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縣張君雅小妹妹真人版暖警廣播找回女童

張君雅小妹妹真人版,暖警沿路廣播找回女童,抱起女童安撫其害怕的情緒。(記者鄭錦晴翻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一名三歲大的女童和家人一同外出逛街,不料竟趁家人沒注意時偷溜到附近店家閒逛,家長因遍尋不著向警方報案協尋;員警在附近遍尋未果後,靈機一動,使用「張君雅小妹妹方式」,在巡邏車上沿路廣播尋找,才終於找回女童,讓一家人團圓。 台東警察分局中興派出所警員執行巡邏勤務時,接獲民眾報案有女童走失,立即趕往現場,只見一名女子神情慌張的說,她三歲大的女兒走丟了,員警在詢問女童的姓名及穿著特徵,便開始在附近找尋。 但員警來回找了許久,都沒有發現女童的身影,於是靈機一動,利用巡邏車廣播找人。果真,附近店家一聽到廣播,發現是在店內閒逛的女童,馬上把女童帶到員警身旁。 女童看到是警察叔叔,小小的手緊緊牽著,員警於是把女童抱起來,安撫她害怕的情緒,交給焦急的家人。 張女說,她帶家人一同外出遊玩,女童趁家人不注意便偷跑到一旁的店家,感謝員警的幫忙找回愛女。員警也叮嚀女童,不要因一時貪玩而獨自離開家人身邊。 台東分局提醒,家人出遊,家長一定要多加留意孩童,不要輕易讓孩童離開視線,避免發生走失情形,並應在孩童身上配戴留有聯繫方式及姓名的隨身物品,萬一走失時,才能讓熱心民眾或警方迅速到聯絡家人。

Read More

竹縣議員羅美文關心新竹工業區塞車問題  縣長以短中長期規劃改善

竹縣議員羅美文關心新竹工業區塞車問題,他說這不僅僅是交通問題,更是工時過長問題。(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議員羅美文十九日在縣政總質詢時,針對湖口鄉新竹工業區每到交通尖峰時刻,大量車流造成長期交通堵塞問題,上班族需每日提早出門才能避開車流,塞車不只是交通問題,無形中增加勞工工時與過勞問題,要求縣府改善工業區塞車問題。 羅美文議員說,塞車特別嚴重的係工業區內的軍功路與中湖路涵洞、榮光路進入中華路、榮光路與工業五路及勝利路,以及明新科大往工業區的榮光路與三民路及三民南、光華路與國道交流道口等交通瓶頸路口,縣府除新闢道路工程外,應加緊完成大眾交通接駁路線整併優化,並將既有廢棄水溝拓寬,以增加道路路幅。 縣長楊文科表示,目前高公局持續規劃五楊高架楊頭延伸工程,減少國道一號湖口交流道車流量,縣府對於湖口工業區交通改善檢討,進行短、中、長期規劃,以長期來說,並將榮光路拓寬、台一線替代道路、縣道一一七線改善與褒忠路拓寬計畫匡列為區域路網規劃,以實際解決湖口交通壅塞問題。 短期改善交通方案,交旅處指出,將在榮光路中華路口、榮光路鳳工三路口、榮光路國強街路口,就現況道路寬度內,調整增加一車道,以及配合車道調整交通號誌等,調整後可稍微疏解近路口處之車流。 另外,公共運輸方面,除了既有的通行湖口工業區與高鐵新竹站的快捷五號,也委託顧問公司針對全縣公車路網進行檢討及規劃,未來分期分區預計推出竹北到新豐、湖口的支線公車,連結竹北、新豐、湖口火車站,透過連接重要大眾運輸節點,以提供民眾通勤及通學需求。  

Read More

官學合作提升防災能量 新北與銘傳簽署合作備忘錄

新北市政府與銘傳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與銘傳大學十九日於市府行政大樓九樓災害防救辦公室簽署合作備忘錄,由市長侯友宜與銘傳大學李銓總校長及沈佩蒂校長等人代表簽署,結合防災研究與實務應用,促成官學合作,讓防災邁向下一個里程碑。 侯友宜表示,銘傳大學是亞洲第一個跟美國認證的大學,謝謝校方跟新北市簽署合作備忘錄,結合學術與第一線的新北市所有救災救護弟兄們,讓他們在實務的過程當中也有學習的領域,新北市曾發生多起重大災害,像早期的八仙塵爆、蘇迪勒颱風,以及最近的虎豹潭事件等等,這一次備忘錄的簽署,讓新北市的救災的能力能夠更進一步,也讓防災的防護能量因為有學術的加入更能夠提早預警的機制,讓大數據的分析跟學術結合在一起,新北市成為一個防災最有能力的城市。 新北市政府與銘傳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記者蔡琇惠攝) 消防局表示,新北市政府向來對於災害防救工作的投入不遺餘力,也獲得行政院災害防救訪評連續九年第一的成績。但市府團隊並不以此為自滿,一方面運用最新的智能科技精進擴充市府災害應變中心軟硬體及系統功能,另一方面則是訓練第一線區公所層級人員對於緊急事故處理的防救災知能,以因應現今各項災害及事故頻仍並達成市府迅速有效率地處置各項狀況的目的。 除了自身體制及SOP的建立之外,更是積極尋求學界的奧援,為使災防承辦人員能透過有系統學習災害防救知識,銘傳大學首創規劃災害防救學程可以提供新北市的公務人員相關在職進修課程,雙方的合作,結合防災研究與實務應用,讓研究更貼近實際需求,而研究成果亦會提供給新北市政府作為未來擬定政策時做為參考規劃之方向,形成官學雙向交流,藉此培育災害防救人才,提升國家之災害韌性。  

Read More

光復鄉國土綠網串聯 九河局辦理成果分享交流

西富國小師生在馬佛溪進行銀合歡移除、河道挖掘、生態資源探索等體驗。(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水利署第九河川局昨日在光復鄉辦理馬佛溪及花蓮溪上游河川生態廊道與國土綠網串聯成果分享交流。活動由九河局與花蓮林管處萬榮工作站,結合在地西富國小師生約六十人,一同在馬佛溪進行銀合歡移除、河道挖掘、生態資源探索等體驗,讓師生獲益良多。 九河局長謝明昌表示,馬佛溪及花蓮溪上游河川生態相當豐富,但灘地有數量龐大的外來種植物銀合歡,具有排它性且會導致林相單一化,有必要加以移除,並種植原生樹種,讓河川濱溪更自然更有生命力。本次共學開啟與周圍在地社區及學校認識馬佛溪,及理解銀合歡帶來的影響,並讓社區與學生試操作利用挖通舊河道,活化流路,使其降低馬佛溪大面積銀合歡優勢。 另外,昨日下午九河局舉辦交流平台會議,和二十五個夥伴單位討論回顧馬佛溪與花蓮溪上游這二年來河川生態廊道復育方成果,期盼找回河川生命力、讓居民與溪流「河好如初」,並將持續攜手更多公私部門及學校來結合資源,共同行動維護河川廊道的生命力與生態系服務功能,維護棲地品質與串連生態網絡,達成水環境及國土生態綠網永續發展的目標,造就人與環境的和諧。      

Read More

員林農工學生全國技藝競賽獲青年組花藝職類第二名

彰化縣員林農工學生蔣煜倫(中)參加全國技藝競賽獲青年組花藝職類第二名。(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彰化縣員林農工參加第五十一屆全國技能競賽,學生蔣煜倫獲青年組花藝職類第二名、葉晉佑獲工業機械修護第五名。蔣煜倫不只獲得六萬元獎學金,能以技優保送方式升學國立科大,明年還可再參加國手選拔,有機會在一一三年前往法國里昂參加國際技能競賽。 蔣煜倫說,今年花藝職類競賽主題是「婚宴」,三天之內要做六種不同型式的花藝,並且要融入綑綁、黏貼與穿刺等技巧,再加上是自由創作,每一種構思都要耗費許多心力,壓力很大。 蔣煜倫說,在新娘手捧花與新郎胸花部分,選手必須以重組花方式做出符合志玲姐姐的白色婚紗。他一看照片,便決定用象徵純潔的白以及在東方代表尊貴的紫,表現志玲姐姐單純與優雅的氣質。將花語中表達「愛情」的玫瑰與「真誠不變的愛」的洋桔梗拆解重組後,做出一朵以白色為底、深紫勾勒線條的新郎胸花,及一束以白色與淺紫搭配而成的新娘手捧花。 他說,餐桌花是拿下致勝高分的項目。主辦單位特別提供一塊台灣杉做為花台,他靈機一動,將台灣杉木台做為主要呈現重點,便先用電鑽在木板上打洞,以細鐵絲將玻璃試管逐一綁好,再用粗鐵絲在板子上綁紮出圖案,沒想到竟讓裁判驚艷。 校長林玉芬表示,學校重視培育與選拔優秀技能的學生,希望選手們精益求精,努力朝國際技能舞台邁進,並申請各項計畫協助學生到海外學習技藝。  

Read More

議會考察流音中心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甫開幕及展開正式營運,議會教育委員會前往考察,召集人童燕珍要求文化局配合觀光局納入景點,展現高流多元化功能。 (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甫開幕及展開正式營運,議會教育委員會十九日前往考察,委員會召集人童燕珍要求文化局配合觀光局納入景點,展現高流多元化功能;李雅芬議員建議連結餐飲和住宿,提升活動效益。 議會教育委員會第一召集人童燕珍及第二召集人李雅芬針對高流中心進行考察。高流中心指出,高流充分展現四區四特色,最受矚目的鯨魚群場館,目前已有四隻鯨魚完成招商,進駐廠商多為影視音產業,希望未來能有餐飲業進駐,將人潮留在園區。 教育委員會議員關切園區維護及整體營運情形,李雅芬議員建議文化局和高流中心透過活動連結在地餐飲與住宿服務,提升效益,例如,配合鹽埕區傳統小吃美食及左營區蓮池潭文化觀光行程,帶動全市觀光產業。 童燕珍議員則說,高流中心仍有二隻鯨魚和五隻海豚群有待招商,希望儘速完成,以利展現多元的展演、休憩及觀光功能;她認為,高流中心仍有努力的空間,希望文化局要加把勁,並與觀光局配合將納入高流觀光元素推動行銷,除提供市民展演和休憩的服務,更吸引外來觀光人潮。 童議員和李議員並前往位於第一隻鯨魚的MR沉浸式劇院「夢境現實」親自體驗,戴上智慧MR眼鏡,體驗混合實境的互動,二位議員希望文化局努力將高流中心推動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展演場域核心。

Read More

彰化縣花卉消費措施網路人氣票選 田中等七個農會獲獎

彰化縣促進花卉消費措施網路人氣票選出七個農會,王惠美特別頒獎感謝!(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防疫期間彰縣府推出「遠距賞花」,並舉辦「一一○年彰化縣促進花卉消費措施網路人氣票選活動」,以「網路人氣獎」及「專案設計獎」兩階段投票活動,票選出彰化縣農會以及田尾、和美、芳苑、二林、溪州、埤頭等七家農會得獎,十九日在縣府中庭辦理頒獎典禮,縣長王惠美與會頒獎並感謝各單位的積極參與,也期許藉由本活動促進民眾購買縣產花卉意願,把錢「花在彰化」! 農業處指出,在農會大樓的花藝布置工作項目中,計有十七個農會及彰化縣花卉生產合作社共十八個單位配合花藝布置。除原有實體布置期間外,更將花卉之美以網路活動延續熱度,透過邀請民眾對於花卉布置的作品投下美感認同的一票,投票計達八萬次,並從這次投票中抽出廿位民眾,送出千元的彰化縣優質農特產品驚喜包。 王惠美昨日頒獎給得獎農會,她恭喜七家農會獲得這次彰化縣促進花卉消費措施網路人氣票選活動中的網路人氣獎及專案設計獎,謝謝大家在這段期間的積極配合,也謝謝農糧署的經費補助二千餘萬元,透過這次比賽把花卉之美讓更多人看到。

Read More

疫情漸緩 花蓮東大門夜市百福門嶄新迎接人潮

花蓮縣政府將東大門夜市的著名地標「百福門」重新妝點,迎接到訪遊客。(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隨著新冠疫情漸緩,花蓮縣政府也利用夜市休息期間將東大門夜市的兩座著名地標「百福門」重新妝點,將已經斑駁褪色的百福門全面重新上漆美化,用滿滿的福氣和嶄新明亮的樣貌,歡迎民眾到東大門逛夜市。 東大門的福町夜市,最初攤商係由南濱夜市攤商搬遷而來,並成為彩虹夜市慢慢集中而成,後來更名為東大門福町夜市,因應福字之關聯,花蓮縣政府選定中山路及重慶路口間設置牌樓,以牌樓為主體選由福字作為完素,並以一百種各式福字字體構成,稱之為百福門,氣勢磅薄,許多遊客習慣以百福門作為相約地點。 但因東大門夜市臨近海濱,百福門經長期風吹日曬雨淋,表面圖樣已有許多斑駁脫落情形,為此花蓮縣政府規劃打造全新百福門牌樓,外牆面以紅色系打底,再添上一百種新式福字,營造溫馨、喜氣的氛圍,也讓遊客可以輕易辨識東大門夜市二座百福門牌樓所在。 縣府觀光處長張志翔表示,東大門夜市是縣內晚間最熱門的景點,所有遊客到花蓮來都指定要到東大門走逛,縣府也固定會在周邊舉辦各種大型活動,來帶動全區商家經濟活動,東大門福町夜市就位於福町路上,百福門是最顯眼的夜市出入口,沿著福町路一直延伸到中華路,串連起東大門夜市和金三角商圈,百福門牌樓現在也已經成為民眾打卡熱點。 張處長志翔指出,東大門夜市已獲得經濟部認證三星等優良市集,去年共拿下一百三十顆星,縣政府及各區管理委員會也鼓勵攤商再接再厲,爭取更佳成績。未來將持續輔導各區域管理委員會及攤商,朝向國際觀光夜市目標前進。  

Read More

竹縣桃山國小感謝連郁婷議員捐贈學校設備

竹縣桃山國小感謝連郁婷議員和陳淑華廿委捐贈學校設備,特致感謝狀予她們兩位。(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議員連郁婷及立法委員陳椒華今年初捐贈客製化鐵櫃予桃山國小,希望學生的學習環境得以更整齊,同時亦改善老師的辦公環境。 桃山國小十九日特別邀請連郁婷至校參觀,並且致贈感謝狀及合唱團所推出的專輯,學校合唱團並且以優雅美麗的歌聲表達感謝及歡迎之意,連郁婷更留下享用校內的營養午餐,與校長暢談偏鄉學校的學習狀況、生活習慣等。 連郁婷表示,透過這次的接觸,可以更了解偏鄉學校的需求,未來也將會推出相關的活動,希望能有更多機會協助偏鄉學校的發展。

Read More

竹縣北平華德福學校轉型 竹縣長受邀鑿刻校名木匾

新竹縣長楊文科受邀鑿刻北平華德福校名木匾,和師生共同見證學校重生,並祝福未來教學持續精進。(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北平國小因少子化浪潮,十年前新生僅有一人,校方和縣府積極合作,成功帶領學校轉型為新竹縣第一所公立華德福實驗學校,歷經新校舍工程,今年九月順利在全新校園開學,教師團隊帶領木工課程學生一起鑿刻校名木匾,十九日邀請縣長楊文科一起在木匾上鑿刻,象徵共同見證學校轉型重生與發展。 楊文科表示,很高興能參與北平華德福實驗學校校名木匾的鑿刻,謝謝王紹先校長努力改造轉型,讓學校破繭而出,成為全國第一所公立公營的華德福實驗學校,也成功吸引學生就學。 校長王紹先指出,華德福主要教學課程符合孩子的意識發展,追求身體、情感和意志的平衡,小學階段安排大量體驗課程,不使用3C產品。學校沒有固定考試,沒有課本和習作,所有教師必須清楚每個孩子現在需要什麼,而決定教什麼,是很有挑戰性的實驗課程。 竹縣北平國小轉型成為全國第一所公立公營的華德福實驗學校,也成功吸引學生就學。(記者彭新茹攝) 校方指出,今年九月北平華德福實驗學校在全新的校園開學,教師團隊便開始一起鑿刻學校校名木匾,一方面對應華德福學校五年級開始的木工課程,一方面教師團隊在校內共同努力工作這個圖像,能成為孩子的榜樣,同時也凝聚教師的團隊力量。校方邀請縣長楊文科一起鑿刻,賦予學校校名木匾祝福和力量,也見證縣府與學校教育合作實踐的動人故事。 王紹先說,一百學年他接任北平國小,因少子化的浪潮,新生只有一人,當時透過許多策略方法,與縣府合作帶領學校順利轉型為公立華德福實驗學校,轉型及校舍重建期間,得到縣政府及許多貴人的協助,他把這些歷程和故事寫成《該校新生一名》這本書,期待這些正向力量被看見,十九日特別贈送新書給縣長和教育處長,希望縣府持續支持學校發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