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洪氏兄弟考取乙級證照 竹市府頒獎表揚

新竹高商排灣族學生洪宸億與洪僅翔兄弟,以優異成績取得「電腦軟體應用技術士乙級證照」,獲原民會頒發每人新臺幣一萬三千元獎勵金,竹市府二十八日表揚兩兄弟,市議員林慈愛也到場勉勵。(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國立新竹高商的排灣族學生洪宸億與洪僅翔兄弟,長期認真向學,日前以優異成績取得「電腦軟體應用技術士乙級證照」,獲原民會頒發每人一萬三千元獎勵金,展現原住民青年的學習潛力與堅毅精神,為族群爭光。 竹市府二十八日特別表揚兩兄弟,由民政處長施淑婷頒發獎狀,新竹市議員林慈愛也特別到場表達肯定與鼓勵,並致贈獎勵金,祝賀兩位同學考取乙級證照。 市府教育處表示,洪氏兄弟在資訊技術領域的努力與成果令人佩服,也期許兩人未來繼續朝技術專業發展,在自己的領域持續發光發熱。同時也鼓勵更多原住民族青年以他們為榜樣,勇敢追求夢想、努力實現目標。市府積極推動多項具指標性的青年培力政策,協助青年拓展視野、探索職涯方向。此外,市府也透過族語認證獎勵措施,鼓勵原住民族青年從族語學習出發,強化文化認同,延續族語與文化的傳承。 民政處表示,宸億與僅翔兄弟為雙生子,來自屏東縣獅子鄉伊屯部落,自幼定居新竹市,兄弟倆自小對電腦資訊領域懷有濃厚興趣,表現優異,洪家父母不僅支持兄弟倆精進資訊技術,也重視文化傳承,哥哥已通過排灣族語中級認證,展現對自身文化語言的熱忱。 民政處指出,今年兄弟自竹商畢業,哥哥宸億已錄取虎尾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弟弟僅翔則錄取明新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系,兩人依自身興趣與專長各自踏上學習新旅程。林慈愛議員也肯定兄弟倆年紀輕輕即考取技術士證照,實屬難得,堪為原住民族青年典範。 民政處說明,新竹市一一三年共有四位原住民考取乙級證照、二十三位考取丙級證照,核發獎勵金總計十六萬六千元。未來市府將持續支持原住民族在技能、語言及文化等多面向發展,期盼讓族人在竹市安居樂業,並讓原民文化在城市中持續綻放光彩。          

Read More

頭城鎮大里國小舉行校舍新建工程落成典禮

  頭城鎮大里國小校舍新建工程竣工,二十八日由代理縣長林茂盛等人主持落成典禮。(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政府二十八日在頭城鎮大里國小舉行校舍新建工程落成典禮,由代理縣長林茂盛、縣議員賴良州、縣議員林詩穎、縣議員林佩螢及草嶺慶雲宮主委鄭順利、石城里里長沈榮華共同主持「Open Campus!開箱海角新樂園」落成剪綵揭牌儀式,一同慶祝宜蘭縣開創山海特色教育之里程碑。 林茂盛表示,大里國小為宜蘭最北端的學校,學校背山面海、環境優美,學區綿延長達近十公里,本案自一一一年八月開工,歷時八百六十四個日曆天,建築設計參考「大里梯田」意象自台二線交錯抬昇樓層,配合山海教育之精神將古道砂岩、大海、草嶺等在地色系融入建築表情,更以「環抱山與海、遙望龜山島」為設計理念,使無論身處建築之中何處,皆可眺望宜蘭的精神象徵,宛如雙手環抱宜蘭山海及「龜山島」。 大里國小校舍新建工程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總樓地板面積三千一百六十七點七五平方公尺之建築物,總工程經費計一億三千九百零三萬八千八百元。建築規劃九間教室、三間專科教室、行政辦公室、階梯教室、圖書館、校長室、哺乳室、教具室、輔導室、特教室、廚房及五間教師宿舍、及教師公共空間:交誼廳、洗衣間等空間、由於大里國小位居宜蘭東北角,其偏遠、靠山、近海的環境特別容易受極端氣候影響,為此在設計上更增加電梯梯廳、走廊寬度、氣密門窗等以加強抗風、排水、海霧腐蝕等設計。

Read More

長者自安養中心離去迷路 竹縣新埔警調閱監視器助尋回

長者自安養中心步行離去迷路,竹縣新埔警協助家屬調閱監視器助尋回,並建議易走失者可配戴防走失裝置、攜帶聯絡資料。(新埔警分局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一名老翁日前自安養中心走失,家屬焦急萬分,前往新埔警分局寶石派出所請求協助調閱監視器畫面,警方立即展開調查,成功掌握老翁行蹤,並通報相關單位協尋,最終於當日晚間平安尋獲。 新埔警分局表示,日前鄧姓民眾前往新埔鎮寶石派出所報案,稱其丈夫於安養中心步行離去,從芎林沿文德路二段步行至新埔地區,懇請警方協助調閱沿線監視器釐清動向。 寶石派出所警員彭晏群當時擔服守望勤務,接獲請求後立即投入協助,沿文德路二段、中正路、新關路五埔段一路逐站查閱監視器畫面,確認老翁步行路線自文德路二段底端右轉中正路,後續沿中正路直行進入新關路,再轉往石岡子路方向,行走距離約七點六公里。 警方除即時通報家屬老翁行進方向外,亦同步發出協尋通報,擴大聯繫鄰近警分局。當日晚間九時,桃園市大溪分局通報發現該名老翁,隨即通知家屬前往接回,所幸人員平安無虞。 警方呼籲,若家中有年長或易走失家人,建議可配戴防走失裝置、攜帶聯絡資料,亦可申請警政機關「防走失手鍊」服務,以利及早尋獲、減少風險。

Read More

竹市府推動「靈性關懷員培訓計畫」為高齡者心靈注入溫暖

竹市府連續多年推動「社區靈性關懷員」培訓計畫,關注高齡長者的心理與靈性需求,今(一一四)年度廣納新血擴大服務範圍與深度。(圖由新竹市政府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政府為了提升市民心理健康與生活品質,並實踐《高齡政策白皮書》政策,連續多年推動「社區靈性關懷員」培訓計畫,關注高齡長者的心理與靈性需求,今(一一四)年度計畫除了邀請前期學員回訓,同時廣納新血擴大服務範圍與深度。藉由課程與實務結合,深化社區內的靈性支持與心靈陪伴,引導市民尋找內在平靜與生命意義。 社會處表示,市府長期關注高齡者的靈性照顧,至今已累計超過二萬二千名市民投入志願服務,透過志願精神與靈性課程相輔相成,為長輩打造充滿支持與溫暖的生活場域。 社會處指出,社區靈性關懷員課程內容涵蓋「自我探索與靈性成長」、「身心靈整合服務」、「文化與族群靈性關懷」及「輔助科技應用」等多元面向。學員完成理論學習後,並參與實地實習與團體督導,藉由完善的課程強化其同理心、靈性敏感度與陪伴技巧,實際協助面臨身心困境的社區居民。 社會處指出,今年度的督導訓練以及為期六天的初階、進階培訓,已經於七月順利完成,未來將在八月及九月安排學員完成至少十五個小時的實地實習及團體督導,參訓人員相當踴躍,包含社區志工、社工師、照顧服務員等專業背景人士。隨著服務量能逐步擴大,未來將朝向全齡照顧的目標邁進。 長期在慈濟服務的學員楊蕙萍分享,這堂課讓她體認到,關懷不僅侷限於語言或行為,更可透過繪畫、音樂等方式發掘對方的內在需求。在桃園仁愛之家附設新竹老人養護中心擔任志工的黃俐婷則表示,深入理解靈性關懷,是對生命本質的尊重與傾聽,讓她能以更溫柔、穩定的姿態去陪伴他人。 社會處表示,新竹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自一一二年起自辦「高齡者靈性關懷課程」,深獲志工肯定。隨著一一三年起獲衛生福利部公益彩券回饋金補助,後續的課程規模與參與層面也逐年擴大。          

Read More

提升救援能量 22位善心人士捐贈中市消防救災裝備器材

  善心企業人士江慧真等二十二人捐贈救災裝備器材一批予台中市消防局特搜大隊國光分隊,提升救援能量。(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善心企業人士江慧真等二十二人捐贈救災裝備器材一批予台中市消防局特搜大隊國光分隊,捐贈儀式於國光分隊駐地舉行。消防局指出,此次捐贈裝備器材包含消防人員進入火場所倚賴的空氣呼吸器面罩、用於患者搬運及吊掛的救援擔架組等救助器材、以及搶救所需的相關電腦資訊設備等。此批救災裝備器材,不僅能提升國光分隊的救災量能、增進救災人員執行勤務的效率,更能有效降低救災風險。   特搜人員為捐贈者解說空氣呼吸器面罩。(記者陳金龍攝) 消防局說,國光分隊位處台中市行政區人口數排名第三的大里區,轄區涵蓋大里、仁化、霧峰等工業區,火警案件層出不窮,凸顯火場救災裝備器材的重要性。且鄰近太平及霧峰山區,救助案件屢見不顯,救助器材車無法到達之處即須仰賴繩索方式應用救援。江慧真等二十二位善心企業人士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精神,深感救災裝備器材對於消防人員的重要性,並經國光義消副分隊長鄭朝雄從中媒合協調,共同捐贈國光分隊一批救災裝備器材。 救助人員解說用於患者搬運及吊掛的救援擔架組。(記者陳金龍攝) 消防局也感謝其善心義舉,以及對消防工作的關心與支持;不僅展現出企業人士對社會責任的堅持,更以實際行動成為全民團結守護家園的最佳典範,也由衷希望,如此的愛心及善意,能讓更多人看見「民間力量與公部門攜手同行」所能創造的正向發展。

Read More

陪你一起走「心靈補給站」用故事延續愛與希望

  花蓮縣家庭教育中心推動「倫理教育計畫心靈補給站」以繪本、影片、藝術創作方式,陪伴家人一起探索生命議題。(花蓮縣家庭教育中心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縣家庭教育中心推動「倫理教育計畫心靈補給站」即日起至九月二十五日止,以繪本、影片、藝術創作等溫柔而有力的方式,陪伴家人一起探索生命議題,重新找回愛與希望。 花蓮縣家庭教育中心表示,本計畫以失親教育與子職倫理為核心主題,設計五場具療癒與省思性的主題活動,深入花蓮境內部落社區、文健站等陸續展開,參與對象為家長與孩童,透過故事共讀與創作互動,營造理解與支持的家庭氛圍。 家庭教育中心指出,此次活動選用動畫《雲上的阿里》、微電影《賣鳳梨的女孩》以及繪本《媽媽我好想妳》、《恐龍離婚記》、《親愛的爺爺,再見》等生命故事為媒介,引導孩子認識情緒、面對哀傷,學習表達與療癒,繪本不只是文字與圖像,更是一種溫暖的陪伴與心理的出口,讓每個在傷痛中徘徊、無助的家長或孩子,從故事中覺察溫暖的力量。 課程設計涵蓋「影片導讀」、「繪本共讀」、「延伸藝術創作」、「親職對話」等面向,提升家長對於家庭變故、情緒處理與親職責任的敏感度與應對能力,透過繪本的情境轉化與故事帶領,讓家庭教育成為理解、連結與修復的契機。在故事的世界裡學會傾聽、同理與陪伴。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心靈補給站」是結合倫理價值、情感教育與生命探索的親職支持平台,讓家庭在溫暖的對話中,重建彼此的信任與連結,在日常中多一些尊重、陪伴關愛與支持。 家庭教育中心表示,誠摯邀請更多家庭加入充滿溫暖與意義的陪伴旅程,為家人的心靈注入更多愛與養分,更多活動資訊請至花蓮縣家庭教育中心官網或FB粉絲專頁查詢。

Read More

花蓮縣詩書畫協會開展 展現花蓮藝文風貌

花蓮縣詩書畫協會於花蓮市公所市民藝廊展出「市輝藝彩」聯展,共展出四十二幅精選書法、彩墨與西畫作品。(花蓮市公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縣詩書畫協會二十八日起於花蓮市公所市民藝廊展出「市輝藝彩」聯展,共展出四十二幅精選書法、彩墨與西畫作品,展期至九月三十日止,花蓮市長魏嘉彥邀請鄉親把握機會,近距離欣賞在地藝術家的創作成果。 花蓮市公所表示,此次展覽由十餘位詩書畫協會會員共同參與,展品風格多元,融合東方筆墨意境與西方色彩技法,展現出傳統與現代兼容並蓄的藝術風貌。展覽作品皆為會員親自創作,展現深厚藝術涵養與創意表現。 創會理事長李建瑩表示,透過花蓮市民藝廊,可以讓會員能展出自己的作品,讓自己充滿自信,希望讓大家感受到不凡的藝文氣息。她鼓勵大家一起來加入藝文創作行列,從中找到興趣,還可以調適身心。 理事長陳光明表示,感謝花蓮市公所長期對在地藝術的關注與支持,讓藝術工作者有發表作品的空間,促進藝文交流與發展。 魏嘉彥強調,花蓮市公所一直積極支持藝文團體與在地創作者,推動多元文化發展。感謝詩書畫協會長年致力於書畫藝術推廣,讓藝術在花蓮深耕茁壯。他指出,市公所不僅透過場地資源協助藝術創作展演,更期望能號召更多民間力量,一同參與藝文推廣,豐富市民的生活文化體驗。

Read More

萬和宮代辦普度供桌 規模盛大受各界矚目

萬和宮受理代辦中元普度供桌,每桌一千六百元。(記者黃志炫攝) 記者黃志炫/台中報導 今年中元普度法會,萬和宮即日起至八月二十七日止,受理信眾委託代辦普桌申請,每桌酌收一千六百元。萬和宮每年慶讚中元普度,規模盛大且莊嚴隆重,頗受各界矚目。 萬和宮表示,多年來,中元普度法會,萬和宮為服務信眾,接受代辦普桌。除民國一一0年及一一一年連續兩年,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沒有接受信眾贊普及代辦普桌。一一二年起恢復受理信眾贊普及代辦普桌。 蕭清杰董事長指出,普度法會結束,信眾沒有取回的供品,將援例轉贈有關機關及慈善機構。去年代辦普桌,其中一千二百餘桌不領回的供品,轉送慈善團體。 往年,萬和宮中元節普度的供品,均透過公開招標,並且廟方組成評選小組,以專業、客觀、公正態度,圈選信眾心目中最好的供品組合,且獲信眾口碑,今年也依往例辦理。

Read More

桃園強化海岸清潔與安全 打造環境友善永續濱海典範

桃園強化海岸清潔與安全,打造環境友善永續濱海典範。(環保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環保局為提升海岸環境品質與遊憩安全,積極推動「向海致敬」政策,持續導入科技與系統化管理模式,打造乾淨、安全的親海空間。近年更引進沙灘清潔車,進行海灘篩沙作業,有效去除埋藏於沙層中碎片化的垃圾與危險物品,讓民眾與遊客能安心赤腳漫步沙灘。 環保局二十八日表示,桃園市全長五十一公里的海岸線,除每日派遣人力巡檢、清理垃圾外,更針對竹圍漁港南岸、觀音濱海遊憩區、新屋笨港灣沙灘及新屋石滬故事館前等熱門景點,進行機械化清沙作業,大幅提升清潔效率與沙灘安全,讓海岸景觀煥然一新。 海岸及資源循環工程處林立昌處長指出,除了海岸清潔與維護外,更致力於海洋廢棄物的資源再生與創新應用。積極與在地產業合作並提升設計量能,將颱風過後大量堆積的漂流木加工再利用,鋪設為濱海步道或打造為漂流木座椅,設置於新屋濱海植物園中,兼具美觀與環境教育價值。同時也與亞東綠材公司合作,回收三十七公噸海廢寶特瓶,製成一千五百件環保機能衣;回收的二十一公噸海廢玻璃也委請春池玻璃轉化為藝術品,具體實踐循環經濟與廢棄物再價值化理念。 林處長表示,桃園海岸潔淨度已顯著提升,從一零八年每百平方公尺平均六公斤垃圾,統計至今已大幅降至一公斤左右,成果有目共睹。這要歸功於市府與民間團體、企業與學校共同推動「認養海岸」、「常態淨灘」等政策,成功建立全民守護海岸的行動力,林處長呼籲前往海邊的市民朋友留下足跡與回憶,不亂丟菸蒂、瓶罐與塑膠袋,一同守護桃園美麗海岸,邁向永續城市願景。

Read More

蕨美觀霧 走入霧林中最古老的綠色身影 8月1日起網路報名

走進雲霧森林,抬頭可見附生於樹幹與枝條間的蕨類,構築出層次豐富且獨特的生態景觀。(森之形自然教育團隊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為了讓更多人深入了解蕨類的生態奧祕,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特別策劃主題活動《蕨美觀霧,專家帶路走讀講座》,邀請植物專家謝佳倫老師,引領民眾走入觀霧霧林,細細觀察這些姿態多變、生命力驚人的綠色先驅。 新竹分署表示,在觀霧森林的層層光影間,總能發現蕨類那悄然生長的身影。這群古老的植物,在恐龍現身之前就已存在地球之上。它們雖無花無種子,卻憑藉著孢子繁殖與世代交替的獨特生活史,成功適應濕潤多變的環境,廣泛分布於林下地面、樹幹、枝條與岩壁縫隙之中。 新竹分署指出,觀霧位處中海拔霧林帶,是臺灣原生蕨類的重要棲地。此次活動分為兩大單元,包含「線上講座」與「戶外走讀」,「線上講座」將於八月卅日十九時卅分由講師深入淺出介紹蕨類植物的生活史、形態辨識重點與觀察技巧,讓您即使在家也能開啟認識蕨類的第一步。 「戶外走讀」則於九月六日十時至十四時卅分在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登場,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謝佳倫老師親自帶領學員走進森林實地觀察,從形態結構、棲地分布到其生態功能,系統性探索蕨類的多樣面貌與演化智慧。 本次「蕨美觀霧:專家帶路走讀講座」主題活動將於八月一日上午八點起開放網路報名,招收國小三年級(含)以上一般民眾,活動名額有限,歡迎有興趣的民眾把握機會報名參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