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山區強降雨預警 台7甲線不排除封閉管制

公路局指出,受熱作用影響,午後對流發展旺盛,宜蘭縣大同鄉山區思源埡口路段已有短時強降雨勢,獨立山工務已於南山路段進駐搶災機具及警戒人員加強巡查及待命,不排除實施預警性道路封閉。(公路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指出,受熱作用影響,午後對流發展旺盛,目前宜蘭縣大同鄉山區思源埡口路段已有21.5mm/10min及49.5mm/hr短時強降雨勢,氣象署二十七日已針對宜蘭山區發布局部大雨特報,東工分局獨立山工務已於南山路段進駐搶災機具及警戒人員加強巡查及待命。為維護用路人安全,台7甲線29.5K~45.7K(南山~思源埡口)不排除實施預警性道路封閉。 東工分局呼籲用路人,強降雨期間,山區公路易發生坍方、落石,路況不易掌握,如非必要請避免進入山區道路,並隨時留意氣象資訊及道路風險訊息,行前請運用公路局智慧化省道即時資訊服務網(https://168.thb.gov.tw)或手機下載「幸福公路APP」及收聽路況廣播、瞭解掌握訊息。

Read More

慶祝漁民節 頭城區漁會表揚24位模範漁民

頭城區漁會在烏石漁港漁會大樓舉辦「114年度漁民節慶祝活動」,表揚24位年度模範漁民,會總幹事鄭閔澤感謝獲獎人在漁業領域的卓越表現與貢獻。(頭城區漁會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為慶祝一年一度的漁民節,頭城區漁會二十七日在烏石漁港漁會大樓舉辦「一一四年度漁民節慶祝活動」,停職中的縣長林姿妙與全國漁會總幹事林啟滄等到場致賀。 漁民節是漁業界的重要盛事之一,頭城區漁會舉辦漁民節慶祝活動有林姿妙縣長、漁業署遠洋漁業組科長賴怡汝、全國漁會總幹事林啟滄、縣府農業處長李新泰、頭城鎮蔡文益鎮長等各長官蒞臨,表彰終日辛勤付出的漁民們,表揚二十四位年度模範漁民、傑出青年漁民、漁業增產競賽優勝船主、模範承銷人、優秀漁民代表及小組長等,頭城區漁會總幹事鄭閔澤感謝獲獎人在漁業領域的卓越表現與貢獻。 區漁會理事長陳秀暖表示,漁民身為最辛苦的行業之一,對漁業無私的貢獻及付出,漁會持續推動漁港多元化與永續發展,並積極推出結合地方特色的漁產品,漁會限定販售「魩魚米香」(醬燒口味),以頭城在地「魩魚為原料,製成香脆可口的海味零嘴,目前於烏石港漁會一樓展售門市販售,讓消費者品味來自海港的好滋味。

Read More

羅東鎮立聯合畢典 讓愛起飛、迎向新旅程

羅東鎮立幼兒園及分班聯合畢業典禮,鎮公所為115位準小一新生獻上一場充滿溫馨與歡笑的成長禮讚。(羅東鎮公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羅東鎮立幼兒園及分班二十七日於鎮展演廳舉辦一一三學年度聯合畢業典禮,為一百十五位準小一新生獻上一場充滿溫馨與歡笑的成長禮讚。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來自各班的家長、師長與親友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孩子們的成長與蛻變。 一百十五位畢業生穿著整齊的畢業服,滿懷期待與感恩的心情,展開以「讓愛起飛,迎向新旅程!」為主軸的典禮程序,鎮長吳秋齡鎮長及代表會主席邱文生為畢業生頒發畢業證書及撥穗時,現場洋溢著感人的氛圍,許多家長不禁潸然淚下,心中充滿了對孩子們的驕傲與祝福。 吳秋齡表示,我們用無比高興與驕傲的心情籌辦這一次的畢業典禮,感謝家長一路以來的支持與配合,感謝教師團隊的無私奉獻。今天不僅是孩子的畢業典禮,更是他們人生旅程中重要的起點,祝福所有畢業生帶著滿滿的愛與勇氣,永遠保持一顆熱忱學習的心,勇敢地在成長的道路上追逐夢想,展開人生新的篇章。 每位畢業生都獲得了一個特製的畢業隨身碟,裡面紀錄了他們從幼班、小班、中班到大班的成長與學習點滴,這些珍貴的回憶將伴隨著他們一生。

Read More

新莊輔大捷運站全智慧化機車停車場7月啟用

位於捷運輔大站三號出口新闢的全智慧化機車停車場將於七月一日啟用。(新北市交通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新莊區輔大捷運站旁又多一處停車新選擇!交通局表示,位於捷運輔大站三號出口新闢的全智慧化機車停車場,將於七月一日正式啟用,共規劃二百格機車位,讓通勤更輕鬆,讓停車更智慧,歡迎新莊、輔大周邊的機車族一起來體驗! 交通局停車管理科長吳清哲指出,輔大捷運站周邊鄰近輔仁大學,人潮與車流都非常熱絡,機車停車需求也相對增加。為了讓大家停車更方便,市府將捷運站旁的空地闢建為公有機車停車場,提供轉乘族與在地居民一個更安全、便利的停車空間。 吳清哲說,輔大捷運站機車停車場引進智慧化停管設備,採用車牌辨識系統免取票超方便,場內並設置遠端監視設備,提升安全性,並有多元繳費系統及悠遊卡感應設備支援電子支付,提供安全、便利的停車服務。 交通局指出,輔大捷運站機車停車場臨停每次收費二十元,若有長期使用需求,月票登記及抽籤作業辦法預計七月公告在交通局網站,歡迎踴躍申請。

Read More

竹縣推都會區原住民文化園區 造福溪北都會地區原住民

竹縣推溪北地區都會區原住民文化園區,廿七日辦理地方說明會,預計明年完工。(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原住民總人口數約二萬三千人,其中居住平地及都會區原住民超過一萬人,目前縣內僅在溪南地區設置「WAH!幾散竹東」活動空間,為了讓溪北地區的原住民朋友在都會區也能有傳承文化及交流互動的場所,縣府規劃於竹北市舊港段新港小段設置「新竹縣都會區原住民文化園區」,廿七日在白地里舉辦地方說明會,後續將向原住民族委員會爭取工程經費,預估明年完工。 縣府原民處表示,竹北、湖口的科技園區和毗鄰的新豐鄉吸引四千二百多位原住民移居工作,園區未來將融合附近海岸風情,打造成為竹北西區觀光旅遊的新亮點。 原民處說,縣府規劃於溪北地區也設置一處包含文化聚會所、天幕廣場、親子遊憩區等功能的原住民聚會活動場域,讓離鄉背井在竹北市、新豐鄉、湖口鄉等地勤奮工作的都會區原住民,能夠在有歸屬的環境氛圍中休閒並傳承原住民文化。 「新竹縣都會區原住民文化園區」全案已完成規劃設計,廿七日在白地里集會所召開地方說明會,邀請原住民族委員會、新竹縣議員、竹北市民代表、竹北市公所、當地里長、居民以及族人等共同參與,聆聽各方意見及指教。 原民處說,園區將結合原住民的生活、生產、經濟,呈現都會原住民的特色,除了是竹北、新豐、湖口地區都市生活的原住民文化聚會場所外,也將與新竹南寮風景區、竹北新月沙灣、新豐濱海遊憩區等景點進行串聯,成為新竹縣海岸軸帶的新遊憩景點,帶動地方觀光繁榮。

Read More

新北品德教育成果頒獎 深化學子服務力與責任感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為強化學生品德涵養與服務行動力,新北市教育局與財團法人見賢思琪教育基金會共同舉辦「一一四年度品德教育暨服務學習推動成果頒獎典禮」,表揚在教案設計與服務實踐表現優異的教師與學生,展現新北市長期深耕價值教育、多元參與的具體成果。 教育局表示,攜手見賢思琪教育基金會合作推動品德教育與服務學今年邁入第二年,雙方持續建構具系統性與永續性的教育支持平台,共同協助學校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責任、同理與關懷,實踐全人教育核心理念。頒獎項目涵蓋三大類別,包含服務學習楷模王、品德創意教學教案設計獎及服務學習社團培力推動補助,全方位支持校園品德教育與服務學習的推動。 「服務學習楷模王」表揚五所學校優秀學生社團與三位卓越指導教師,另評選出三件具創意與深度的特色服務方案,充分展現學生在校園及社區服務的多元實踐;「品德創意教學教案設計獎」共頒發特優教案三件、優等教案六件,涵蓋低、中、高年級,內容兼具實作力與創新性,具體展現教師將品德教育融入日常教學的專業能量;「服務學習社團培力推動補助」共十四所學校獲補助推動環保、閱讀、志工、導覽等多元行動方案,協助學校深化學生參與與價值實踐,包含志工行動、導覽服務、環保推廣、閱讀推動等,厚植公民素養。 教育局強調,推動品德教育不僅是培育知識與技能,更是培育正向人格與社會責任的關鍵。未來將更積極透過公私協力,深化品德教育推動,讓品德與服務的力量在校園中深耕發芽,培養具備責任、關懷與行動力的新世代公民。

Read More

接住夢想!苗栗青年培力課程助力職涯起飛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苗栗縣政府執行「勞工與青年行動達人培養計畫」,二十七日啟動系列課程,鼓勵青年及勞工朋友踴躍參加,藉此找到有興趣的工作發展領域,培養專業技能、取得相關證照及經驗,實踐「訓練即就業、上工即上手」的目標。 勞工與青年行動達人培養計畫自七月起陸續開始授課,勞青處長王浩中說明,四大類別行動達人培養課程包括:以居家修繕與水電運用為基礎,結合日常實作與工藝應用的「好宅修繕維護工作坊」;從臉部保養到美甲設計,著重自我風格與生活美感的「菁采妝點工作坊」;融入居家收納優化生活空間的「家的魔法工作坊」;透過數位插圖與影片剪輯操作,培養實用科技力與創意輸出的「影像自造工作坊」,共十六堂課,每堂二十人。 副縣長邱俐俐表示,青年築夢踏實的路上要經過不斷的淬鍊,非常艱辛且孤單,因此縣府與中央等相關單位規畫培力課程,陪伴大家成長,因此今年有別於以往的文青作風,改以實際、扎實的訓練課程,讓苗青在不同的專業領域中探索並找到自己適能的方向,縣府等相關單位定會做為大家最堅強的後盾及陪伴者,接住苗栗青年的夢想,陪伴他們用力飛翔,讓苗栗青年走出去,以更優秀的技能讓苗栗的美好被看見。

Read More

花蓮市推動數位樂齡 雷雕課程喚起土地記憶

花蓮市公所積極推動數位樂齡教育,透過花蓮市數位機會中心開設「雷雕加值土地記憶」課程。(花蓮市公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市公所積極推動數位樂齡教育,透過花蓮市數位機會中心開設「雷雕加值土地記憶」課程,在谷拉麥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邀請阿美族長者參與。 市長魏嘉彥表示,公所致力打造高齡友善數位環境,讓長者不只接觸科技,更能透過數位創作重拾生活自信與文化連結。他肯定此次課程不僅讓部落耆老學習新技術,也讓社區的歷史故事被更有溫度地保存與傳遞。他強調,讓長者跟上數位腳步,是花蓮市邁向智慧城市的重要一步。 透過圖像編輯與雷雕操作,讓長者親手製作具個人記憶的相框作品。(花蓮市公所提供) 花蓮市公所表示,此次課程透過圖像編輯與雷雕操作,讓長者親手製作具個人記憶的相框作品,許多學員在過程中回憶起部落過往生活,現場氣氛溫馨感人。 中心駐點陳慶元說明,未來將持續以「學習無年齡、科技無距離」為核心理念,持續走進更多的社區據點,推廣更多貼近長者生活經驗的數位應用課程,促進世代共學與文化傳承。 公所表示,未來,公所也將持續開辦各式與數位科技相關的實用課程,歡迎對數位學習有興趣的市民朋友密切關注花蓮市立圖書館臉書專頁,掌握最新課程資訊,一起用科技為生活增添新能量。

Read More

從課堂出發永續學習 新竹縣表揚課程創新典範學校

新竹縣表揚課程創新典範學校,期勉繼續創新課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長楊文科廿七日頒獎表揚二0二五課程博覽會的典範學校和優質學校,肯定獲獎團隊在課程領導與創新教學的卓越表現。 楊文科說,未來竹縣教育將持續秉持「三C領航、永續學習」,建構以學生為本的課程設計,攜手各校共同邁向教育再進化的嶄新里程。因應國際局勢和科技發展,竹縣教育強調雙語、數位教學,並重視偏鄉學校競爭力的提昇。 教育局長楊郡慈說,課程領導創新教學典範學校的選拔與頒獎活動已邁入第三年,不僅是一場榮譽的頒獎典禮,更是集結教育理念與現場實踐的重要平台,已逐步激發各校對課程願景與教學策略的深度反思,並促進教師專業社群的發展與課程品質的提升,逐步形塑出新竹縣特色的課程文化。 為深化課程與評量的專業對話,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陳柏熹主講「新課綱下的學力監控與課室評量」,引導學校團隊從系統角度思考課程設計與評量規劃的一致性原則。他說,學力監控不應僅止於數據檢核,而應成為課程持續優化與教學調整的依據,實踐「評量即課程」的課程發展思維。 教育局表示,桃山、南和、石磊、坪林國小及北埔、石光國中等六校榮獲「典範學校」殊榮,另有梅花國小等廿四所學校獲頒「優質學校」。 典範學校北埔國中教務主任洪美櫻指出,學生隔代教養的比例偏高,課程導入從知名電視劇「茶金」的主要場景北埔姜阿新洋樓出發,從歷史、古蹟切入,並引入數位學習,讓孩子認同自我,樂於學習。

Read More

花蓮綠電走出去!跨區公民電場觀摩 拓展能源自主藍圖

有限責任花蓮縣綠電學習社區合作社攜手國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師生與社區夥伴,辦理「跨區域公民電場觀摩暨交流活動」。(東華大學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為了讓綠能行動不只停留在理論,更走進生活、走進土地,有限責任花蓮縣綠電學習社區合作社攜手國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師生與社區夥伴,共同展開一場兩天一夜的「跨區域公民電場觀摩暨交流活動」。 東華大學表示,此行走訪雙北與宜蘭,深入實地參訪臺灣最前線的公民電廠與能源設施,不僅貼近當前能源發展現場,也從中挖掘出公民參與、能源自主與生態共存的多元路徑與靈感。 東華大學表示,透過此次跨區觀摩活動,花蓮綠電合作社社員、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師生與地方居民不僅實地瞭解他地推動公民電場的模式與挑戰,也藉由與能源企業與社區發展組織的互動,拓展了對臺灣能源議題與地方創生的全新視野。 東華大學光電工程學系教授兼合作社理事主席白益豪表示,感謝經濟部能源署「合作社及社區公開募集設置再生能源公民電廠示範獎勵計畫」支持,未來將持續促成更多類似的實地交流活動,讓在地推動者與民眾站上更宏觀的視角,共同建構屬於花蓮、屬於社區的綠能行動路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