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務署發佈報運貨物進口應注意相關規定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關務署發佈財政部公告報運下列貨物進口,經驗明來貨與原申報不符,涉有違反相關機關主管法律規定,且嚴重影響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環保或國際形象,應依海關緝私條例第37條第1項規定沒入或併沒入貨物,包括:(一)稻米(稅則1006節稻米含括之稻穀、糙米、糯米、白米及碎米)、稻米粉(稅則110290目含括之糯米粉及其他稻米粉)、花生。(二)保育類野生動物之活體及其產製品。(三)涉及檢疫法規逃避檢疫之貨品。(四)管制藥品管理條例第19條及第20條規定之管制藥品。(五)電信管理法第65條規定之電信管制射頻器材。(六)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4條第1項第3款規定之刀械。 前點之貨物進口人違反誠實申報義務之行為與違反相關機關主管法律間應存有因果關係。

Read More

前十月大陸進出口以人民幣計微增美元計仍降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中共海關統計,今年前十個月中國大陸進出口以人民幣計呈現正增長,前十月大陸進出口總值34.32兆元人民幣,比去(2022)年同期微增0.03%,其中出口19.55兆元增長0.4%、進口14.77兆元下滑0.5%,貿易順差4.78兆元,比去年同期擴大3.2%。 但若按美元計價,今年前十個月大陸進出口總值4.9兆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6%,其中出口2.79兆美元下滑5.6%、進口2.11兆美元亦降6.5%,貿易順差6840.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縮小2.7%。 以今年十月份單月比較,按人民幣進出口值3.54兆元,增長0.9%,其中出口1.97兆元下滑3.1%、進口1.57兆元增長6.4%,當月貿易順差4054.7億元,比去年同月縮小27.9%。按美元計價,當月進出口4931.3億美元下滑2.5%,其中出口2748.3億美元下滑6.4%、進口2183億美元增長3%,貿易順差565.3億美元縮小30.8%。 統計分析,今年前十個月大陸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比重提升。前十個月一般貿易進出口22.26兆元人民幣增長1.8%,佔其外貿總值的64.9%,比去年同期提升1.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2.63兆元增長2.1%、進口9.63兆元增長1.3%。同時期加工貿易進出口6.29兆元下滑10.3%,佔總值的18.3%,其中出口4.07兆元下滑8.9%、進口2.22兆元降幅達12.8%。此外,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4.5兆元增長6.7%,其中出口1.78兆元增長10.3%、進口2.72兆元亦增長4.4%。

Read More

長榮海運十月份合併營收233.64億元

(長榮海運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海運(2603)昨(8)日公告十月份合併營收,受國際運價與貨運市場需求影響,單月營收233.64億元,較上個月減少11.19億元(減幅4.57%),與去年同期比較減少222.83億元 (減幅48.82%),累計今年度前10月合併營收為2,303.88億元(減幅59%)。

Read More

蔡總統親臨頒獎嘉勉第32屆國家磐石獎得主

第32屆國家磐石獎頒獎典禮,蔡英文總統(中)、經濟部王美花部長(左5)、中企署何晉滄署長(左4)、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右6)與得獎企業合影。(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第32屆「國家磐石獎」及第25屆「海外台商磐石獎」得獎名單出爐,今(112)年度「國家磐石獎」選出7家優秀企業、「海外台商磐石獎」有5家企業獲獎,每家得獎企業在各領域皆有卓越的表現。磐石獎不僅代表中小企業最高榮耀,也象徵中小企業標竿典範,頒獎典禮於台北君悅酒店舉行,由蔡英文總統親臨頒獎祝賀,與現場來賓分享喜悅與榮耀。 蔡英文總統表示,臺灣中小企業占全體企業高達98%以上,提供約8成的就業機會,中小企業是臺灣經濟的引擎。面對地緣政治及極端氣候的挑戰,政府也會和中小企業站在一起,將危機化為轉機,將轉機化為先機,並將持續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提升臺灣的科技實力及製造能力,積極協助企業多元布局國際市場,翻轉過去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情況。總統也強調,2050淨零議題已從企業的加分題,變成全球的必修課,政府會持續協助企業因應淨零轉型的挑戰,明年度淨零轉型預算也將較今年成長45%,達到千億規模。 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表示,臺灣的中小企業在全世界具有獨特的地位,從去年起受到俄烏戰爭、通膨升息、消費力減弱等,對全球及臺灣造成很大的影響。經濟部針對疫後復甦,在協助中小企業上擬定輔導方案,編列3年317億元的經費,對中小企業朝向智慧化、低碳化升級轉型提供相關補助。此外,也提供多項貸款方案,讓中小企業在疫後發展中也能得到相關的支持。經濟部也回應產業需求提供相關協助,包含對於有繼續經營意願且繳息正常之企業,於113年12月底前,得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展延6個月,以及供電設備維持費打2折優惠等措施。 經濟部自81年起舉辦「國家磐石獎」,32年來選拔出340家卓越經營的中小企業,並於88年與僑委會共同舉辦「海外台商磐石獎」,迄今已有149家優秀海外台商獲獎。國家磐石獎不僅發揮激勵作用,成為全國中小企業努力的目標,而其傳承成功經驗的典範學習效果,更讓全國中小企業獲益良多,對於厚植我國經濟發展實力,深具意義。 本年度「國家磐石獎」得獎企業,分別為川方企業(股)公司、化新精密工業(股)公司、博盛半導體(股)公司、富致科技(股)公司、銳泰精密工具(股)公司、優達科技(股)公司、鑫創電子(股)公司等7家,產業領域包含智能車載工業電腦、5G通訊、手工具設備、車用零件設備產業等,獲獎企業不僅在自身經營管理具有卓越表現,更積極落實ESG企業永續發展,朝數位化、智慧化邁進,並持續擴大投資臺灣,為臺灣經濟盡一份心。 「海外台商磐石獎」今年有5家企業脫穎而出,分別為禾寶藍(股)公司、吉星科技公司、宜興國際責任有限公司、第一橡膠有限公司、環泰企業(馬)有限公司,得獎企業分布於加拿大、美國、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產業範圍涵蓋保健食品製造、資訊系統規劃整合、鋁製品製造開發、橡膠工業生產、食品添加劑生產製造等,這些海外臺商除了在海外經營事業有成外,更對臺灣或僑居地等國際社會有相當貢獻,足堪稱為海外臺商企業之表率。

Read More

深圳港前三季櫃量減百分之一重登大陸第三大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交通運輸部公布今年前三季中國大陸十大貨櫃港統計顯示,深圳港在前七個月櫃量持續落後青島港,隨後兩個月直追終於重新站上中國大陸第三大港席位。 統計顯示,深圳港在上半年櫃量比去(2022)年同期減少6.1%,落居大陸第四大貨櫃港,前七月降幅縮小為百分之四,前八月減幅降至2.1%,前三季仍減百分之一,但累計櫃量以 2172萬TEU已領先青島港同時期的2143萬TEU重登第三大。值得觀察的是,青島港前三季櫃量成長率為11.8%,在大陸前七大貨櫃港增幅最高及唯一兩位數成長港口。 前三季大陸十大貨櫃港櫃量依序是:上海3619萬TEU(+3.7%)、寧波舟山2726萬TEU(+3.6%)、深圳2172萬TEU(-1%)、青島2143萬TEU(+11.8%)、廣州1861萬TEU(+2.7%)、天津1762萬TEU(+6.5%)、廈門930萬TEU(+2.2%)、蘇州691萬TEU(+3.4%)、北部灣575萬TEU(+15.4%)、日照456萬TEU(+7.1%),其後是連雲港441萬TEU(+12.5%)。

Read More

上海港前十月櫃量再達四千萬TEU維持成長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據上海港務集團(SIPG)最新統計,上海港今年前十個月貨櫃量再達四千萬TEU及維持成長。 SIPG統計,今年一至十月上海港貨櫃量累計達4019.6萬TEU,係該港自2017年以來連續七年超過四千萬TEU年櫃量,並較去(2022)年同期維持近百分之三成長率(+2.8%)。統計指出,上海港上(十)月份櫃量為400.1萬TEU,雖由今年八月份的420.5萬TEU高峰回落,亦較前(九)月的405.2萬TEU稍低及比去年同月減少四點六個百分點,但係今年三月以來連續八個月維持四百萬TEU單月櫃量。 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本(十一)月五至十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據本屆進博會"自貿區十周年"訊息發布,近年來上海港持續優化升級硬體設施,提升軟體服務水準,貨櫃量連續十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連續四年排名全球第三。上海港現有貨櫃國際班輪航線超過三百條,覆蓋東南亞、歐洲、美洲等地,是目前中國大陸貨櫃航線最多、航班最密、覆蓋面最廣的港口。 本次進博會來自紐西蘭、澳洲、瓦努阿圖、紐埃的展品通過海運抵達上海,這批展品分為兩個貨櫃,主要為食品、飲料、特色工藝品、紅酒等。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消息稱,進博會參展展品已連續三年通過中歐班列直達上海,上海中儲場站也作為上海中歐班列到發場站之一正式投入營運。“中歐班列-進博號”主要服務進博會展品運輸,此趟班列承運的貨物主要為化妝品和機械設備,班列從德國杜伊斯堡發車,途經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經阿拉山口鐵路口岸入境,全程運行1.1萬公里。截至目前,上海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150列(含中亞方向),發運貨櫃15192標箱(TEU),總貨重約13萬噸,貨值約50億元人民幣。

Read More

印度EV市場崛起中菲行開講供應鏈趨勢/物流解決方案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印度EV(Electric Vehicle)市場崛起,中菲行將在本(十一)月14-15日於供應鏈峰會帶您掌握電動車供應鏈趨勢。 中菲行國際物流集團表示,2023年Digitimes供應鏈高峰會以「重構未來」為主軸,選定六大議題方向包含半導體、未來車、先進製造、資訊安全、人工智慧與雲端服務等領域,中菲行方面由印度總經理Mr. Rajesh Srinivasan受邀主講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 EV)的挑戰與物流解決方案。(附圖由中菲行提供) 中菲行指出,本次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為期兩日的高峰會中,中菲行印度與台灣的EV與半導體專案團隊,除將在No.7號展位作面對面交流,提供物流供應鏈上可能碰到的痛點與客製化解決方案,該公司印度總經理也將在11/15下午三點廿分開講,內容包含全球電動車市場展望與印度電動車市場契機,更將剖析印度複雜的通關流程與中菲行全球團隊在電動車供應鏈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電動車市場發展迅速甚至超越供應鏈的支援程度,中菲行深度解讀全球供應鏈新戰略,歡迎於活動網站免費註冊高峰會,與探索關於電動車與印度製造的部落格文章與電子書。詳盡相關資訊,請至 https://tw.dimerco.com/

Read More

為符合國際公約規範 交部預告採用國際海事組織MSC 105次會議所採納決議案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部預告採用國際海事組織(IMO)所屬海事安全委員會(MSC)第105次會議所採納 MSC.500(105)決議案,以符合國際公約規範。 本案是為維護船舶航行安全、保護海洋環境、因應航運需求及符合國際公約規範,採用國際海事組織(IMO)所屬海事安全委員會(MSC)第105次會議所採納 MSC.500(105)決議之國際海事固體散裝貨物(IMSBC)章程修正案。為配合該決議案於2023年12月1日生效,且航行國際航線適用該章程之船舶均須遵循,爰縮短預告期間為14 日。 本案另載於交部網站(網址:http://www.motc.gov.tw)「公務瀏覽/公告發布令」網頁。

Read More

經濟部長王美花率團訪日出席臺灣形象展 深化兩國供應鏈策略夥伴關係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昨(8)日表示,為進一步深化臺日在未來先進技術,如半導體等的供應鏈策略夥伴關係,並與日本各界合作將雙方產業實力延伸至數位轉型、低碳轉型等商業應用領域,經濟部王美花部長於昨(8)日至13日再度率團訪日,以推動兩國經貿合作。 王部長將為首次在日本東京登場之「臺灣形象展」揭開序幕,並以該展向日本各界提出臺灣在食、衣、住、行等面向上,以兼顧精緻品質、環保減碳及智慧生活的解決方案,與日本「社會5.0」契合,打造超智能社會。此行也將出席「臺日半導體產業合作論壇」、「工研院50周年慶祝活動」,與雙方產業領袖交流互動,特別將持續邀請日本半導體具領導地位的企業來臺投資布局,深化臺日在數位、低碳轉型相關商機進行「強強」的合作。 經濟部指出,王部長此次訪日有兩大主軸,首先是在臺日既有信賴基礎上,再次提高日本社會對臺灣的好感度,藉由首次日本臺灣形象展將產業技術、文化觀光及農產美食等,重點式介紹給日本各界,顯現臺灣的高品質形象,期能促成更多企業、商旅及遊客來臺投資與觀光;第二則是建構臺日「神隊友」夥伴關係,全球數位經濟、智慧應用需求將快速成長,臺日在半導體產業高度互補及互通的信賴優勢下,應可為臺日半導體合作創造共生共享的機會,延伸至數位轉型與低碳轉型的經濟發展,為全球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工研院作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重要發源地,自1987年成立日本辦事處以來,持續以創新研發、產業連結為主軸,結合臺日優勢推動如化合物半導體製程、晶圓級封裝製程與材料、製程設備淨零減碳技術等相關研發合作,成功促成與日本半導體材料大廠「德山」(Tokuyama)合作奈米級雜質監控檢測技術、日本東京電力、東京瓦斯合作發展智慧節能技術整合應用、艾杰旭公司(AGC)合作系統用儲能電池等具體合作案。王部長此行出席「工研院50周年慶祝活動」將與重要企業領袖座談,促進臺日產研技術交流,讓臺日企業精確找到合作方向及夥伴,槓桿日本企業活躍半導體設備及材料的優勢能量,共同攜手深耕半導體及相關尖端技術領域研發及製造。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各國重視經濟安全之趨勢下,臺日產業優勢互補,具長期信賴合作關係,不僅近年雙邊貿易迭創新高,在台積電赴日投資設廠後,使雙方供應鏈合作關係展開新的里程碑。日本企業界及工商團體對雙方以半導體供應鏈韌性為支柱,推動AI、5G、電動車等各種數位轉型、低碳轉型相關商業應用領域合作均深表支持。 本次王部長此行將繼續促成日商來臺布局及加碼投資,尤其日本半導體材料設備廠商以其優勢,與臺灣居領先地位的半導體產業合作,此與日商以「強強」聯手模式,將續深化先進技術層面的夥伴關係,共同攜手進入全球市場,讓雙方經貿關係更上一層樓。

Read More

愛達•魔都號命名交付明年投入上海母港國際郵輪航線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號稱中國大陸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上週正式命名交付,預訂在明(2024)年元旦投入營運以上海為母港的國際郵輪航線。(附圖取自CSSC) 大陸「中國船舶集團」(CSSC)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與中船郵輪科技發展公司及其所屬愛達郵輪公司正式簽署相關交船文件,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命名交付,營運準備工作全面啟動。 這艘大型郵輪總噸位13.55萬噸,長323.6米,寬37.2米,設計吃水8.26米,最大高度72.2米。全船搭載107個系統、5萬5千個設備,包含2500萬個零部件,完工敷設4750公里電纜、365公里管系、120公里風管。船上有客房2125間,可容納乘客5246人,配置高達16層、面積四萬平方米的生活娛樂公共區域,被譽為"海上現代化城市"。 CSSC表示,外高橋造船採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模式,聯動和管理361家一級供應商、1105家二級配套企業,彙集全球30多個國家超過5000名的工程技術人員緊密協作,相繼突破重量重心、安全返港、動力系統、綜合電網、艙室環境、振動雜訊等貫穿郵輪全生命週期的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形成大型郵輪設計建造和複雜巨系統工程管理能力,持續構建郵輪業的中國標準體系。 據稱,“愛達·魔都號”在設計上由外至內融合東西方美學、融匯傳統與現代靈感,詮釋郵輪之都“摩登”的時尚潮流,展現經典文化“魔力”的創新魅力,帶來東西方文旅要素“魔幻”的跨界融合。2024年元旦正式投入營運後,"愛達·魔都號"將執航以上海為母港的國際郵輪航線,並適時推出海上絲綢之路郵輪航線,讓古絲綢之路的智慧與力量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繼續破浪遠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