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應用數位技能課程 年過半百輕鬆扭轉職涯

學習AI設計不分年齡,讓學習改變人生。(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永康報導 讓年過半百的人也能跟上AI設計潮流,永康區伽碩職訓辦理的「AI繪圖與數位多媒體應用班」結訓了,並展現成果,讓半百的人成功扭轉職涯。執行長郭明洽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結合AI應用的數位技能課程,讓零經驗者和中高齡找到就業新方向。 郭明洽指出,數位浪潮席捲全球,AI技術正重新定義創意產業的遊戲規則,特別是在設計產業中,AI繪圖技術的興起,正改變傳統創作模式,伽碩為因應產業轉型與市場需求,接受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委託,特辦理「AI繪圖與數位多媒體應用班」,打造零基礎學員也能快速上手的專業培訓課程。 由於課程結合AI生成技術與實務設計技能,因此課程涵蓋專業設計軟體操作、進階影像編輯、短影音製作等核心技能,讓學員不僅能熟練運用傳統設計工具,更能善用AI輔助創作,在效率與美感之間取得完美平衡,結訓學員可說具備因應數位時代的創作實力,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可脫穎而出。 參與課程的小恩表示,原本從事餐飲行業,但因年紀關係體力無法負荷,因此萌生轉換跑道的念頭,在家人鼓勵下,報名參加AI課程,儘管初期連基本電腦操作都倍感吃力,但在專業師資指導下,逐步建立信心,在學習中獲得極大的成就感。 伽碩職訓,讓半年之人也跟得上AI設計潮流。(記者張淑娟攝) 小恩也指出,課程進入AI設計實作階段後,對生成式AI平台產生濃厚興趣,甚至能獨立產出海報圖像,再透過Canva進行編排與排版設計,經過多週的密集訓練與作品實作後,已獲得一家新創公司的青睞,她強調,學習和轉變,真的不分年齡,而這段學習歷程改變了她的人生視野與自我定位。

Read More

左鎮化石園區窗貼成打卡景點

園區保護鳥的窗貼意外成為打卡景點。(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左鎮報導 左鎮是化石的故鄉,走入菜寮溪總可以發現驚喜,而左鎮化石園區的窗貼竟成拍照打卡熱點。園區指出,大片玻璃反射的綠意和藍天,常被鳥類誤判而撞擊,為此,園區特在玻璃上貼上古生物的窗貼,未料竟為熱門的拍照景點。 左鎮化石園區玻璃上的窗貼默默保護著野鳥,同時也成為遊客們的打卡點。化石園區人員表示,石園區毗鄰左鎮原始山林,後山自然生態資源豐富,時常吸引鳳頭蒼鷹、大冠鷲、領角鴞、翠翼鳩及綠鳩等多種珍稀鳥類停留覓食,為園區增添獨特的生態魅力。 不過,館室透明的大片玻璃因反射天空與綠意,常讓鳥類誤判是可穿越的空間而撞擊,造成「窗殺」事件,這已成為野鳥非自然死亡的原因之一。園區為降低窗殺事件發生,特別在館內大片玻璃貼上以始祖象等古生物為主題的多款窗貼,此舉兼具提醒鳥類與傳遞古生物知識的功能;而充滿園區特色的窗貼,更意外成為熱門的拍照景點。 園方人員也指出,若發現鳥類不慎撞擊玻璃,應先將受傷鳥兒移至紙箱或通風良好的紙盒內,並避免人為干擾,勿自行餵食與灌水,同時要儘速聯繫動物救傷中心或野鳥學會協助處理,切勿放任未復原的鳥兒自行飛離,以免造成二度傷害。

Read More

公嬤親手採摘 自製有溫度的蓮艾皂

白蓮霧葉在大家合作下文創出清香又有溫度的產品。(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一塊由阿公阿嬤採摘一葉葉白蓮霧樹葉製成的皂,不只清香更是社內的有情溫度,負責研發的中信科大教師周雅燕歡喜與阿公阿嬤分享成功的「蓮艾皂」和清香的白蓮霧噴霧。周雅燕表示,希望社內長輩都能走進田間,親手摘採白蓮霧葉與艾草,給予大家蓮艾皂最溫暖的力量。 阿公阿嬤親手採摘白蓮霧葉。(記者張淑娟攝) 原本年紀老大是被照顧的人,但社內的長輩則由被照顧者轉身成被需要者,他們忙著挑選白蓮霧葉,忙著採摘艾草,忙著開心快樂,而周雅燕將長輩們親手採摘的白蓮霧葉和艾草,以無香精、無色素和無防腐劑的天然植物油脂冷製工藝,將兩種植物專利萃取露之後,製成最天然又有社內人溫度的皂,更直接與長輩們分享成果,也讓長輩們動手做出自己的皂。 社內白蓮霧噴劑噴出清香好味道。(記者張淑娟攝) 周雅燕表示,社內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榮宗和里長魏千富疼惜著長輩,擔心長輩把自己關著逐漸老去,因此找出社內百年來的白蓮霧樹更多的附加價值,大家一起打造新的長者照顧模式,而蓮艾皂不只是一項產品的誕生,更讓被照顧者成為照亮社區的實踐者,同時也呈現科技落地、文化扎根、地方創生最真實的樣貌。 社內白蓮霧噴劑噴出清香好味道。(記者張淑娟攝) 魏千富也指出,白蓮霧在周老師的用心研發下,有了符合淨零排碳的產業鏈,讓長者每天都「有事可做、有葉可摘、有光可發」,而蓮艾皂不只洗去塵埃,更洗出一種被需要的喜悅,每一片葉子,都是阿公阿嬤親手採下的祝福,更是社內社區重新活起來的希望。 社內最新文創蓮艾皂。(記者張淑娟攝) 如今白蓮霧葉在社內成為自然界的智慧和恩賜,除了要製成蓮艾皂外,還將以白蓮霧專利萃取露為基底,打造出更多具備文化意涵、教育價值與實用功能的社區文創產品。魏千富笑著說,別人是用山泉水做皂,社內是用白蓮霧葉的精華做皂,且承載著歲月與土地的記憶,其清香不只呵護肌膚,也撫慰人心。

Read More

靜宜大學頒「林淑雅老師紀念獎學金」 勉傳承關懷社會精神

靜宜大學頒發「林淑雅老師紀念獎學金」,期勉受獎學生傳承關懷社會的精神!(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靜宜大學舉行「林淑雅老師紀念獎學金」頒獎典禮,法律系碩士班蘇柏誌、法律系黃柏祐、原住民族文化碩士學位學程張明吉,及社會工作學系祝柏翔等四位優秀學生獲獎。副校長楊昭順表示,該獎學金由已故法律學系助理教授林淑雅的家屬捐贈五百萬元設立,以傳承淑雅老師生前致力扶助弱勢族群、對原住民族公共事務的付出及貢獻,並協助品行及學業成績優異的學生專心求學。 林淑雅老師於一一二年因公安意外不幸離世,為紀念她生前的教學熱忱及對學生的深切關懷,淑雅老師的家屬捐贈設立了專屬的紀念獎學金。淑雅老師的胞兄、現任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林世昌表示,希望透過這項獎學金傳承妹妹關懷社會、提攜後進的精神,特別是對原住民族、弱勢團體、環保、永續及人權理念的無私付出。他期望這份愛與信念能夠持續影響更多人,並讓淑雅老師的精神永遠流傳。 藉由「林淑雅老師紀念獎學金」延續淑雅老師生前致力扶助弱勢族群、對原住民族公共事務的付出及貢獻。(記者陳金龍攝) 靜宜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賴松輝指出,「林淑雅老師紀念獎學金」的遴選標準以淑雅老師生前的教學精神、扶助弱勢的行誼及對原住民文化的傳承關懷等。獎助對象分為法律學系學士班與碩士班、原住民族文化碩士學位學程及全校其他系所等四個類別,各擇一人共四人受獎,每位獲得五萬元獎學金。期勉獲獎學生能夠秉持淑雅老師生前的精神,持續努力前行。 楊昭順表示,「林淑雅老師紀念獎學金」延續淑雅老師教學的熱情、對學生的愛護;更承載著她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堅定信仰。勉勵獲獎學生持續努力,這是對淑雅老師最深切的緬懷;並期許將來成為社會正義與公理的守護者。 法律系碩士班學生蘇柏誌表示,能夠獲得此項獎學金,對他來說是莫大的榮譽與肯定。他感謝淑雅老師在法律專業及社會運動中的奉獻,並表示未來將在法律道路上繼續實踐老師的教誨,成為專業與正義的法律人。 原住民族文化碩士學位學程張明吉表示,這份獎學金對他來說是極大的榮譽與鼓勵。他結束軍旅生涯後,回到部落並致力於賽德克族文化的學習與傳承,因此選擇到靜宜的「原住民族文化碩士學位學程」進修。在重回學校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林淑雅老師紀念獎學金,讓他對學習更加充滿信心,也對文化傳承的期許更加堅定。他未來將致力於運用所學知識與能力回饋社會,並造福部落與族人。 法律系應屆畢業生黃柏祐感謝淑雅老師生前對他在學習計劃上的指導,並且在準備國考期間給予鼓勵與支持,讓他最終順利通過考試。未來將盡己所能用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延續淑雅老師的善行,讓她的精神永遠流傳,照亮後人。

Read More

新北國小畢典超展開!山海見證成長 為童年畫下最難忘句點

上林國小星空下的「露營畢典」。(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畢業季來臨,新北市多所國小畢業典禮打破傳統典禮形式,以山海為舞台、自然為畫布,為孩子量身打造一場場充滿創意與感動的成長儀式。從瀑布前的「水舞青春」,到星空下的「露營畢典」,再到海灣中的「小鐵人挑戰」,各校結合在地特色與創意巧思,打造專屬的畢業體驗,用滿滿祝福為童年畫下最難忘的句點。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畢業典禮不是結束,而是象徵人生下一階段的開始。新北市各校用心設計獨具意義的畢業儀式,讓學生在歡笑與祝福中帶著成長的喜悅與師長祝福出發。感謝所有學校團隊的用心投入,讓每場特色畢業典禮充滿感動與記憶,期待能帶給孩子們勇氣繼續朝夢想邁進。 平溪國小校長主任及畢業生在瀑布前的「水舞青春」畢業典禮。(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平溪國小今(114)年以「水舞青春 『耀』動人生」為主題,在嶺腳瀑布前舉行大自然系畢業典禮,結合學校戶外與環境教育課程,讓孩子親身感受水流奔騰象徵的人生能量。校長黃珮琇表示,平溪區擁有獨特的地理條件,被譽為瀑布之鄉,希望藉由瀑布的力量,象徵孩子們在人生路程中克服困難,如同水流般不斷累積能量;最終典禮尾聲結合平溪天燈特色,現場邀請全校師生在天燈上書寫對畢業生的祝福,共同施放代表祝福的天燈。畢業生用飛瀑見證毅力,以天燈閃耀未來,寫下童年最詩意的最終章。 上林國小結合自然景觀與露營元素,打造「露營風畢業典禮」,選在星空下舉辦,紅土操場變身自然禮堂,燈串與帳篷營造出溫馨氛圍。典禮活動舞台採用回收木棧板搭建組成,展現「珍惜資源、惜福愛物」的永續理念,讓環保理念自然融入孩子的成長記憶中,也呼應上林國小與自然共生的精神。 福連國小學生在師長帶領下一同於海灣中深潛領取畢業證書。(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長期推動海洋教育的福連國小,今年繼續舉辦「福連小鐵人畢典」,學生完成自行車、路跑與海上獨木舟挑戰後,透過生態放流傳遞守護海洋的使命。透過福連小鐵人的生命體驗,激勵學生成長獨立,在體驗中學會尊重自然,也更勇敢面對人生新挑戰。仁愛國小今年校長獎特別有溫度!由工藝教師鄭博文老師親手打造的手作畢業獎牌,結合錫工藝與木作技術,回收校內報廢課桌椅木板製成,象徵學生六年來的努力成果與永續精神,每一枚皆是獨一無二的祝福藝術品。 仁愛國小校長為畢業生戴上課桌椅回收的工藝木作獎牌。(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每場畢業典禮都是師長獻給學生最深的祝福,不論形式為何,都傳遞出成長、感恩與希望。在驪歌響起的鳳凰花開之際,願每位新北畢業生都能在山與海的陪伴下,自信勇敢邁向燦爛的下一段新旅程。

Read More

中鋼114年股東會 董座黃建智分析美國課徵關稅影響

中鋼黃建智董事長主持股東會時分析美國課徵關稅影響,並表示中鋼將步步為營,密切關注鋼市發展及審慎採取適當因應對策。(中鋼提供) 記者蔣謙正/高雄報導 中鋼19日上午召開114年股東常會,由董事長黃建智主持,會中通過113年度營業報告書、財務報告案,113年度中鋼個體稅後淨利20億元,每股盈餘為0.13元,並決議配發特別股股息每股現金1.4元及普通股紅利每股現金0.33元,會中亦順利完成第19屆董事改選,共選出11席董事,並通過公司章程修正案,明定提撥盈餘一定比率分派酬勞予基層員工之條款,不僅符合《證券交易法》第14條第6項之修正規定,也與員工共享經營成果。 黃建智於股東會說明全球鋼市去(113)年受到高通膨、高利率、地緣政治與中國鋼品低價傾銷等衝擊影響,鋼鐵產業營運艱辛,中鋼憑藉全體同仁努力降本增利,掌握銷售接單快、生產品質良率穩、研發設計產品準的準則積極應對,全年合併稅前淨利約46億元,EBITDA margin(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率)在亞洲先進鋼廠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製鐵。此外,黃董事長提及去年精緻鋼品的銷售佔比11.1%,毛利占比75.2%,成為中鋼營運獲利的關鍵動能,也更有自信朝高值化精緻鋼廠發展。 針對股東所關注的關稅議題,黃建智分析今年2月美國宣布對所有美國進口之鋼鋁產品均課徵25%關稅,另因俄烏停戰露出曙光帶動需求回升,推動國際鋼價走升,鋼市曾出現反轉契機,中鋼也掌握鋼市短暫復甦,接單狀況符合預期。黃董事長進一步提到美國於4月宣布對各國徵收對等關稅後引發全球經貿波瀾,5月底再宣布鋼鋁產品關稅於今年6月4日起倍增至50%,為鋼市發展增添變數,所幸美國正陸續與各國完成貿易談判,經貿秩序可望趨於穩定,中鋼將步步為營,密切關注鋼市發展及審慎採取適當因應對策。 去年世界鋼鐵動態(WSD)發布世界級鋼廠競爭力評比,中鋼在35家全球先進鋼廠中脫穎而出,躍升至第9名,首度排名前十,並在高附加價值產品組合、技術創新能力及下游與非鋼鐵事業布局三個項目分數進步顯著,展現中鋼致力二軸三轉經營發展成果獲得肯定。面對短期關稅與匯率影響、中期地緣競爭態勢,以及長期碳定價、碳關稅及碳中和等三碳壓力,中鋼已審慎規劃最適產能方案,並全力推動二軸三轉策略,透過價值與價格的雙價提升、建置AI智慧鋼廠與發展綠色產業,朝成為世界一流的鋼鐵企業邁進。

Read More

賴瑞隆爭取 國7將設7交流道分流高雄沿海重車流

立委賴瑞隆表示,高雄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正式通過國道七號高雄路段新建工程的都市計畫變更案。未來將設有七處交流道,有效分流高雄沿海重車流量。(記者吳文欽翻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民進黨立委賴瑞隆十九日表示,高雄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正式通過國道七號高雄路段新建工程的都市計畫變更案。未來將設有七處交流道,有效分流高雄沿海重車流量,紓解沿海路與市區交通壅塞,降低事故發生率,提升通勤效率及產業物流品質。 賴瑞隆說,這條全長約廿三公里、串聯仁武、大社、鳥松、大寮、鳳山、小港與林園的重要高速道路,預計二0三0年完工通車。長期以來,高雄港區及周邊工業區的重型車流量龐大,沿海路等主要聯外道路不僅交通壅塞,更因大量大貨車頻繁出入,導致事故頻傳,市民生命財產安全備受威脅。 賴瑞隆提到,擔任立委後,他多次在立法院總質詢、委員會質詢,並安排中央與地方政府相關單位實地考察,積極參與大大小小會議,持續溝通協調,堅持推動解決長期困擾高雄的交通問題。也曾在立法院質詢蘇貞昌院長時強調,重大建設不應無限期延宕,做不做要給市民說清楚,也要有方案保障市民的交通安全。 賴瑞隆感謝中央與高雄市府的共同努力,讓國道七號計畫終於取得關鍵突破。他表示,除了國道七號,他也積極推動貨櫃車專用道、中山與沿海路重鋪、捷運紅線延伸林園計畫以及科技執法經費等配套措施,多管齊下,全方位改善高雄交通環境。 賴瑞隆指出,他的願景是打造一個交通安全、動線順暢、運輸高效的現代化高雄,讓每位市民都能安心出門、平安回家。未來,將持續以更高格局推動基礎建設,結合智慧運輸系統、綠色交通規劃與產業創新發展,助力高雄成為宜居宜業的國際港都,穩健邁向全球競爭舞台。

Read More

天然ㄟ尚好!高樹在欉黃「農民黨芒果」季節限定

高樹鄉農民李俊寬果園種植的芒果,不使用除草劑,果園與雜草共存,且每顆果實均套袋防止果蠅叮咬。(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縣高樹鄉是水源保護區,新鮮的空氣、清澈的水質、乾淨的土地,孕育出許多優質農產品;「農民黨一號芒果」現在正值採收期,果肉有著淡雅土芒果香氣,肉質細緻、不多絲且果皮超薄。「屏東縣好菓子合作社」主力社員李俊寬與母親,接手父親留下二公頃多種植面積的芒果園,採用無毒栽培,為消費者健康把關,與屏南地區的愛文芒果相較,風味口感不遑多讓。 現代人食安問題層出不窮,「蔬果安全」已成為現代人最憂心的問題。最近剛成立的「屏東縣好菓子合作社」,是由一群「追求健康、重視蔬果安全、種自己敢吃的水果」的農民所組成,希望自己每天吃的是健康、安全並通過農藥檢測的好菓子,也行銷到市面供應給有緣的消費者。 高樹鄉農民李俊寬所種植的農民黨一號芒果不使用化學肥料、植物生長調解劑、果實著色劑,自然熟成「在欉黃」。(記者鄭伯勝攝) 李家芒果園種植的芒果,不使用除草劑、化學肥料、植物生長調解劑、果實著色劑,而為了防止果蠅叮咬,也不計成本將每顆果實套袋,提供通過農藥檢測的安全芒果給消費者。品種以農民黨一號芒果、西施、玉文等品系為主,其中「農民黨一號芒果」深受老饕喜愛,產期約一至二個月。 深受芒果老饕喜愛的「農民黨一號芒果」目前正值產期,果農並不搶收,讓芒果「在欉黃」自然熟成,銷售通路以宅配為主,為了讓消費者同時品嚐農民黨、玉文、西施三種芒果的不同風味,特別將三種芒果組裝成禮盒,十台斤八百元、五台斤四百元(只有農民黨與西施),運費為外加,也可指定單一品系宅配,價格一樣。連絡電話0926474671屏東縣好菓子合作社黃經理。

Read More

小琉球台電首宗離島改壓工程完工

台電在小琉球進行首宗離島改壓工程,工期長達十四個月。(記者鄭伯勝翻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東縣離島小琉球每年國內外遊客數超過百萬人,帶動電力需求成長,用電量亦逐年增加,最高用電負載屢刷新紀錄;台電公司屏東區處因此於去年起在小琉球進行「全島改壓(22.8KV)工程」,日前完成試運轉,十九日舉行謝土典禮,往後小琉球電壓將可提升兩倍增加供電能力,確保小琉球夏季供電更無虞。 台電公司屏東區處表示,從一一二年開始規劃改壓工程,將供電電壓從11.4KV提升到22.8KV,這也是台電公司離島首宗改為22.8KV電壓供電工程,從去年四月開始施作,工期達十四個月,工程分為南北兩工區同步進行,投入上千人力,總計更新高低壓電纜約三十七萬公尺、開關及變壓器設備五七四具。 台電在小琉球的改壓工程,日前完成試運轉,供電電壓將全面改為22.8KV供電,往後小琉球的供電能力將倍增且更穩定。(記者鄭伯勝翻攝) 其中管路開挖施工最為困難,由於小琉球地質多為珊瑚礁岩,施工器具及材料都需仰賴船運,工程時間與成本均高於一般地區,且為順利完成系統改接,今年四月起再動員區處技術人力,進行圖資與現場設備逐一核對,並量測所有設備電流值,確認完成供電系統關聯性各項事前整備,以確保暑假前完成改壓的目標。 台電屏東區處長饒祐禎強調,穩定供電是台電人不變的使命,為使小琉球供電無虞,已全面盤點小琉球電力結構,在考量小琉球地理環境因素後,啟動改壓工程,從去年起進行琉南線與琉北線配電系統供電壓改為22.8KV之改壓工程,如今完工後可使小琉球供電量倍增,小琉球的電力設施將全面升級,為島上居民和遊客帶來更穩定安全的用電品質。

Read More

美國3名校接力參訪南一中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一中迎來國際交流高峰,短短二週內連續接待美國卡羅爾中學、科羅拉多學院及普林斯頓大學師生的到訪,從正式課程參與、文化體驗到主題討論與在地探索,讓參與的學生都收穫滿滿。校長廖財固表示,新時代的國際教育不只要讓在地學生「走出去」,更要讓世界「走進來」。 台南一中接待美國名校師生的來訪。(南一中提供) 台南一中表示,六月初最先到訪的是來自德州的卡羅爾中學,卡羅爾中學除參與南一中拓碑藝術、飛盤競技、孔廟導覽、木藝創客等課程,雙方學生還一對一配對,從課堂共學到共餐共遊,在自然交流中深化語言運用與文化理解。 緊接著還有來自科羅拉多州的科羅拉多學院師生,到一中展開為期三天的深度交流。南一中安排學生以英語導覽校園文史地景,國內外師生共同參與在地文化課程、摺紙創作、跨文化對話課程與體育活動,並前往南美館參訪探索。此外更由科羅拉多學院教師霍夫曼主講「台美大學入學考試異同」,讓兩校學生分組討論升學制度與學習經驗。 美國德州卡羅爾中學師生到台南一中參訪,體驗拓碑藝術課程。(南一中提供) 壓軸登場的是普林斯頓大學師生。歡迎式中雙方各自介紹學校特色、交換紀念品與大合照,過程歡樂且溫馨。隨後在學生引導下參觀校園與校史室,理解台南一中百年學風。在雙方交流對談中,普林斯頓學生分享了他們對台灣教育與文化的觀察,南一中學生則以流利英語介紹在地生活與學習經驗,雙方熱烈討論,激盪出許多精彩觀點。 在此次台美學生交流期間,熱情的接待家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每位美國學生皆由台南一中學生家庭接待,協助生活起居、文化導覽,並精心規劃家庭活動,像是夜間活動、手作料理、家庭小旅行等,讓來訪學生真切體驗台灣家庭文化的溫暖與真誠。 廖財固表示,過去的國際教育重視「走出去」,要走向國際,但作家胡晴舫提到另一個概念,除了走出去之外,更要設法讓國際「走進來」。他將此一概念轉化運用在國際教育上,以台南一中具有百年文史底蘊的永續校園作為交流場域,以創新的課程教學與多元發展的學生動能作為觀摩交流的主軸,讓世界走進南一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