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升溫 M痘增3例本土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於8月20日宣告,將M痘疫情之「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狀態再延長1年,疾管署28日表示,8月仍新增3例M痘確定本土病例,籲請符合接種條件民眾儘速完成2劑M痘疫苗接種。 國際M痘疫情持續蔓延,WHO建議各國要持續落實監測通報、強化相關防治科學研究、加強社區合作與投入防疫資源。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國內暑假期間為M痘疫情流行高峰,8月仍新增3例M痘確定本土病例,為20至40多歲男性(北部1例及中部2例),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經疫調發現皆為散發病例。 疾管署統計,我國自2022年6月23日將M痘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年8月27日累計確診483例病例(451例本土及32例境外移入),其中今年累積27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病例(中國2例、香港及泰國各1例),社區疫情傳播風險仍持續。 曾淑慧表示,接種疫苗為預防M痘感染最有效的方式,然而接種第1劑M痘疫苗14天後,疾病保護力僅約4成至8成,而完成接種2劑疫苗保護力則可高達9成。 疾管署統計,截至8月24日已有10萬1515人接種1劑M痘疫苗,其中7萬189人完成2劑疫苗接種,顯示仍有3萬1326人(占31%)待接種第2劑疫苗。 目前為暑假活動及旅遊旺季,仍處國內M痘流行高峰期,疾管署呼籲,符合M痘疫苗接種條件民眾儘速完整接種。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

Read More

魚刺扎胃壁膿瘍 翁胃鏡夾出

醫師羅清池提醒民眾,預防異物穿刺最好的方法仍是「細嚼慢嚥」與「選擇適當的食材處理方式」(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一名60歲男性病患因腹脹與胃口不佳持續一週,且病患有胃潰瘍與胃部手術病史,原以為是舊疾復發,經醫師檢查,驚見一根約3公分長魚刺刺入胃壁,已形成局部膿瘍。醫師以胃鏡異物鉗成功將魚刺夾出,病人術後迅速恢復進食,症狀徹底解除。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羅清池指出,該名病患雖無明顯腹痛,但因觸診壓痛與長期食慾不振,讓他懷疑有感染或阻塞,所幸及時安排檢查揪出元凶。若再延誤,魚刺恐導致胃穿孔、腹膜炎甚至敗血症,後果不堪設想。羅清池機警發現潛藏危機,精準安排檢查並成功移除魚刺,讓病人免於進一步的併發症與手術風險。 醫師表示,臨床上,魚刺、牙籤、小骨頭等尖銳異物,是常見但不可忽視的腸胃異物來源。文獻指出,約35%尖銳異物會穿刺腸胃黏膜,造成穿孔、出血或膿瘍。胃壁因其厚實,穿孔發生率雖不如食道與小腸高,一旦發生,常不易察覺,特別是年長者、糖尿病或既往有手術病史者,症狀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誤就醫。若未即時處理,感染擴散至腹腔,可能造成敗血症、膿瘍,甚至要開腹手術清創。 羅清池表示,此一案例能以內視鏡成功取出異物,避免開刀之苦,關鍵在於臨床警覺與即時處置。他也提到,多數魚刺穿刺個案中,病患並無異物吞入印象,因此醫師的判斷力尤為重要。 羅清池提醒民眾,預防異物穿刺最好的方法仍是「細嚼慢嚥」與「選擇適當的食材處理方式」。用餐時應專心,若不慎吞入異物,切勿用飯菜硬吞下去,那只會越吞越糟糕,應盡速就醫,以內視鏡安全移除異物,以免延誤釀禍。

Read More

大白肺非肺炎 竟是蛋白質沉積症

魏先生的胸部影像檢查有大片白影。(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40歲的魏先生體格健壯,從事搬運工作多年,但近兩年來肺活量明顯下降,時常出現間歇性暈眩,甚至有數次在搬運重物時,突然吸不到氣,胸口像是被重物壓住般喘不過氣來。前往診所檢查後意外發現肺部有大片白影,原以為是肺炎,接受肺部穿刺切片,確診為極為罕見的肺部蛋白質沉積症,醫療團隊採俗稱「洗肺」的「全肺灌洗術」治療,術後第3日康復出院,重拾健康與生活品質。 肺部蛋白質沉積症是一種肺泡內充滿蛋白樣物質,嚴重阻礙氧氣交換的罕見疾病。根據國外研究統計,蛋白質沉積症的發生率僅約百萬分之一。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作藍冑進指出,目前醫學對該病的病因仍未完全明瞭,推測與自體免疫系統異常有關。此疾病在早期常無明顯症狀,容易與肺炎、肺纖維化等疾病混淆,導致誤診與治療延誤,因此提高臨床警覺性至關重要。 針對此疾病,目前最具療效的治療方式為「全肺灌洗術」。藍冑進說明,洗肺需在全身麻醉下進行,使用雙腔氣管內管分隔雙側肺臟,讓醫師得以在維持一側肺臟正常通氣的同時,對另一側肺進行灌洗。臨床上通常先清洗結構較單純的左肺,視患者恢復情況,再於數週後灌洗右肺。過程中,醫療團隊會使用約10公升的溫熱生理食鹽水,重複灌注並抽出,徹底清除沉積於肺泡內的蛋白質物質。 藍冑進強調,「全肺灌洗術是一項跨團隊合作的高階技術,需仰賴胸腔內外科醫師、麻醉科、呼吸治療師與放射科團隊緊密配合,才能為病患爭取最佳的呼吸品質與生活重建機會。」 藍冑進提醒,民眾若出現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難、活動耐受力下降、胸悶或易喘等症狀,切勿輕忽。建議儘早尋求胸腔專科醫師的專業評估,以利及早診斷與介入治療。及時處置不僅有助於延緩肺功能惡化,亦能有效降低疾病對生活品質的影響,提升整體預後。

Read More

未成年七夕嘗禁果 恐增風險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迎接七夕情人節,國健署呼籲青少年,別因衝動或壓力做出不當決定,若未具備充分準備就提早面臨懷孕,不僅影響健康,也對未來的人生規劃造成長遠影響。 國健署指出,依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113年我國未成年生育人數為315人,而過早懷孕,不僅增加妊娠高血壓、貧血、早產等健康風險,也會造成學業、情感與工作等長遠影響,提醒青少年談變愛應有正確性知識以及自我保護觀念。 國健署強調,在生理方面,未成年孕婦生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可能會增加妊娠高血壓、貧血或難產等風險;對新生兒而言,也可能會增加早產或低出生體重的機會,這些狀況不僅危及媽媽健康,也可能影響寶寶一生的發展。 在心理方面,青少年正處於自我探索與價值觀養成的重要時期,對情感的理解與掌握仍有限,容易因一時情緒或同儕影響,而做出未經深思的決定。若發展成過度親密或依賴的關係,可能導致壓力、焦慮與感情困擾,甚至影響學習與人際關係的發展,對於自我認同與未來人生帶來長遠影響。 國健署署長沈靜芬提醒,生育是一生中重要的決定,青少年若未來有打算生育,建議可及早思考並納入人生規劃的藍圖中,並把握女性25歲至35歲、男性40歲前的黃金生育年齡,不僅有助於母嬰健康,也較能兼顧家庭、學業與職涯發展。

Read More

配方奶粉一半是糖? 食藥署闢謠

知名母嬰用品品牌宣稱「市售嬰兒配方奶粉含糖量超高,等於2大瓶可樂」,寶寶喝多恐過動。醫師批評是錯誤觀念。(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近期網傳「嬰幼兒奶粉一半以上是糖,因為很甜可能導致過動」引起家長的恐慌,食藥署28日闢謠指出,網傳並非事實,政府對嬰兒配方食品皆依食品安全相關法規管理,嬰兒奶粉的含糖量與母乳相似,已通報Meta公司下架該不實影片。 知名母嬰用品品牌日前發布影片宣稱,「一瓶奶粉有一半以上都是糖,等於2大瓶可樂」,如果寶寶喝了這麼多糖,腸道裡的益生菌會變少,容易出現過動問題,接著還直說「你的寶寶是餐餐喝珍奶」。影片內容引發外界討論,但也遭醫師批評根本是錯誤觀念。 食藥署指出,經查驗登記之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配方輔助食品及特殊醫療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共128項,每個產品皆符合嬰兒成長發育所需之營養需求,母乳每100毫升可提供乳糖含量6.7克至7.8克,配方嬰兒奶粉每100毫升可提供乳糖5.5克至7.7克,差異不大。 食藥署指出,1歲以下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作為母乳代用品,採取加強管理措施,要先依法向衛福部辦理查驗登記,並取得許可文件後,始得製造、加工、調配、改裝、輸入或輸出。目前經衛福部查驗登記的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共128項。 食藥署表示,支持以母乳哺育為優先,當無法餵哺母乳時,建議諮詢醫師、營養師或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員意見,就嬰兒自身狀況來選擇合適的嬰兒配方食品及正確的食用方法,沒有根據的傳言,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不要隨便輕易相信,並避免再轉傳親朋好友。 食藥署表示,網傳影片撥放內容,已涉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散播有關食品安全之謠言或不實訊息,衛福部食藥署28日已依消費者政策管道通報Meta公司下架處理。

Read More

腹膜透析+腎科經皮植管 翻轉洗腎人生

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團隊發表腹膜透析腎科經皮植管治療新模式成果。(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台灣末期腎臟病發生率高居全球首位,透析盛行率更是居高不下,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每年約有9萬名腎臟病人接受透析治療,但是病人選擇腹膜透析者僅約6000多人,比例未達1成。高雄長庚醫院響應國家推動腎臟照護與腹膜透析政策,28日上午舉辦記者會,分享腹膜透析腎科經皮植管治療新模式成果,讓病人擁有正常生活與治療雙贏。 54歲黃先生罹患糖尿病逾20年,2年前腎功能開始惡化,全身水腫,體內累積多達1萬毫升的水,體重也從52公斤爆增到72公斤。黃先生熱愛戶外活動,包括騎單車、拍飛機、聽音樂會,他想到要洗腎需長時間待在醫院,內心徬徨不安。 黃先生有次回診醫師向他提起腹膜透析,只要在家裡就能洗腎,他立刻答應,在醫師安排下,僅短短半小時就植入腹膜透析導管,之後每晚睡覺時順便進行腹膜透析,對生活影響不大,上班、出遊都不受影響。 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李文欽表示,院方推出創新打造腹膜透析免住院腎科經皮植管新模式,讓每位病人都能快速、安全啟動透析治療。 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鄭本忠指出,腹膜透析有便利、自由、安全3大好處,而傳統植管要開刀手術還需全身麻醉,但腎科經皮植管微創、局部麻醉而且免住院。 高雄市衛生局黃志中局長說,腎臟病照護是政府在推動「健康台灣」中很重要目標,全民健保編列逾新台幣4億元專款鼓勵腹膜透析,高市府將結合醫療院所持續提升市民對腹膜透析的認識與使用率。 高雄長庚醫院表示,腹膜透析腎科經皮植管至今已累計82例個案,領先南台灣,院方設有22名專科腎臟醫師、12名腹膜透析治療師以及8名營養師,可提供腎臟病人全方位服務。

Read More

專案教師遭任意不續聘 法院裁定訴訟期間繼續僱用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高教工會二十八日指出,萬能科技大學一名專案教師兼任教務處執行秘書,教學評鑑甚至取得滿分,卻於一一三學年度突然被告知不續聘。校方理由是業務減少,但後續卻又新聘二名專案講師和一名執行秘書,接替該名教師的工作。高教工會強調,專案教師在法制上非「免洗筷」,期盼學校不要再濫用與壓榨專案教師,以群體力量維護大專應有的勞動環境。 這名教師在高教工會、法扶基金會的協助下,向萬能科大提起確認僱傭關係應存在的訴訟,目前仍在審理中。桃園地方法院於七月底作出裁定,要求校方在訴訟審理期間,應依原聘僱契約繼續僱用並給付工資,確保專案教師的勞動權益。 高教工會表示,大專濫用專案教師,任意不續聘宛如「免洗筷」,然而最近一個案例中,法院裁定在訴訟期間可聲請「定暫時狀態繼續僱用」,避免學校恣意侵害教師的勞動權益。這項裁定是勞動事件法於民國一0九年施行以來,首例大專專案教師獲法院裁定「定暫時狀態繼續僱用」及給付工資,具有代表性意義。 高教工會提到,大專常以為可以恣意不續聘專案教師,或在聘任期間壓榨、逼迫超時工作。然而學校聘任的教師若從事繼續性工作,聘期應為「不定期契約」,若要解僱或資遣,須合乎勞動基準法的法定事由,否則就可能構成違法解僱。

Read More

楠西週五夜市 煮婦小確幸

每逢週五就是楠西夜市,許多家人的晚餐都選擇夜市美食。(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楠西區每週五是楠西媽媽們的小確幸,可以不用煮晚餐,大家都一起吃夜市打牙祭。林姓媽媽表示,今年初的大地震,震毀了楠西不少房子,夜市攤販特別到楠西來提供免費飲食,令人感動,部分公益攤販也已成為楠西夜市最受歡迎的美食。 今年初的0121大地震,震得楠西居民喘不過氣來,又逢農曆春節期間,不少居民只能睡在車上,或者搭帳蓬,過了一個鮮少人問津的農曆年。如今,慢慢挺過地震帶來的無處安身,只是日前又陸續發生多起震央在南化等山區的地震,震到部分楠西人懷疑是否還能繼續在楠西安身。 楠西居民指出,日前地震發生時,就有人拍到曾文水庫出現漩渦,且足足有半小時之久,臆測水庫底是否破了洞才讓水不斷流入?也有居民猜測,近二年水庫常有滿庫情形,不知地震與水庫滿庫有無關連?希望政府能正視並調查研究,尤其外國已有水庫是否誘發地震的相關研究。 楠西人還在地震的陰影中,不過,每逢週五夜市,正是楠西媽媽們的小確幸,可以不用煮晚餐,全家人都樂於吃夜市美食。 林姓媽媽指出,年初大地震之後,夜市有多個攤商們都來到楠西支援餐飲,讓他們很感動,楠西的媽媽們也會選擇每週五向這群公益攤商們購買美食當晚餐,一來感謝他們在楠西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再則還可以不用煮晚餐,享受難得的清閒。

Read More

安平靈濟殿8/31孤棚祭 推2亮點

安平區靈濟殿今年孤棚祭,推出「豬仔會」活動,入會者除可獲撲滿小豬一隻外,並附贈由高功道長加持的「補運金」符,象徵好運與財源。 (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安平區靈濟殿將於卅一日舉行一年度的孤棚祭,今年推出「青少年導覽」與「豬仔會」兩項活動,其中「豬仔會」今年推出限量八十八個名額開放「入會」,入會者除可獲撲滿小豬一隻外,並附贈由高功道長加持的「補運金」符,象徵好運與財源。 靈濟殿表示,早期港仔尾社民間互助會,為籌備孤棚祭供奉的全豬敬品。為延續先民團結精神,推出「豬仔會」文創撲滿,並加上「只進不出」的符令與文化導覽QR碼,兼具宗教象徵與教育推廣功能。 今年推出限量八十八個名額開放「入會」,每名入會金一百元,並附贈由高功道長加持的「補運金」,象徵好運與財源,希望會員明年能帶著裝滿錢幣的撲滿,參加孤棚祭。 至於「青少年導覽」方面,靈濟殿今年首度與安平國中本土語文化社合作,舉辦孤棚祭主題導覽培訓。以往解說多由專業老師擔任,今年則將由國中學生擔綱導覽,為民眾介紹孤棚祭的歷史與文化。 老師表示,學生們雖然缺乏實務經驗,但在培訓過程中積極投入,展現出高度責任感與榮譽心。屆時將由學生分組導覽六大主題,並搭配體驗活動,寓教於樂,兼具深度與趣味。 靈濟殿主委何志章表示,透過「青少年導覽」與「豬仔會」的創意結合,讓傳統祭典更貼近現代生活。安平公所區長蕭泰華指出,青少年參與地方文化傳承意義深遠,不僅讓暑假更加充實,也展現了安平在地文化薪火相傳的力量。

Read More

安南心衛中心成立 造福7行政區

台南市成立第五個心理衛生中心,安南區心衛中心服務七個行政區約卅五萬人。(衛生局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第五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廿八日在安南區正式成立,由市長黃偉哲及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陳柏熹等人共同揭牌啟用。安南區心衛中心服務範圍包括安南、安定、西港、佳里、七股、將軍、北門等七區,可服務約卅五萬人口,服務內容包括心理諮商、團體治療、自殺防治、網絡資源連結等等。 黃偉哲表示,安南區心衛中心前身為舊安順派出所,感謝衛福部經費支持及市府編列經費,將老舊空間活化運用,經過結構補強及修繕,改造為清新明亮的心衛中心。 設置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象徵市府對市民心理健康服務已邁向新的里程碑,要讓服務更到位、更有感,讓有心理困擾及精神疾病的個案及家庭都能獲得及時的、完整的服務,建構更完善的社會安全網。 陳柏熹說,行政院為強化民眾心理健康,提升社區心理衛生服務的可近性,布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為「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的工作重點,希望讓民眾就近獲得心理健康資源,協助精神病友能於社區穩定生活、復歸社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