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館5款旅行箱 推廣文學平權

台文館開發涵蓋視障、聽障、兒少、創齡及失智,以五款主題旅行箱樣貌,融入博物館的五感體驗。(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一只旅行箱,可以裝載什麼?推廣文學的文化平權,台文館透過開發移動式資源箱,針對視障、聽障、兒少、創齡及失智,以五款主題旅行箱樣貌,打包博物館的五感體驗,將台灣文學輕巧推廣至全台各地,與在地風情展開零距離對話。 台文館長蘇碩斌表示,今年平權計畫除五款資源箱的各地推廣,在失智社群文學資源箱的推動上,更結合郭綜合醫院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及力果文化的失智創齡專業團隊,以「社會處方箋」的博物館參與為主軸,從台文館展覽和素材進行設計思考,並引入英國倫敦大學的博物館福祉評量,完成全國首創、為期八週的「憶起博物館實驗計畫」,另和蘆葦啟智中心攜手合作,讓更多人透過文學,跨域認識社會多元樣貌,達到平權共融。 台文館也邀集相關合作單位,一起聊聊文學如何踏進這些弱勢族群、兒少及長輩的心靈,聽聽他們看展、逛博物館的趣事。蘆葦啟智中心主任李之琳也引導民眾和中心學員共同進行《時間之河》藝術共融體驗活動。 台文館表示,這些平權資源箱開放借用,希望推廣博物館與文化平權者,可上台文館網站洽詢或電洽二二一七二0一分機二五一二吳小姐。

Read More

台灣醫療科技展 高醫秀6專利

高醫醫療體系參與台灣醫療科技展,大同醫院推出體感科技互動體驗,可評估失智風險。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醫醫療體系包括高雄醫學大學、高醫等1校5院參與台灣醫療科技展,以「防疫科技、智慧高醫」為主題,展示多項高端科技及創新醫療,並舉辦專題演講。 高醫大公開6項專利發明,包括輔助診斷ADHD智慧手表、AI眼底鏡像預測腎病變系統、攝護腺癌二代賀爾蒙藥物治療推薦系統、整合實境與腦機介面之下肢復健系統、阿茲海默症評估系統及HCA醫事人員行動簽章等。 高醫展示3項特色醫療,包括「核磁共振影像導引直線加速器」、「交感神經活性測量」及「數位牙科.精準醫療」;小港醫院與雲高公司合作研發,「AI人工智慧胸腔X-ray異常辨別提醒系統」與「攜帶型多功能微型光譜儀」,可大幅降低影像判讀時間,找出疑似新冠肺炎病徵的特色。 大同醫院主推失智症體感遊戲,現場開放民眾體驗;旗津醫院發展智慧化運動系統,讓長輩在家附近就能安全且智慧化的運動,提升肌力,降低跌倒率。 大同醫院推出體感科技遊戲,可評估失智風險。(記者王正平攝) 其中,大同醫院與緯創醫學及高雄市經發局合作開發「體感科技」失智風險評估軟體,藉由從易到難的益智遊戲來評估失智風險,緯創更首創將臨床量表施測與評分說明轉化為體感互動遊戲,透過體感遊戲方式,讓長者不會感到自己是在進行失智風險篩檢評估,同時可經由益智遊戲中的表現變化與臨床量表整合,提供臨床人員進一步做完整評估。

Read More

腹痛當腸炎 暴瘦確診腸癌

熟女長年吃減肥藥 初期症狀不明顯 腸阻塞、劇烈腹痛已是3期 積極治療抗癌成功 洪姓女子激烈減重出現貧血暴瘦,就醫檢查罹患大腸癌3期,經與醫師配合成功抗癌。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0歲洪姓女子長年吃減肥藥,5年前多次右下腹痛,以為腸胃炎,就醫打止痛針後回家,拖了1年不見好轉;直到出現惡心、嘔吐、貧血、暴瘦,確診大腸癌第3期。她積極治療並配合醫囑調整飲食、運動,1年多前經歷淋巴轉移復發,再聽從醫師建議,放療加標靶,半年下來腫瘤已經消失。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科病友會推出「腸腸久久常在我心」智慧整合衛教平台,讓病友透過互動方式,即時獲得疾病知識、腸癌用藥、手術方式、傷口照護以及飲食等資訊;並由大腸直腸科主任柯道維、醫師黃晟瑋,說明腸癌治療。 洪女過去長年吃減肥藥,5年前多次右下腹痛,以為腸胃炎;拖了1年,直到惡心嘔吐貧血暴瘦,確診大腸癌第3期。她選擇相信醫師,積極治療並配合醫囑調整飲食、運動,如今腫瘤消失,病情獲得控制。 柯道維說,洪女右側升結腸發現約4公分腫瘤,初期症狀不明顯,即便造成部分腸道阻塞也以便秘表現;直到後期腫瘤造成腸阻塞、劇烈腹痛,已經是3期。 黃晟瑋表示,曾有名40多歲單身漢診斷第3期腸癌,拒絕接受正規治療,每月花費10萬到20幾萬費用採用坊間自然排毒療法,1年後腫瘤持續惡化離世。 柯道維表示,近年癌症治療採量身訂製,不只癌症分期,還依年紀、體能、是否有共病,腫瘤位置、基因型態等因素決定治療方式。至於民眾擔心手術無法保留肛門,以中國附醫為例,約95%大腸癌患者術後可以保留肛門,2期以前的5年存活率逾9成、3期有8成,呼籲癌友對自己和醫師要有信心。

Read More

蘇貞昌公投宣講:應由人民作主

行政院長蘇貞昌(左六)蘇貞昌到新營參加「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公投說明會。(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林雪娟、陳佳伶∕綜合報導 公投進入最後關鍵,各黨派紛紛舉辦說明會,炒熱公投議題。行政院長蘇貞昌四日在台南參加兩場說明會,宣揚民進黨政績,說明公投案不同意的理由,痛批國民黨沒本事,大家要投下四個不同意票。 近日蘇貞昌趕場進行公投宣講,四日抵台南參加立委陳亭妃、賴惠員舉辦的的宣講場,帶領民眾高喊「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 蘇貞昌表示,台灣未來應由人民自己做主,不要被國民黨牽著走並痛批國民黨誤導,他並一一說明四大公投內容,呼籲民眾投票決定台灣未來、國家政策,自己當國家主人。 蘇貞昌率領的中央行政團隊,包括經濟部長王美花、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及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宣講。 陳亭妃每週六、日上午舉辦「騎動宣傳,公投動起來」鐵馬車隊,目前已完成二十六區的騎乘活動。賴惠員也馬不停蹄的在地方舉辦多場次的說明會,宣揚民進黨的主張。 立委陳亭妃舉辦大型公投說明會,行政院長蘇貞昌親自到場向民眾說明。(記者林雪娟攝) 另外,民進黨全國黨部昨日下午也在台南舉辦「Women政進步向妳報進度」全國巡迴座談會「台灣更有力」台南場,邀請中央宣導會到場,包括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市長黃偉哲、立委林俊憲、陳亭妃、林宜瑾、王定宇、羅美玲、郭國文等人,向新住民和台灣姊妹說明四大公投對台灣真實影響和政府當前施政成果,不要讓有心人士操弄而變調。

Read More

吞嚥困難 菸酒男驚見7cm食道癌

醫師鮑滋徽說,有菸酒習慣並持續性吞嚥困難或體重減輕等症狀,應就醫診斷治療。(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1名51歲男子菸酒習慣達30年,因持續3個月吞嚥困難與體重減輕,胃鏡檢查發現上段胸食道有1個長達7公分腫瘤,並有縱膈腔淋巴與左頸部淋巴結轉移,為食道癌第4期。由於腫瘤體積較大,以根治性同步化放療,經8週後作正子攝影腫瘤完全消失,再追蹤8年無復發。 成大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鮑滋徽表示,食道癌以男性為大宗,發生率與死亡率在男性癌症排名第6位,主要風險因子為抽菸與喝酒,大多數個案發現時已是第3、4期。主要有「前導性同步化放療接續手術治療」和「根治性同步化放療」2種治療方式,前者一般使用在第2、3期,可縮小、甚至消除腫瘤與淋巴轉移,提高整體存活與無疾病存活時間;後者一般優先應用在頸段食道,對於年齡大、心肺功能差等不適合手術的病人,或腫瘤有大血管或氣管侵犯等無法手術時,也會考慮。 鮑滋徽說,食道癌的放射治療一般採用強度調控,將高劑量集中在腫瘤,減少正常組織的劑量,達到腫瘤控制與降低副作用的效果。以成醫放射腫瘤團隊10年案例研究分析,2008~2018年124位接受完整根治性同步化放療案例,結果顯示較大的腫瘤體積(>55.3cm3)預後較差;若提高放射治療劑量(>60 Gy),則能延緩疾病的進程,且約有5成病人存活時間從9個月延至12個月,還有3成病人可存活逾2年。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國際期刊。 她提醒,若有抽菸與喝酒習慣,並發現持續性吞嚥困難或吞嚥疼痛、體重減輕,或胸口疼痛、聲音沙啞、慢性咳嗽等,應尋求醫療評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Read More

南市環保績效 連9年特優

南市獲環保署「環境保護績效考核績優機關」特優獎,由南市環保局副局長陳幸芬(右一)代表北上領獎。(環保局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行政院環保署三日舉行一0九年環境保護績效考核績優頒獎典禮,南市獲「環境保護績效考核績優機關」特優獎,南市環保績效連續九年獲得環保署肯定。 南市環保局表示,除獲上述獎項外,南市府同時也獲頒一0九年「地方環保機關推動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績效評比」、「環境教育績效考核績效優異機關」、「綠色生活推廣績優機關」、「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及監督績效考核績優機關」、「空氣品質維護改善工作績效績優機關」、「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業務績效考核績優機關」、「地方政府環境清潔維護考核評比」等七獎項。  

Read More

細胞治療新技術 助長回膝軟骨

義大醫院團隊引進軟骨細胞層片的細胞治療技術,院長杜元坤(右)4日在台灣醫療科技展分享治療成果。(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4日電 全台約350萬人受膝關節退化之苦,但因軟骨無法再生,只能換人工膝關節。義大醫院團隊近年引進軟骨細胞層片的細胞治療技術,讓43名患者重新長回膝軟骨,個案數全球居冠。 義大院長杜元坤表示,國內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估全台約350萬人受關節疼痛之苦,年逾58歲民眾平均5人就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除了老化,部分民眾也可能因意外、外力、運動傷害等因素造成軟骨損傷。 杜元坤說,膝關節交界的軟骨屬於透明軟骨,具有黏性和彈性,但因沒有血管及神經,一旦磨損或損傷並不容易再生,初期只能以非手術方式緩解症狀,包括復健、口服藥或關節內注射玻尿酸等。隨軟骨缺損愈來愈嚴重,最後只能置換人工膝關節,雖然能讓患者恢復正常行走,卻無法旋轉、許多運動姿勢也受限。 杜元坤指出,衛福部2018年9月起開放6項細胞治療技術,醫界可以協助患者以自體細胞進行細胞治療,義大申請「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治療膝關節軟骨受損。醫療團隊利用關節鏡手術取出患者體內的軟骨細胞,花3~4週培養細胞層片,此後再將層片如敷面膜般,覆蓋住患者軟骨缺損部位,就能讓軟骨細胞長回來。 杜元坤指出,義大去年4月收治第1名患者,至今完成44名病人收案,年齡從26~69歲,已43人植入軟骨層片,多數患者移植6個月內恢復正常生活,疼痛指數平均達1分以下。 杜元坤指出,若是自體免疫、感染、癌症等造成的關節軟骨破壞,就不適合以這種方式治療。

Read More

林安森林步道 親子健行淨山

東山區公所在林安里林安森林步道舉辦登山、淨山活動,吸引民眾參與。(東山區公所提供) 記者陳佳伶∕東山報導 東山區公所四日在林安里林安森林步道舉辦登山、淨山環境綠美化活動,吸引大批親子參加,一起親近大自然,以登山運動紓解壓力,並動手淨山撿拾垃圾,愛惜周邊生活環境。 東山公所說,東山區林安森林步道位於東山區林安里,步道蜿蜒在幽靜林道中,依山勢而行,高低起伏落差大,視野極佳,可遠眺嘉南平原,是登山遊憩好去處。 步道丘陵海拔約二百五十公尺,遍植竹林與桃花心木,步道沿途有龍眼樹、相思林、柚木林、鐵刀木等林相生態豐富。林安森林散發的「芬多精」,有益身體健康,是適合登山健行、賞景、遠眺及休憩的的郊山。 區長呂煌男說,號召鄰近里民及社區民眾一同登山,並沿途淨山,一趟走下來約一個多小時,很適合全家參與,未來還會爭取經費維護林安森林步道,希望大家多與好友相約或闔家同遊東山,無論是登山健行,抑是慢活紓壓,品嘗東山在地的農特產品與美味小吃,感受純樸農村之美。

Read More

青世代提案 9組獲獎

研考會舉辦台南青年公共議題創意提案競賽,金獎由蔡耶醇、康竣傑規劃的「茄芷文化產業之展覽活動推廣計劃」獲得。(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為鼓勵青世代創意,讓市政更貼近民眾聲音,市府研考會首度舉辦台南青年公共議題創意提案競賽,共有九組團隊獲獎。 這項競賽共有十八組青年提案,九組進入決賽,金獎由蔡耶醇、康竣傑規劃的「茄芷文化產業之展覽活動推廣計畫」,以茄芷設計文創商品,透過展覽、導覽等,認識茄芷文化產業。 銀獎提出「郊區大眾運輸接駁改善方案」,設計官田麻豆以搭計程車共享公車價,補足偏鄉交通接駁的最後一塊拼圖。銅獎提出「凝視府城現代景觀-歷史圖像調研暨美術史推廣」案,透過景觀盤點,建立基礎資料庫,規劃AR擴增實境,讓實景古今交融對比,透過走讀認識台南。 同獲銅獎者還有「Look! Shanhua! Right?」方案,規劃善化巡禮、草莓教室、善化戲院七周年等。 另一組則是「坐公車熟似西港e台灣第一香」團隊,以大台南公車為交通工具,規劃四條西港小旅行。 黃偉哲表示,青世代的創意想法,包括地方創生、教育導覽、在地遊程、共享運具、文化調研、公車APP等,無論是交通、科技、創生,都可由青世代視野出發,讓青年成為未來發展不可或缺力量,市政更貼近民眾聲音。 研考會主委戴偉峻指出,青年提案內容多元,關注面向橫跨環保、交通、科技、創生、文化、社造等,更來自不同領域,日嘔將邀集相關局處和青年朋友交流,介接局處共創台南未來。

Read More

今年最亮彗星 本月中旬駕到

南瀛天文館建議清晨日出前 用大型望遠鏡東北方尋找 記者林相如∕大內報導 號稱今年最亮的彗星現身地球附近了!C∕2021A1預估在十二月中旬達最大亮度,可達四到五等,有機會用肉眼或是小型雙筒望遠鏡看到,南瀛天文館已捕捉到她的美麗身影,讓天文迷先來一睹為快。 南瀛天文館表示,C∕2121A1是今年第一顆發現的彗星,彗星名字中的C表示它是一顆非週期彗星(或是週期超過兩百年以上),依照軌道參數估計她繞行太陽一圈需要七萬年;2021A1表示發現她的時間(2021是發現年份、A代表一月份的上半月,A、B、C、D依序每半個月為單位排列),數字1則是該時間段內發現的第一顆彗星。 南瀛天文館指出,雖然年初就發現了這顆彗星,但那時她還遠在木星軌道附近且相當黯淡,直到過了快一年時間才逐漸接近太陽,目前彗星的亮度大約落在六到七等,位在獵犬座往牧夫座移動,約莫東北方的位置,建議可在清晨日出前(約三到五點)可以使用大型望遠鏡拍攝或大口徑雙筒望遠鏡尋找。 預計這顆彗星將在十二月十三日最靠近地球,距離大約為三千四百萬公里,亮度則增加至四到五等,此時它位在蛇夫座附近,見於黃昏日落後的西南方低空,仰角較低,需要找地平線附近無遮擋的地點才適合觀看。

Read More