師在清水眷村展出,格外令人欣喜。這裡有海風的呼吸、有老屋的記憶,老師巧妙將日常的物件融入空間,轉化為獨特的藝術風景,讓觀眾在其中產生共鳴,感受到相同的情感與記憶,這正是其作品最獨到、最動人的地方。 策展人陳一凡指出,「流變」指向時間與物質在移動中的生成;「之境」則是一段可被身體踏入、可被感官捕捉,卻永無定形的場域。這是一檔以清眷獨特風土環境作為舞台的展覽,從每個觀眾踏入園區開始,各種行為都成為展覽的一部分,作品不再只是單方面被「欣賞」的對象,而是一場由空間、氣候、藝術家、策展人與觀眾共同完成的沉浸式體驗。 文化局說,藝術家王振瑋此次展出六件作品,其中《在情緒中出發》創作契機來自於藝術家楊夕霞策畫的展覽,他設定一個「將義大利麵用力往外拋擲、麵體卻不願離開盤子」的情境,卻意外讓作品看起來像是一輪明月及雲霧籠罩,看似古典美好的畫面,實際上潛藏藝術家狡黠的心思。

Read More

因應極端氣候衝擊 中捷三大措施改善車站潑雨情形

台中捷運綠線各車站月台上方設備帶均擴大遮蓋範圍。(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捷運綠線車站採取「輕、簡、透」設計,公共區域為開放式空間,達到節能減碳效果,但面對極端氣候,豪大雨及強風容易造成雨水潑灑至高架車站站體內。台中捷運公司為維護旅客安全,已採取三大改善措施並展現成效,未來將持續滾動檢討,以提供兼具安全、美感與實用的友善候車空間。 中捷公司表示,為改善潑雨狀況,兼顧車站設計並符合消防排煙與救災需求,針對旅客乘車主要動線及機電設備周邊區域,增設三大項防潑雨設施,第一項為擴大設施設備遮蓋範圍,包括全線十八座車站月台層設備帶遮蓋範圍加寬,讓旅客安心候車;九張犁站、九德站及烏日站共六座月台區電梯井上方增加防雨設施,避免機械設備受潮。 其次,各車站出入口、轉折平台、月台層與穿堂層等公共區域增設截水溝與排水孔,總計設置八十七處約一千一百八十三點七公尺。第三項則在舊社站、市政府站、水安宮站、文心森林公園站、大慶站、九張犁站、九德站、烏日站及高鐵臺中站外牆開口較大處加裝玻璃帷幕、百葉玻璃或鋁窗等防護設計。 中捷公司說,除了三大措施外,各車站在興建時即鋪設止滑性良好的崗石地磚,確保地面即使潮濕亦不易積水,不會造成旅客滑倒。未來也將持續關注旅客使用情況與氣候變化,滾動檢討並強化相關設施配置,以確保在極端氣候下能維持安全、舒適與穩定的運輸服務。

Read More

中元節將屆 彰化環保局呼籲民眾減燒金紙及以善代金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因應農曆民俗月,為減少焚燒紙錢造成的汙染,兼顧宗教習俗與環保,彰化縣環保局提供「紙錢集中清運服務」,有需要的單位可撥打環保局紙錢集中清運專線、加入環保局LINE線上紙錢清運帳號或洽各鄉鎮市公所清潔隊預約。 環保局表示,為消彌民眾擔憂紙錢送至焚化爐處置,恐無法達到祭祀效果的想法,已於十四日邀請專業法師至溪州焚化廠依道教科儀完成「中元節淨爐科儀」,以莊嚴的祈福儀式確保紙錢焚燒符合傳統禮俗,讓中元祭祀紙錢處理既環保又符合宗教習俗。 為持續鼓勵民眾以行善做功德替代燒紙錢,即日起至九月二十八日期間前往四大超商以功代金捐款。並指定「彰化縣」社福團體,憑捐款收據上傳至環保局紙錢清運LINE帳號,可兌換文創咖啡包一包;單筆捐款金額達三百元(含)以上,贈送田尾鄉植物小盆栽一份。 環保局指出,紙錢集中清運政策施行以來,清運數量逐年增加。為從源頭減量,後續將對未配合「紙錢減燒」政策且紙錢清運量持續增長的宮廟,請其提出減量方案,並研擬採取部分計價清運。

Read More

南市勞工局在麻豆區曾文市政願景園區辦理聯合徵才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南市勞工局因應產業求才需求,九月四日上午九時至十一時,將在麻豆區曾文市政願景園區-致毅樓一樓大廳辦理聯合徵才活動,邀請十三家廠商提供三百六十一個職缺,有意求職民眾可前往面試,尋求工作機會。 勞工局說,這次徵才活動邀請聯華林德氣體工業公司、統一超食代公司、和昌精密公司、梁鑫實業、東盟開發實業、已久工業、官田鋼鐵、全家便利商店、中鋼保全公司、四維清潔、全聯實業等十一家廠商設攤,並為日盛發、聯宏工業兩家廠商代為徵才。 當天將提供技術員、倉管人員、採購/財務/文書助理、開發工程師、機械設計師、生管/品管/工務專員、CAD繪圖人員、儀電/機械設備維修人員、業務人員、日文業務專員、門市人員、保全人員等三百六十一個工作機會。 有意找工作的民眾,當天可到現場投遞履歷參加面試,各項職缺之薪資明確標示於徵才現場。

Read More

柳科路樹倒伏最多 清運逾數百噸樹木殘枝

丹娜絲風災,柳科倒伏路樹最多,已清運逾數百噸樹木殘枝。(經發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的工業區,經發局說,經統計各園區路樹倒伏超過一千一百株,其中,柳科倒伏近九百株最多,已清運逾數百噸樹木殘枝,經積極清理,預定卅一日園區全部復原。 經發局說,丹娜絲颱風重創北台南,市府第一時間即啟動「緊急通報及災害排除復原機制」,並全面盤點災損,台南工業區各園區合計路樹倒伏逾一千一百株,期間各服務中心獲報後在現場設置警示標誌並回報災點位置,進一步清除道路障礙,確保道路暢通;復原作業依序推動道路暢通、水電供應、設施修復與環境清理,並同步清除積水,降低登革熱風險,展現災後復原能力。 經發局指出,新吉工業區、樹谷園區及永康科技園區均已完成倒樹清除及設施修復,迅速恢復園區環境與交通秩序。 柳科工業區倒伏樹木高達八百八十株,主要倒伏在園區內公共設施區域,為此次災損最嚴重園區,截至八月二十九日,柳科園區已動員超過四百人次、調派一百二十四車次機具,清運逾數百噸樹木殘枝,預定卅一日園區全部復原。 經發局長張婷媛表示,為加速園區災害緊急通報,工業區各服務中心接獲所轄廠協會、廠商、里長及民眾等多方通報後,由園區保全人員現場勘災掌握災情,視實際災損情啟動跨局處聯防應變機制,透過聯繫相關權責單位協助分工,迅速排除災害與加速災後復原重建工作。 未來將持續精進防災整備,包括老舊設施汰換、滯洪池巡檢、植栽加固,並建立園區與廠商間即時聯繫平台,確保災害發生時能快速因應、迅速復原,維護南市產業永續發展。

Read More

台灣聲音登上哈薩克國際論壇 高大廖義銘教授以司法改革建構學術外交

台灣聲音登上哈薩克國際論壇,高大廖義銘教授以司法改革建構學術外交。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日前舉辦「憲政日三十週年國際研討會」,會議雲集當地政界、法學界菁英;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教授也是《當代法律》雜誌社長廖義銘,是唯一來自中亞與歐洲以外的外賓,不僅發表專題演說,更被安排坐上講台中央,成為會場最受矚目的學者之一。 廖義銘教授以「台灣與哈薩克憲政發展比較」為題,深入探討兩國憲政歷程的差異與司法改革經驗。他提醒各國應高度警惕「法律形式主義」的陷阱,強調:「法律應當保障人民權益,而不是成為政治的附庸。」這番話點出了法治與民主實踐的核心價值,引發與會專家熱烈討論。 他特別指出,台灣近年司法改革經驗不僅體現在制度創新,更在於如何避免法治被過度政治化。這樣的比較分析,也讓哈薩克學界對台灣的法治建設留下深刻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研討會中,幾乎沒有其他非中亞、非歐洲地區的學者與會,廖教授因此成為「唯一」的國際學術代表。他坦言,能站上國際講台是一份榮耀,更是一份責任:「我深知自己此刻不只代表個人,更是代表台灣的學術實力與國際形象。」這場研討會,讓台灣司法改革的成果被更多國際聽見,也再度驗證「學術即外交」的可能性。透過一名學者的努力,台灣不僅被看見,更在國際論壇中留下堅定的法治聲音。 在場的哈薩克學者與官員對他的演講表示高度肯定,而這場跨國交流,也被視為台灣在外交受限環境下,透過學術途徑展現國際存在感的重要突破。 同時,廖教授也分享出訪的體悟,他說「因遠行而懂得珍惜,因陌生而學會謙卑。當你真正珍惜所擁有的一切時,就會更敏銳於那些可能摧毀或剝奪一切的因素。」不僅反映了他在異國文化衝擊下的深刻感受,也成為他此行最寶貴的收穫。 廖義銘教授曾任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院長,長年致力於憲政、司法與法律教育領域的研究,同時也跨足藝術創作與出版;目前他擔任《當代法律》雜誌社長,持續推廣法律知識普及化,並關注國際司法議題。這次在哈薩克的演講,不僅是學術研究的分享,更是學術連結外交的實踐,讓「知識」成為跨越國界的外交橋梁。

Read More

高師大王校長出訪韓國姊妹校暨外交機構 深化合作與拓展國際接軌

高師大校長王政彥率團前往韓國中央大學等三所姊妹校,針對AI智慧校園、教育國際化與產學合作的高層交流。。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為深化與海外姊妹校的合作關係,並拓展全球教育與產學交流網絡,校長王政彥率團前往韓國,參訪中央大學、慶北國立大學及高神大學三所具代表性的學府,展開一系列針對AI智慧校園、教育國際化與產學合作的高層交流。 此外,訪問團亦拜會駐韓國臺北代表部丘高偉大使與駐釜山辦事處郭承凱處長,雙方就韓國大學國際化現況及華僑學校師資培育與實習合作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此行在學術交流層面,高師大與韓國三所姊妹校針對智慧校園建構、AI教育應用、產學聯合研究方向及師生雙向交流達成多項共識,校長王政彥指出,高師大正積極推動AI校園發展與國際鏈結,期盼與韓國夥伴共同探索人工智慧在教育場域的創新應用,攜手打造智慧學習與實務接軌兼具的教育模式。」,透過此行與韓國高校的交流,同步拓展至教育科技共同研究、教師短期交流與實習場域開發等領域。 外交鏈結方面,校長王政彥一行拜會駐韓國代表部,並就臺韓高等教育合作的潛能展開交流,雙方對於高等教育在數位轉型與國際化趨勢下的挑戰與機遇交換意見;丘大使則期盼未來臺灣與韓國大學間的合作模式更為多元與深入;拜會駐釜山辦事處與郭處長針對華僑學校教師培育、教育實習與文化輸出等議題交換意見。 校長王政彥強調,本次韓國出訪成果豐碩,不僅加深高師大與姊妹校之間的友好合作基礎,也為雙方未來推動跨國學術研究、人才培育與智慧教育創新奠定良好起點。高師大將持續秉持「本地紮根、全球連結」的發展理念,透過科技導向與國際合作,引領臺灣高等教育邁向更寬廣的未來。

Read More

高雄「大港青年實習媒合計畫」提供青年實習與培訓

「全球安聯」提供青年實習與培訓。(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市青年局持續推動「大港青年實習媒合計畫」,攜手在地高潛力企業培育新世代人才,國產牙根第一品牌「全球安聯」成功由傳統扣件產業跨足生技領域,因應高齡化社會龐大的醫療需求,積極引入青年實習與人才培訓,協助學子銜接專業技術,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動能。 「全球安聯」專注於牙根及醫材製造,在董事長張土火帶領下,由傳統扣件產業成功轉型跨足生技領域;由第二代接棒的總經理張雅欣,引入創新思維並積極推動數位轉型。面對人口老化帶來的植牙與口腔照護需求,公司啟動在地人才培育計畫,並結合「大港青年實習媒合計畫」,吸引青年學子投入產業實習,獲得產學界高度肯定。 總經理張雅欣指出,自一一一年起公司即加入「大港青年實習媒合計畫」,每年皆成功媒合多名青年加入團隊。透過產官學合作,不僅有助企業培育新血、創造就業,更為志在醫療生技領域的青年開啟契機,共創青年與企業雙贏。 青年局長林楷軒表示,企業願意投入青年培育,代表高雄產業正邁向良性循環,也呼應青年局推動產學合作的核心目標,未來期盼透過更周延的規劃,進一步強化實習媒合效益,協助更多青年找到適才適所的舞台,縮短畢業與就業之間的落差。 「大港青年實習媒合計畫」迄今已協助數千名青年找到適性實習機會,目前共有近一百九十家企業參與、釋出逾一千七百個職缺,將持續串聯在地產業與高潛力企業,協助青年開創職涯契機。凡設籍或就學於高雄市,年齡介於十五至廿九歲的青年,皆可透過「大港青年實習站」註冊帳號查詢職缺並投遞履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