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市消防局提升急救應變能力

消防局提升第一線救護人員急救應變能力。(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為提升第一線救護人員在高風險環境下的急救應變能力,基市消防局於九月一、二日以及九月八、九日,分兩梯次舉辦「戰術緊急傷患課程」(TECC),透過專業及實戰訓練,強化在戰術場景中面對重大創傷時的處置與協作能力。 TECC課程是一門專為高風險環境下,為急救人員、軍警及特勤隊員所設計的課程,目的是讓學員能在複雜且危險環境中,迅速有效的處理創傷與執行急救任務,以提升存活率並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課程內容分為三大階段,「直接威脅照護階段」、「間接威脅照護階段」及「後送照護階段」。從教導學員在危險場域中,如何進行自我保護、迅速止血與安全撤離;到相對安全場域下,進行氣道管理、大出血控制、呼吸支持、休克防治與藥物應用;再到安全後送階段時,落實生命徵象監測、傷患分類與後送準備,全面提升急救實務效能。 課程中特別規劃「情境模擬演練」,包含大出血控制(使用止血帶、填塞式止血)、外科氣道處置(環甲膜切開術)、骨盆固定帶應用、氣胸空針減壓與保暖防失溫等技術操作。依據MARCH的急救流程為核心進行系統化訓練,培養學員高壓下冷靜判斷與精準操作的能力。 消防局長游家懿表示,近年來複合式災害與大規模事故頻傳,戰術醫療的概念已成為全球救護訓練的重要趨勢。透過強化訓練,增進第一線人員的救護技能,提升團隊協作與任務整合能力,縮短緊急救護的黃金反應時間,落實「戰術醫療一體化」效益,進而提升民眾的存活率。

Read More

竹市國際失智月系列活動起跑 9處失智據點及10間日照中心照護5778名患者

新竹市長照管理中心以「樂智同行,憶路共伴」為主題辦理系列活動,十一日在建華市民活動中心舉辦「記憶存摺」啟動儀式,守護長輩珍貴的記憶。(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為響應九月國際失智月,新竹市長照管理中心以「樂智同行,憶路共伴」為主題辦理系列活動,十一日在建華市民活動中心舉辦「記憶存摺」啟動儀式,象徵將社會的關懷一點一滴累積,守護長輩珍貴的記憶。 新竹市長照中心表示,據衛福部統計,全國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每一百位中約有七點九九人可能罹患失智症,推估竹市約有五千七百七十八人,由於失智症平均病程長達八至十年,對家庭造成長期照顧壓力。 新竹市長照管理中心以「樂智同行,憶路共伴」為主題辦理系列活動,十一日在建華市民活動中心舉辦「記憶存摺」啟動儀式,守護長輩珍貴的記憶。(記者曾芳蘭攝) 為持續推動失智照護與長照服務,目前竹市已設立四間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提供專業照護諮詢、個案管理與資源轉介,今年已服務一千二百三十八個家庭。另外,更擴增九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及十間日照中心,協助長輩延緩退化、維持生活參與,同時設立三處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單位及多元喘息服務,讓失智者與照顧者都能獲得完善的照顧與喘息空間。 衛生局說明,雖然失智症尚無根治方法,但透過健康促進、及早診斷與妥善照護,仍能有效延緩退化,並提升患者與家庭的生活品質。今年系列活動五大主題內容包括「瑞智啟航,友善力Level Up」失智友善體驗課程、「動吃結合,遠離失智」健腦飲食及體適能課程、「失智症神隊友培訓班」失智照護人員訓練課程、「憶外的挑戰,有愛來共伴」社區活動及「安心守護不迷航」預防失智長輩走失與詐騙宣導講座等,從知識學習、情感理解到實際行動,全方位協助民眾認識失智症。 衛生局建議民眾、預防失智從健康生活習慣開始,多動腦、規律運動、均衡飲食、積極參與社交活動並維持適當體重,提升保護因子;同時也要控制血壓、血糖與膽固醇、避免頭部外傷、不抽菸並遠離憂鬱,以減少危險因子,從日常做起,落實健康生活型才能延緩失智、守護記憶。 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醒,凡實際居住竹市且年滿六十五歲以上失能長者、五十歲以上失智症、五十五歲以上失能原住民及失能之身心障礙者,若有失智症照顧及長照服務需求,可向竹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或至網站 ( https://ltc.hccg.gov.tw/ ) 提出申請,亦可電洽長照專線一九六六將有專人提供服務。

Read More

竹市疫苗預約系統9/23啟用 疫苗接種E指搞定

新竹市政府建置「新竹市疫苗預約系統」,十一日上午在市府大廳舉辦《疫起來預約,健康不漏接》系統上線發布會。(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為提升市民疫苗接種的便利性,新竹市政府建置「新竹市疫苗預約系統」,十一日上午在市府大廳舉辦《疫起來預約,健康不漏接》系統上線發布會。代理市長邱臣遠宣布,該系統將於九月二十三日正式啟用,並結合全市三十七家醫療院所共同提供接種服務,市民可透過簡單、快速、便利的線上預約管道 (https://e-vac.hcchb.gov.tw/),輕鬆完成預約。同時,系統亦已串聯「新竹通」App,讓市民能更即時掌握接種資訊,確保防護力不中斷,健康守護再升級。 邱臣遠表示,隨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COVID-19 疫苗預約平台退場,市府積極打造專屬於新竹市的疫苗預約系統,確保市民在需要時仍能方便安排接種。民眾只要透過電腦或手機,即可輕鬆查詢可預約的時段與地點,並即時完成預約,省去往返奔波的時間。同時,也協助醫療院所更有效安排人力與資源,提升整體服務效率。 未來市府也將持續擴大醫療院所加入,透過「智慧選項制」完善數位健康照護,不僅能滿足市民日常防疫的需求,未來也將持續串聯更多醫療資源,全面優化健康服務,打造更完善的守護網絡。 衛生局表示,為鼓勵市民踴躍使用並熟悉平台操作,新竹市疫苗預約系統將於九月十一日至二十二日試營運期間,在三個行政區陸續舉辦推廣活動,邀請民眾踴躍參與,相關活動訊息將公布於新竹市衛生局網站 ( https://dep.hcchb.gov.tw/ ) 凡參與推廣活動的市民即可獲得限量精美小禮。市府亦透過多元管道,加強宣導,以提升市民熟悉疫苗預約系統之使用,期能讓民眾在生活中,享有便利實用的疫苗預約接種服務。 衛生局說明,目前竹市已有三十七家合約醫療院所加入疫苗預約系統,並持續邀請更多單位參與,安全、便利、就近的接種環境。九月二十三日起,市民可透過專屬網站 ( https://e-vac.hcchb.gov.tw/ ) 預約接種,享受更即時的健康服務體驗。

Read More

清大以助慢飛兒建置太陽能烘乾香草 AI智慧監測讓兩天縮短為3小時

新竹市愛恆啟能中心與清大高速網路實驗室 RENAISUN 團隊合作,共同建置「太陽熱能低碳永續乾燥示範基地」,協助小農提升農產品的品質。(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愛恆啟能中心與清華大學高速網路實驗室 RENAISUN 團隊合作,共同建置的「太陽熱能低碳永續乾燥示範基地」十一日正式啟用,這項計畫結合太陽能與 AI 智慧監測,不僅能協助小農提升農產品的品質,更讓愛恆的慢飛兒參與其中,學習並體驗從農作到加工的完整過程。 新竹市愛恆啟能中心與清大高速網路實驗室 RENAISUN 團隊合作,共同建置「太陽熱能低碳永續乾燥示範基地」,協助小農提升農產品的品質。(記者曾芳蘭攝) 愛恆啟能中心董事長戴耀賽表示,愛恆一直以「陪伴成年身心障礙者成為社會生產者」為宗旨,並積極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推動「環保、愛地球」的行動。過去在樂活園種植的香草植物,必須仰賴電熱烘乾,往往需要兩天時間且耗電量龐大,限制了產能。今年三月起,愛恆攜手清華大學 RENAISUN 團隊,規劃建置「太陽熱能低碳永續乾燥示範基地」,讓香草能以太陽能熱能快速乾燥,僅需三個小時就能完成,品質穩定、節能減碳。 戴耀賽笑著說:「慢飛兒辛苦採收的香草,有了高品質的成果,不僅提升了工作量能,增加了農務收益,也讓他們的臉上多了更多自信的笑容!」 RENAISUN 團隊主持人清大教授黃能富指出,農民長期面臨辛苦栽種、卻因乾燥耗能與不穩定導致效益不彰的困境,於是他帶領團隊投入兩年研究,研發太陽熱能設備,並導入 AI 智慧控制。這次與愛恆的合作,成功打造「太陽熱能低碳永續乾燥示範基地」,不僅展現科技提升農業價值的可能性,更實踐節能減碳的目標,推動農業永續發展,同時促進農民與弱勢族群的社會共融。 愛恆中心的愛恆樂活園不只是農場,更是愛恆慢飛兒的學習園地,他們將香草植物從種植、採摘、分類、烘乾到包裝,一步步認識農產加工,也能透過簡易操作介面與 AI輔助,實際參與乾燥流程,這讓身心障礙者與新手農民都有機會投入,落實CRPD「公平參與、機會平等、權益保障」的國際身心障礙權益公約精神。

Read More

海科館《沉藍的憂鬱》 14日開放民眾免費觀影

《大洋的召喚》系列紀錄片,二部曲《沉藍的憂鬱》將於九月十四日(日)在海洋劇場免費登場。(海科館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今年與海委會合作辦理「海洋教育多元推展計畫」,邀請曾榮獲七座金鐘獎肯定的生態紀錄片主持人舒夢蘭團隊,於海科館海洋劇場舉辦《大洋的召喚》系列紀錄片特映暨映後座談會。首部曲《尋找花小香》特映會已於八月三十一日圓滿落幕,獲得熱烈迴響,備受期待的二部曲《沉藍的憂鬱》將於九月十四日(日)在海洋劇場免費登場,這部份片曾榮獲二0二二年第五十七屆金鐘獎一般節目類攝影獎肯定,開放民眾一同感受海洋的震撼與美麗。 導演舒夢蘭說明,身為海洋國家子民,影片拍攝歷時七百多天,以台灣海洋作為場景,台灣兩大保育類野生海洋動物-鯨豚與海龜作為敘事主角,以宏觀視野紀錄浩瀚生命。在海科館的8K海洋劇場播映,更能帶領觀眾的眼與心,突破島嶼限制,遨遊於開闊深邃的太平洋深海!藉此喚醒每一個台灣人對海洋生態與生命的情感與憐惜,促使眾人反思如何透過生活中的行動,從源頭守護這片孕育生命的海洋! 海科館館長王明源表示,海科館近年與知名金鐘團隊合作放映海洋教育影片,開創推廣海洋教育的新模式,成功拉近民眾與海洋的距離。同時,海科館已升級海洋劇場的影音設備,藉由8K超高畫質與沉浸式音響設備,為觀眾帶來如同親臨海洋的震撼體驗,期望未來能為更多在氣候變遷、海洋環境與生態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及影像紀錄,提供最佳的播映與展示平台。 《沉藍的憂鬱》特映暨映後座談會將於九月十四日(日)下午兩點在海科館海洋劇場舉行,活動免費入場,名額有限,額滿為止,海科館歡迎所有關心海洋生態的朋友踴躍參與,一同為台灣海洋的永續盡一份心力。詳細活動資訊可參閱海科館官網(https://www.nmmst.gov.tw/chhtml/newsdetail/556/9914)。    

Read More

桃園市環保局首創五五+環教樂齡遊 專屬行程開放報名

桃園市環保局首創五五+環教樂齡遊,專屬行程開放報名。(環保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因應高齡社會來臨,桃園市環保局特別推出全國首創「環教樂齡‧永續同行-五五+環境教育樂齡遊」,專為五十五歲以上市民量身設計,開放兩梯次共六十六名額,帶領樂齡朋友深入在地環教場域,體驗結合自然、人文與永續的深度之旅。活動全程採無紙化報名,第一梯次於九月十二日上午九時開放三十六位名額,第二梯次於九月二十二日上午九時開放三十位名額,詳情請上「桃園市環教全球資訊網」查詢。 桃園市環保局首創五五+環教樂齡遊,專屬行程開放報名。(環保局提供) 環保局指出,桃園市五十五歲以上人口已突破七十一萬人,占全市人口約百分之三十,樂齡世代不僅擁有充裕時間與人生智慧,更是推動環境永續的重要力量。透過此次專屬設計的遊程,讓參與者能以舒緩步調、互動體驗深化對環境的理解,並將所學帶回家庭與社區,成為永續理念的傳承者與實踐者。 環保局表示,首梯次將於九月二十三日出發,以「自然與文化共融之旅」為主題,走訪八德埤塘自然生態公園與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安排專業導覽與生態觀察,體驗濕地生態與文化資產的共存之美。第二梯次則於十月十六日舉行「人文與水利永續之旅」,參訪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與石門水庫,透過原民文化導覽與水資源永續學習活動,深入理解自然資源的循環價值。 環保局強調,樂齡世代在家庭與社會中長期扮演「榜樣」與「傳承者」角色。本次活動不僅是旅行,更是一次行動學習。環保局誠摯邀請五十五歲以上市民踴躍報名,名額有限、機會難得,讓樂齡世代成為守護環境、推動永續的重要推手。

Read More

南部現本土登革熱 桃園衛生局呼籲民眾清除積水容器

南部現本土登革熱,桃園市衛生局呼籲民眾清除積水容器免生病也免受。(衛生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國內南部地區出現本土登革熱疫情,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一一四年截至九月十一日全國共有一百七十八例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本土十二例,境外移入一百六十六例,而桃園市共有二十四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提醒民眾外出旅遊後應進行自主健康監測十四天,出現登革熱疑似症狀(如頭痛、發燒、後眼窩痛、出疹、骨頭和肌肉疼痛等),可前往桃園市提供登革熱NS1快速檢驗試劑的醫療機構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醫師進行診斷,醫療機構的資訊可至衛生局網站(https://reurl.cc/pYoVxd)查詢。 部現本土登革熱,桃園市衛生局呼籲民眾清除積水容器免生病也免受。(衛生局提供) 衛生局十一日表示,上週桃園市確診一例來自印尼境外移入病例,於接獲通知後針對活動地周圍五十公尺範圍進行孳生源巡查及清除作業,並完成該區域之化學防治。衛生局呼籲民眾加強日常生活環境管理,近期各地氣溫偏高,常有午後雷陣雨,易造成環境積水導致病媒蚊孳生,民眾須持續落實「巡、倒、清、刷」及環境管理,加強巡視住家戶內外環境,每週刷洗容器內壁,清除不使用的容器,降低病媒蚊傳播風險。 為避免登革熱疫情傳播,桃園市政府已於六月一日公告「桃園市防止病媒蚊孳生,預防登革熱、屈公病及茲卡病毒感染症之孳生源清除防疫措施」,如未主動清除積水容器及積水處,導致孳生病媒蚊幼蟲(孑孓),違反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三千元至一萬五千元罰鍰,目前已針對病媒蚊孳生源總計開立十三件登革熱違規稽查單,並依法進行裁罰,呼籲民眾多加注意住家周遭環境,避免受罰。如有任何登革熱防治的疑問,可撥打市民諮詢服務熱線一九九九或防疫專線0八000三三-三五五洽詢。

Read More

亞太永續行動獎盛典今登場 中市建設局獲雙金雙銀創歷年最佳紀錄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十一日舉辦「2025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頒獎典禮,台中市政府推動永續城市建設成果豐碩;其中,建設局以「中央公園—綠肺之心‧共融之城」及「台中綠空廊道—舊鐵路重生與永續未來」榮獲雙金、雙銀四項大獎殊榮,創下歷年最佳紀錄,充分展現台中市在永續發展領域的國際級水準。 今年建設局提報的兩大計畫均獲高度肯定。其中,台中綠色核心「中央公園—綠肺之心‧共融之城」以SDG15為主題,榮獲亞太永續獎及台灣永續獎「雙金級」殊榮。 中央公園以大規模綠化與生態保育為核心,提升綠覆率、營造多元棲地,並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栽植台灣原生樹種,打造環境教育基地;同時引入雨水收集與生態排水系統,採用低碳建材與透水材料,全面落實永續理念,近期更導入「台中美樂地計畫」,打造綠色休閒與全齡友善共融場域。其中,新啟用的「飛行美樂地」遊戲場設有安全、多元的遊具兼顧兒童、長者及身障人士需。 此次提報SDG9「台中綠空廊道—舊鐵路重生與永續未來」榮獲亞太永續獎及台灣永續獎「雙銀級」獎項,透過活化廢棄鐵道,結合綠覆、低碳交通與休憩空間,不僅改善都市熱島效應與生物多樣性,也串聯自行車道、人行步道及公共運輸節點,打造友善低碳生活環境。

Read More

全國最大型假日跨校選修課程「優遊台中學」

一一四學年度第一學期優遊台中學正式啟動。(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推動全國最大跨校選修免費假日課程「優遊台中學」,一一四學年度第一學期展開。教育局十一日於忠明高中邀集開課單位代表及獲教育局頒發十八達人修課證書的學生等近百人到場,見證「優遊台中學」跨校選修課程邁入第十年的榮耀與成果;活動向大學及社教館院等協力單位頒發感謝狀,頒發證書給修課時數達標的學生。 教育局長蔣偉民說,「優遊台中學」自一0五學年度開辦,最初僅有九所學校、九門課程起步,擴展至涵蓋台中市高中職、大學及社教館院等,每學期高達五十餘個開課單位,提供上百堂豐富課程。中部地區國三至高三學生自由跨校選課,展現自主探索的能量。 「優遊台中學」費課程正是縮短城鄉差距、照顧偏遠及弱勢學生的重要措施。課程內容兼具科學、人文、藝術等多元面向,融入社會共融的理念,教育精神向外擴散。 教育局說明,一0五學年度開辦以來,修課人數從最初的二二七人次,成長至一一三學年度已有六四五八人次報名參與,修課規模呈現數十倍的成長。建構「優遊台中學」假日免費學堂,服務台中、彰化、苗栗及南投地區的國中、高中學生。 學期課程由十二個社教館院、十所大學及二十五所高中職學校聯手開設,包括台中國家歌劇院、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台灣美術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台中文學館、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台中捷運公司、阿聰師芋頭文化館及寶熊漁樂公司等,依據教育政策與學生需求進行滾動式調整,規劃七十五門課程,橫跨十八大學群,展現跨域與多元的特質。

Read More

台中機場快線提供出國旅客熱門選擇 打造四通八達國際接駁網絡

  台中國際機場捷運文華高中站,機場快線提供民眾快速往返機場與市區。(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七月底開通的機場快線「台中國際機場-捷運文華高中站」公車路線特依航班起降時段精心規劃班次,發揮客運量效能。交通局統計,通車一個月來,往返捷運文華高中站與台中國際機場的旅客占整體運量達百分之五十一點二,展現新路線啟用的成效與潛力,目前機場聯外公車路線已達二十條,提供四通八達的公共運輸網絡,方便出入境旅客搭乘。 交通局長葉昭甫說,台中國際機場是中部地區的重要國際門戶,市府積極推動機場聯外接駁公車,先前機場往返清水、梧棲地區有一二三、一二八、一八二、一八三、一八五、一八六等路線,往返台中市區則有六十九、一五六、三0二、三五七、五00等路線,另前往龍井、大肚、沙鹿、大甲地區亦有九十七、一六二、二三七、六七九等公車服務,總計共十九條公車路線,提供市民通勤服務,也便利國內外旅客進出台中。 葉昭甫表示,新上路的機場快線與十九條行經機場的公車路線,總計有二十條機場聯外公車路線,每日發車近五百個班次,為讓出入境旅客可快速往返機場及市區,交通局推出機場快線「台中國際機場-捷運文華高中站」公車路線,機場快線上路以來,旅客僅需在捷運文華高中站轉乘即可直達機場,節省時間與交通成本,大幅提升公共運輸的便捷性。 葉昭甫說,隨著台中國際會展中心及綠美圖陸續啟用,機場快線依原先規劃配合停靠,其中「綠美圖(中科路)」站已於八月底增設停靠站點,結合轉運、藝文、觀光與商務功能,擴大服務效益,打造完整的都市型接駁系統。將來市府會結合智慧型站牌和即時車況資訊,提供更便捷且友善的國際接駁環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